在奧地利學燒得第一個奧地利菜是辣味紅燒牛肉(Rindsgulasch),是我婆婆手把手教我的。婆婆先燒給我看一遍,我呢就仔細地把每一個步驟,放些什麽佐料等都詳細地記在我自己的菜譜本子上,當時寫的還是中文呢!後來婆婆教我的菜越來越多,我也就越記越多,那本菜譜本子也就越來越厚。剛開始燒奧地利菜的時候,那本菜譜總不離左右,等以後熟悉了也就用不著一直去翻了,但我仍把它放在廚房的抽屜裏,我也就有了一本中文版的奧地利菜譜。
婆婆很會燒菜,也很會做蛋糕。所以吃了好多她做的蛋糕,每次家裏人的生日都是婆婆做的生日蛋糕,所以我也就賴惰了,雖然試過一些,但基本上是不大做的,因為婆婆會送來嘛!先生最喜歡他媽媽做的芝麻卷(Mohnstrudel),女兒最愛吃的是蘋果卷(Apfelstrudel),我呢覺得她的Tiramisu蛋糕最好吃。到了聖誕節婆婆總會做十幾種不同的聖誕小餅幹,我也學了幾種花樣。
吃其實也是種文化,總覺得中國菜外國人都很喜歡的,因為中國菜是好吃嘛!但實在不敢恭維這裏的中國餐館,但法國的中餐館要比我們這裏的好得多。記得我父母來維也納時也一起去過這裏的中國餐館,老記得我媽媽當時說的一句話,說外國人吃相蠻好的,隨便吃的自助餐盆子裏都盛的很少,還說這裏的菜比上海飯店裏的菜差遠了。想想也真是這樣。所以每次回上海總要多光顧幾家飯店,多嚐點鮮。
中國人的口福是很好的,好一點的飯店光顧的客人是一批又一批,包房要預約,在飯店裏是看不到窮人的。但現在如吃不完就打包的卻很普遍了,至少是不用吃不了就扔了來甩派頭了。
女兒特別喜歡吃蝦,說上海蝦的味道比這裏不知好多少倍。她也愛吃上海的小吃,說這次回去要吃個夠!我呢倒是有點無所謂,有吃就吃點,沒有吃也就這樣,反正不會餓肚子。
媽媽說我已很不容易了,以前在上海一點也不會燒,現在居然燒得像模像樣了。我說那是逼出來的,所以有時逼上梁山也不是壞事啊!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