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學校是個天主教的私立學校,女兒的班主任是個教堂裏任職的嬤嬤,年紀大約四十幾歲。對學生們很是關心,學生們也很喜歡她。因是宗教學校,所以在各方麵都管的較緊。
這裏學生們各科最終的成績並不是全部用考試成績來決定的。其實考試成績隻占總成績的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來自平常的回家作業,小測驗成績,還有三分之一則是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例如上課是否積極舉手發言,上課要用的學習材料是否帶齊,每堂課前教授(八年製中學的老師都稱為教授)總要叫幾個學生回答一些前二堂課上學過的內容,回答得好的得個+號,一般的得個~ 號,差的就得個-號。這樣全部總結起來以後,然後才評出最終的成績。這樣 真的很公平。
女兒有個同學,寫作文特別棒,因德語考試就考一篇作文,她第一學期的二次德語考試都是1, 但她有時功課忘記做了,所以德語教授在給期中成績單時隻給了她一個2,她問為什麽,教授說:“你作文寫的非常好,那是你的天賦,你可以為之感到驕傲。但你功課總是忘記做,說明你平時一點也不用心,對一點不用功,而隻靠自己天賦的學生,我不能給你1。“ 想想這就是外國教授的思維邏輯。在學習成績上不能以天賦來評分。即使有的學生天賦不是最好,但很努力,可考試成績還不是很佳,那麽教授一般會給你一個比你考試成績好的一點的分數,因為你盡力了。
女兒的班級是個“Europa-Klasse“班, 一共有28個學生。他們從初一開始在上生物和地理這二門課程中,教學的語言是50%用德語,50%用英語。現在這二門課差不多都用英語講課了。初二開始新開了曆史和物理,曆史全部是用英語講課,物理是每過二至三個星期來個native speaker 用英語來講一課。經過近三年的訓練,他們班級的同學英語真的進步得很快。去年9月他們班級和班主任,英語教授一起去了英國12 天。在這12 天裏,每天上午是上英語課,下午和晚上主要是各種活動,比如射箭,野外騎自行車,攀登,參觀,看電影,當然還有shopping ,買些書和紀念品回家。大家玩得都不想回家了。
回維也納後在英語教授的帶領下,學生們還為家長們開了一個匯報演出,把從第一天到第12天在英國每天生活的情況,大致做了些什麽,都用小品的形式再展現在家長們的麵前。我感到特別的欣慰,因為很害羞的女兒居然也站在這麽多家長麵前自然地表演起自小品來。
這裏的學校假期特別多。奧地利的國慶是10月26日,11月1日又是萬聖節。所以每次學校都是再給幾天假。連在一起也有一個星期。稱為秋假。聖誕和新年放二個星期,複活節又是一個半星期,5月和6月又有幾天紅日,然後就是二個月暑假。在暑假裏是盡情地玩,盡情地去度假,沒有一點暑假於作業。等9月份開學了,教授問學生們都去了哪裏度假了,去年他們全班隻有4個學生沒有出國度假。誰去了哪裏,就要給全班同學們講那裏的風土人情,地理位置,作一個專題報告。大家從中可以學到許多知識呢!而那種知識有的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
今年女兒可是期望著在上海好好地,開開心心地過她的暑假了。不過她說她想在上海再學一些中文,我說那好啊,爭取向300個字,400個字進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