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1年,哪些書值得我們回味? 本文列出的10位人物與書,從不同側麵反映了2011年讀書的熱點所在。 史鐵生: 彰顯心靈高貴的信仰 2011年初,史鐵生的去世給文壇留下了無盡的遺憾。新版的《我與地壇》於1月出版,這不是趕製出來的紀念集,而確實是史鐵生最後一本新書。“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在《我與地壇》裏,史鐵生這樣說。史鐵生的存在,是一種生命意義的象征,是一種生活姿態的象征。 也許時間過去越久,越能夠體現出史鐵生作為一個作家的魅力。史鐵生的創作貫穿著三十多年新時期文學。一直到今天,他的寫作仍然堅持著精神的高度和心靈的高貴,他是把文學當成自己內心非常高貴的信仰。唯其如此,他就格外讓人肅然起敬。 周有光: “拚音之父”的醒世警言 生於1906年的“漢語拚音之父”周有光先生,3月出版了《拾貝集》。《拾貝集》這本書,是周先生從他常年積累的讀書筆記和摘抄中,選出有價值的篇章,將其精華濃縮成超短篇,雜以自己對人類文明和中外曆史經驗的理性反思,及對當下社會中種種問題的精辟評論。本書還收錄了多篇周老的回憶性文章,以及讀報隨筆。 在當今世界,百歲老人並不鮮見。但百歲以後還在密切關注全球新變化,思考不倦、筆耕不止的思想家,恐怕難得一見。周先生就是這樣活著的奇跡。他兼有俯瞰全球的文化視野,百科全書式的知識背景,語言大師的精妙文字,曆史老人的清明睿智,現代公民的社會關懷,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 劉心武: 引紅樓燒身? 3月,劉心武續寫《紅樓夢》的消息傳出之後,馬上引發了軒然大波。《劉心武續〈紅樓夢〉》一推出,無論是紅學界、文化界、出版界,還是喜歡《紅樓夢》的普通人,全都炸開了鍋! 劉心武完全打破了《紅樓夢》120回程高本的結局。在他筆下,林黛玉沉湖自盡,薛寶釵婚後染病而亡,史湘雲嫁給了衛若蘭,但衛若蘭短命,臨死前又將史湘雲托付給了賈寶玉。兩人一路行乞,雖不斷遇到好心人收留,但史湘雲還是溘然長逝,留下賈寶玉一人。史湘雲死後,賈寶玉大徹大悟,回歸天界恢複神瑛侍者身份。 我們如果摒棄習慣的困擾和情感上的排斥,就劉心武本身的續寫行為來說,無疑值得讚許。一個年近七旬的老者,不僅執著於自己喜愛的事,而且在感情甚篤的老伴去世後,以續寫來對抗人生的變故和寂寞。由是觀之,劉心武的續寫,未嚐不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家胸中之塊壘。 馬爾克斯: 二十年後談“孤獨” 6月,終於有人以百萬美元的高價“請”來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這當然不是壞事。它多少可以消除馬爾克斯的一些偏見,比如他曾公開指責中國和哥倫比亞出版界“海盜猖獗”。 《百年孤獨》影響了我國好幾代讀者,但我們一直未能取得此書的中文授權。馬爾克斯及其所代表的魔幻現實主義旋風橫掃全球,為文壇帶來了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濃重氣息。許多年之後,麵對新版兼唯一正版《百年孤獨》,無數老文青仍會回想起,當年讀到這個神秘而魔幻的小說開頭時的興奮和戰栗感。如今,這位曾身患癌症的84歲老人仍在神秘地寫著什麽,全世界都在盼望,他正在烘烤的那塊餅能早點出爐,好讓《百年孤獨》不再那麽偉大而孤獨地屹立著。 林青霞: 美人不遲暮 7月,在香港書展上,一位文壇“新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親自執筆推出個人首部文學作品《窗裏窗外》的林青霞。8月,該書就被引進在內地出版。演藝生涯中的點滴故事,林青霞隨手拈來,說得繪聲繪色,有她與張國榮、瓊瑤、徐克等人的往來互動,更有她對人生的體悟和感動,每篇都不長,可其中卻有著如絲如縷的韻味。 息影後的林青霞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她很欣賞季羨林、楊絳的作品。她的文字展現出極高的悟性和才華,其文章《有生命的顏色》更被選入《大學語文》。讀林青霞的文字可以發現,她是一個有積累的人。 朱鎔基: 大國總理的勇者風度 朱鎔基總理離任後,一直保持低調和遠離媒體的視野,過著休閑的退休生活。9月,隨著四卷本的《朱鎔基講話實錄》一書的出版,人們再次憶起這位剛正不阿、睿智幽默的前總理。書中收錄篇目多為朱鎔基即席講話的實錄,既是中國經濟走出困境、發展壯大曆程的寶貴史料,也表現出深刻、簡單、直接的“朱氏風格”,展示朱鎔基直麵問題的勇者作風,刻畫了朱鎔基有血有肉的形象。 正如媒體所言,這本書的意義已經超過書籍本身,更大的程度上,它是一段共同的曆史記憶。對於本書,朱鎔基說:“我認為無論是做官、做人、做企業家,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啊,做人的意義比做官還要大。” 喬布斯: 再一次創造世界奇跡 10月6日,美國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去世。24日,美國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推出了《史蒂夫·喬布斯傳》,中文版同步推出,隨即躍升暢銷書榜首。全世界開始重新反思,為什麽這個人可以這麽成功,背後支撐他的到底是什麽?《史蒂夫·喬布斯傳》用喬布斯一生各個階段的大量細節,向人們展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堅韌而勇敢,有魄力而不畏失敗。 特朗斯特羅默: 詩歌構築神秘的世界 10月,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默,以表彰他“通過精煉而朦朧的描述,向讀者展示了鮮活的現實生活”。特朗斯特羅默此前的生活道路很簡單,一直是少管所和社會福利機構的心理學家。1990年患腦溢血致半身癱瘓後,仍堅持寫詩,旅行和寫作幾乎構成了他全部的業餘生活。在詩中,他往往用意象和隱喻來塑造個人的內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於平靜的文字裏。 特朗斯特羅默是個非常嚴謹的詩人,精益求精,寫詩至今,也不過寫了163首詩。中文版《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隻不過300頁。特朗斯特羅默的詩一般需要花幾年時間才完成,有的時間更長,長詩《畫廊》幾乎用了十年時間。在他的詩中,我們很少看到日常套話或流行語,即便它們描寫的完全是日常生活。 於丹: 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 時隔三年,於丹重登電視熒屏,暢談生活感悟,新書《於丹趣品人生》也於10月16日上市。於丹從古代人那種彈琴、喝酒、品茶、賞山水的閑情愜意的生活中感受到:心境平靜才是一種極致的美。金錢、名譽、權利並不是幸福的唯一組成部分,隻不過是現代人放大了它們的功能而已。 我們究竟應該以什麽樣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擁有幸福呢?於丹認為,首先要找到真實的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一生真正想要追尋的是什麽;然後用盡一生去實現自己畢生的願望,但在追尋的過程要適時放鬆自己,要懂得停下來享受生活的意趣與閑情、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 韓寒: 追問青年人的希望 年末,韓寒的雜文集《青春》麵世,收集了韓寒對於中國年內重大活動和事件的精辟言論。同時也收錄他在最近一年裏的賽車、創作動態,以及他的生活真實記錄。 成就韓寒的是他的雜文,他已經不再跟別人掐架,開始為大家說話。韓寒的文字,好在道出平凡百姓的支吾難言,不假思索、真情實意;好在戳破道貌岸然者的虛情假意,一針見血、酣暢淋漓。無論你讚成與否,韓寒對於各類社會問題的意見代表不少人的共識,是不能被忽視的,也是這本“新書”的最大吸引力所在。
來源: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201&postID=16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