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有書讀是美好的

(2011-12-24 20:18:21) 下一個

 
早些年能看到的書很少,沒有選擇餘地,拿到本書就如饑似渴的讀,認認真真的做筆記,一如沙漠上焦渴的行路者遇到了甘泉。

上高中時家長不讓看課外書,有一次父母帶弟弟回老家,一下子覺得解放了,一本書看了一個通宵,那種偷吃禁果沒被逮著的神秘幸福不可言喻:《小城春秋》,別的情節都忘了,隻記得兩男一女愛得一塌糊塗又互相謙讓。

一次下學的路上看到我的俄語老師拿本書,趕緊迎上去問是什麽書?老師說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還奇怪,什麽人啊,煉鋼鐵的書她也看。等後來知道了內容已經傳走了,後悔莫及。直到下鄉時才看了那本書。“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可以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你知道的。)保爾。柯察金這段兒名言激勵了整整一代人。

第一次讀到的外國小說是:《八十天環遊地球》,不敢在家讀,晚上跑到大街上在路燈下讀,直到人腳定了心裏害怕才悄悄溜回家。向往主人公的機智、勇敢和執著,夢想著有一天也能環球旅行走一回。

中學時代看過的書印象較深的有:《牛虻》、《紅岩》、《三家巷》等。

下鄉時同學們之間傳的書就多一些了,也很有時代色彩:《家》、《苦菜花》、《林海雪原》、《金光大道》《豔陽天》、《歐陽海之歌》《野火春風鬥古城》等。那《林海雪原》中的“萬馬軍中一小丫,顏似露潤月季花。。”能整段背誦,差點兒就愛上了少劍波。

當時看過的以為最好的一本書是被列寧一夏天讀五遍、高度評價的俄國作品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麽辦》,被列寧稱為“這才是教導人、鼓舞人的真正的文學。”為書中那超越愛情的兩家人的友誼所折服,靈魂仿佛被淨化,升華到一米八二。

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更多的接觸到世界名著,原來世上還有這麽多好東西。看過的最喜歡的應該是:盧梭的《懺悔錄》、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那婚外戀怎麽都那麽美好、純潔並深刻?雨果的《悲慘世界》、巴爾紮克係列小說等讀後,自以為對這個社會、這個人類看透了許多。

看過兩遍的小說有幾本。一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 。米切爾的《飄》,看第一遍很著迷(電影也看很多遍)。二十年後又看第二遍,雖說還是很喜歡,但覺跟托爾斯泰、巴爾紮克等的作品比,其思想深度相差就不止半英尺。二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裏斯多夫》,傅雷翻譯的,讀起來很順。主人公從小就有反骨,反出德國,反出法國,終身流浪,成就了一代音樂天才。是我讀過的思想深刻、藝術完美、翻譯精湛的名著之一。還有英國小說家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也很喜歡,10多年後又讀一遍。

看過兩遍以上還不斷翻翻的就隻有我們的名著《紅樓夢》。看紅樓充寶黛自命風流,想當年找不到親愛的寶哥哥愣是不嫁。

出國後能讀到的中文書很少了,網上看書眼睛很累。感覺沒有好書讀真的是浪費生命。十年前LG回國投俺所好給買了一部電子書,一次下載十本,又有書讀了。每天臨睡前,打亮台燈,身後放兩個大枕頭,一書在手,便到了人間天堂。

現在更方便,手機在手,想讀什麽隨便下載。但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不覺得新鮮了,反而常常上網找些地方小菜兒吃,浪費不少光陰。

花費同樣時間與精力,讀書還是讀名著。

有朋友說我讀書沒有學以致用,獨立思考少些,也許。讀書不為稻粱謀,隻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學而不思則罔”,所以讀了半輩子書仍然活得懵懵懂懂,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魯冰花 回複 悄悄話
11年12月25日 文化走廊:

? 字如其人,我喜歡! -Yuan- ♀ 汗,跟姐姐一比,我是思而不學則殆。

好消息是,保爾的那段名言,正在開始激勵一些80後,甚至90後中的年輕人。他們是走過了當前主流媒體的影響,從彎路上經過獨立思考的。

? 嗯,那時字也生澀、人也青蔥, -魯冰花- ♀ 缺乏一種圓潤與練達。

看到妹妹這個馬甲歸來真高興,節日愉快!

? 我也這麽說:字如其人 -勤快的貓- ♀

? 人傻字亦呆~~ -魯冰花- ♀

? 同感,一杯清茶,一本好書,真乃人生之最大樂趣 -月城- ♂文中提到的這些書我也都讀過,不過讀後一個字的筆記也沒寫過,對冰花姐真的是佩服!


? 很佩服你持之以恒的拚搏精神啊, -魯冰花- ♀ 那是以前,現在讀書一目十行 ~~

月城弟節日快樂!

? 冰花姐節日快樂!我小時候也喜歡讀書。 -亂彈- ♂

? 現在呢?光顧的 -魯冰花- ♀ 彈棉花了? 聖誕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