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64)
2010 (272)
2011 (195)
2012 (205)
2013 (210)
2014 (155)
2015 (172)
2017 (152)
2018 (173)
2020 (549)
2021 (413)
2022 (545)
2023 (331)
習近平這回傻眼了
法廣 |2023-07-24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接見比爾蓋茨,北京盛大歡迎馬斯克,日前又出台31條給民企打氣,然後,7月24日政治局開會分析“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感覺要拿出一套挽救經濟的大計,結果似乎無計可施。倒是剝去官式說辭,顯出當局可以說難得的或者無奈的坦承:“中國經濟運行麵臨新的困難挑戰”。法新社分析,會議語調反映出最高層的某種“憂慮”,應是問題十分的嚴重了。
以官媒形式報道的會議公報以熟悉的方式開局: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民經濟“持續恢複、總體回升向好,”“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但如果把所謂“持續恢複”與剛剛公布的二季度經濟增長係列數據掛鉤,可以視為是一種“大病初愈”之後的疲弱無力,何時能真正恢複元氣?看不到地平線?“總體回升向好”,更多的是“鼓舞士氣”的安慰。
細究起來,其實很無奈,承認形勢嚴峻,“麵臨新的困難挑戰”,“國內需求不足,一些經濟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這是坦承,也是在推諉責任。中國經濟在取消清零後出現的短暫複蘇在二季度迅速消退,經濟增長遠低於分析人士普遍的評估。消費不振,房產危機加重,出口逆轉,通膨幽靈顯現,主要的原因與中國持續三年的嚴酷的防疫政策,即習近平的“堅決清零不動搖”有重大關係,三年清零,破壞了經濟活力,嚴重打擊了民間企業發展,嚇走了國際企業和外國投資,更重要的是,信心嚴重受挫。
自從去年12月7日北京拋棄堅決清零不動搖之後,習近平從此不再提起“清零”,但當局還在以轉彎抹角的方式予以粉飾。中共政治局會議在強調風險、隱患、外部形勢嚴峻之後,強調“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經濟恢複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終結清零政策後,清零後果才逐漸顯現出來,所謂“平穩轉段”隻是自我粉飾,“曲折式前進”,是一種無奈的承認現狀,但沒有承認根源,根源在於三年清零政策對經濟基礎造成的慘重破壞。
究竟如何具體地恢複和發展經濟呢?給人的感覺是無計可施。“凱投宏觀”的經濟學家普裏查德對法新社表示:中共政治局會議“沒有宣布任何重大消息”,但語調反映了政府的“擔憂”,政府在四月份還在為“好於預期”的經濟複蘇而沾沾自喜。但是,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從5月份的20.8%增至21.3%。就業問題很嚴重,政治局會議提了一句:“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
除了泛泛強調下半年要“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唯一具體的似乎是增加國際航班以及有關房地產的表述,關於後者,2019年每次政治局會議必提的“房住不炒”不提了,被認為是政策風向轉變的信號,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盤活改造各類閑置房產”。被視為中國經濟支柱的房地產業泡沫已瀕臨爆破,引發經濟震蕩,政治局的幾句帶有“認錯”性質的表述有多大刺激效力,值得懷疑。
為了刺激經濟,北京當局近來推出多項政策並明確表示支持中國經濟活力的主要來源---私有企業。中國政府上周三公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31條,要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鼓勵民間發展。紐約時報分析,中國政府在打壓民企、壓製創新、推崇國企三年後公布這份文件差不多相當於一種妥協,即承認之前的做法已慘敗告終。
總算認錯了,好事吧,有人稱讚,更多的民營企業家私下不買賬,他們對紐時表示:這都是“說給傻瓜聽的”。政府如真想挽回局麵,至少要為自己的錯誤道歉,至少應釋放任誌強和孫大午,退還民企的罰款。
有分析說,通觀31條,最關鍵的是第29條,“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中央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工作全過程各方麵”。“老大哥盯著私企不放,別天真了。”
中央密集發文件促民營經濟發展引熱議
法廣 |2023-07-23
七月十九號,官媒發表了中共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三十一條意見,旨在引導社會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的重大貢獻和重要作用,正確看待民營經濟人士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的財富。堅決抵製、及時批駁澄清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及時回應關切、打消顧慮。同一天,國務院連續發布11份文件振興民營經濟。其中包括“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融資支持政策製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鼓勵民營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等。為挽救民營經濟,中共中央一個晚上的文件轟炸,立即引發網絡熱議。
網友@財經數據庫發帖說:一天發11條政策挺民營經濟!急瘋了!當初加速打壓的時候,有想到今天嗎?網友@王明發帖說:這次文件的有效期是多久?網友@中日政經評論發帖說:民營經濟被折騰了這麽多回,已經不是幾場座談會和幾個政策就能忽悠的了。要增強他們的信心,短期見效的措施是某人下罪己詔、釋放企業家犯人,中期措施是某人下台、政府限權、修改刑法,長期是實現法治、逐步實現民主。
網友@響馬發帖說:沒人生孩子了才想起來放開二胎,沒人買房了才想起來放開限購,沒人開公司了才想起來民營經濟也在交稅。網友@netfalcon發帖說:這就是“計劃”的缺點,經濟和人口都是不能計劃的,但是他們就喜歡什麽都管起來,什麽都計劃出來,曆史證明了計劃經濟不行,但他們還是不願意放棄管理權。網友@軻銘發帖說:有誰還記得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如風飄過,沒了下文,估計這個也是如此吧,畢竟現在問題不是民營企業造成的,是有人刻意為之的。
網友@慕容雪村發帖說:北京連續發文要保護和支持民營企業,熱情可感,但老板們最好還是多想一想,想一想習近平這些年都幹了什麽,想一想那些被逮捕、被抄家、被逼走的企業家們,也可以想想薄熙來在法庭上的慷慨陳詞,那就是這幫紅色江山的傳人對企業家的真實態度:徐明知道他在我麵前是什麽層次?我什麽身份?他什麽身份?
網友@jackywr發帖說:沒有基本的法治和規則,政府無序濫權,隨意幹擾打擊甚至使用暴力手段插手經濟活動,這種獨裁政權治下談什麽民營經濟,隻適合回到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
網友@凱光發帖說:問題的關鍵在於法製,製定規則的人,首先要遵守規則,占盡了先機還耍流氓,一紙文件一夜之間就能傾覆一個行業,甚至口頭一句話都能風控幾個月把小企業搞破產,那別人還怎麽玩?相應的另一個極端是,對企業的公然違法行為,隻要不傷害到政府利益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鼓勵違法,讚揚違法,比如勞動法問題。正如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3年報告中所說:簡單采取補貼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間投資不足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完善法治建設,健全對私有產權的保護,彌合疫情以來人們對法治建設的信心缺失。
網友@老蠻頻道發帖說:國內資本市場對於本周發布的半年度經濟數據和所謂十多項振興經濟措施的態度是:上證指數從3237點跌到3167點。市場可以說完全沒給麵子。以前這種密集政策出台,好歹都會硬挺一兩天,現在幹脆連成交量都沒有了。
網友@Kathy Hu 閔之發帖說:扼住民企的喉嚨,快要掐死了又假模假樣的送進ICU,把關心民企當成應急措施,在經濟下行時才強調它們的作用,這是徹底的偽善。這些年,民企生存環境極度惡劣,無數民企在死亡邊緣掙紮,一方麵是政治對民營經濟的碾壓,一方麵是國企與民爭利,擠壓民企生存空間。毋庸置疑,民企最大的風險就是政治風險。
網友@托卡馬克之冠發帖說:商人不害怕嚴格的管理,商人害怕的是一日三變的管理,商業不排斥嚴格的標準,商業排斥的是模糊的標準。不是說不能搞管理,重點在於管事得有個章程,要有個明確的不刁難人的標準,尤其不應該搞刑不可知威不可測那一套。沒有什麽比模糊的,變幻莫測的管理更能破壞營商環境的了,比如對於擺地攤,一會是影響市容市貌,一會又成了製造就業,促進消費的毛細血管,前腳讓城管把攤子給砸了,後腳又喊著地攤經濟把人請回來,前倨後恭,思之令人發笑,場麵極為不堪。
現在的經濟形勢已經嚴重到一定地步了,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4.5%,二季度6.3%,上半年增速5.5%,看著挺好看,但情況是這些都是同比增長,6.3%比的是去年第二季度,5.5%比的也是去年上半年。去年第二季度是什麽情況?去年上半年是什麽情況?還需要我重複嗎? 而且我提醒一下,今年二季度本來預期的數字是7.3%,結果隻達到6.3%,這還是在今年頭3個月新增貨幣供應15萬億的前提下拿到的成績,形勢已經萬分凶險了。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有些事情真不能由著監管方胡來了,有些事,不管,少管,鬆管,能不管就不要管,給社會一點空間,讓社會自謀出路,比朝令夕改,為了管理而管理要有意義的多,控製住自己的控製欲,是讓事情有所好轉的第一步。
另外還是那句話,不要眼睛裏隻盯著供給側,尤其是眼睛裏不要隻盯著買車買房背貸款這三件事,這種對供給側,對固定資產的病態崇拜該改一改了,多看看經濟的另一端,看看需求側,看看普羅大眾腰包裏還有幾個子,看看民眾還花不花得起錢,看看哪些錢是民眾想花的,喜歡花的,主動去花的,哪些錢是民眾不想花的,討厭花的,被迫去花的。房地產商想借多少就借多少,借了還不用著急還,還不起還可以不用擔責,銀行現在連壞賬率都可以不受追究了。民眾這頭,動輒征信伺候,爛尾樓斷了供還要被追究,保交樓保出一堆拿著專項資金搞非標融資,搞項目轉包,搞連公司帶項目打包出售,搞表演式複工的行為藝術家。手心手背都是肉,手背爛完了,手心也是保不住的,哪怕為了讓供給側的祖宗們能繼續歲月靜好,也請你們偶爾看一眼需求側那些步履蹣跚的社會大眾。最後,不要總是試圖讓民眾把錢花在你想要他們花的領域,而應該在民眾想要花錢的領域有所作為,統購統銷那一套已經被曆史所拋棄,別給它招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