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來源: 後海二哥 於
這一個月,中國分為兩個部分:出現疫情的城市和沒有疫情的。
過幾天,中國人又將分為兩種人:回家的人和 " 異地過年 " 的人。
一些地方,嚴防死守,想盡一切辦法不讓你回家,把過年回家稱之 " 惡意返鄉 ",甚至定指標搞排名勸返回鄉人,更有 " 威脅 " 要把 " 貼春聯 " 變成 " 貼封條 ";
一些地方,淡定處理,把鄉愁濃縮成一枚小小的綠碼,手持綠碼即可自由行動,彰顯現代化城市治理水平。
中國,有 3.76 億人的流動人口,每年的春節,世界都要為這場 " 全球最壯觀的遷徙 " 投來注視。
年關將近,此刻,每個人心裏隻有一座燈塔——家。每個人心裏隻有一個堅持——保住綠碼。
但最怕的是,有些人最樸素的期待,變成奢望。
他鄉成不了故鄉,故鄉一不小心變成了遠方。
世間有一些東西,比病毒的毒性更大,比如無知,比如冷漠,比如懶政。
(網上流傳的段子)
01
這一次,我要為浙江手動點個大大的讚!
在看了這麽多 " 一刀切 " 後,終於看到了一個 " 想回來就回來吧 " 的善意接納。
一位網友講述,他在北京,沒錯,就是 1 月 20 日,還新增 5 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北京。
而且,他公司附近有確診!隻是沒有集中做核酸。
更讓人擔憂的是,因為在北京,他的行程卡還帶星了。
但他想回家鄉,浙江下麵的一個地級市。
當他戰戰兢兢地打電話問當地疫情防控辦能不能回去時,對方給出的回應讓人心頭一暖。
" 沒關係。沒讓你們集中做核酸就說明你在的那片安全。我們還是相信首都的。"
完了還要加一句," 想家了吧?多久沒回來了?想回來就回來吧。隻要你在的街道沒有封閉起來,你就可以回來。"
(圖源自網絡)
不僅是這位當事人整破防了,我都被整破防了。
疫情發生這兩年,人與人之間的 " 問候 " 方式,不是 " 請出示你的二維碼 ",就是 " 你有核酸證明嗎 "?
你有多久,沒有聽到 " 想家了吧 " 的溫暖問候了?
" 瞬間感覺到幸福感爆棚,在這裏一個綠碼一個行程卡,全省暢通無阻!" 一位浙江的網友說。
同樣大方地張開懷抱的還有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中國的 " 青銅器之鄉 " 和 " 西鳳酒鄉 "。
上一輪的疫情中心西安,終於平靜了。在西安求學的學子,也迎來了寒假。寶雞鳳翔派出了免費的大巴,在寶雞南站點對點接送返鄉學子。
一句 " 家鄉人民熱情歡迎學子返鄉歸來 ",讓人再次破防。
(截圖自微博)
2022 年的春運,早在半個月前拉開了帷幕。
交通運輸部預計,2022 年春運全國發送旅客 11.8 億人次,較 2021 年同比增長 35.6%。
疫情爆發兩年多來,中國人表現了極大的自律與堅韌,配合國家防控政策,作出了巨大犧牲。
2021 年,國人們紛紛響應 " 就地過年 " 政策,說不動就不動。
數據顯示,2021 年春運期間,中國總共發送旅客約 8.7 億人次,比正常年 2019 年同期下降了 70.9%。
中國人或許是地球上最聽話、最老實本分的群體之一了,有不少人已經兩年甚至三年沒回過家了,那種期盼和思念之情再濃烈,但他們仍有樸素感人的 " 大局觀 "。
微博上我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人。
" 第二年被困在外地,支持國家決定,堅決不給家鄉找麻煩 …… 害怕自己把整個保定傳染了呢 ……" 一網友說。
" 我跟姐姐說我已經呆在北京一個多月沒回天津了,疫情控製住前絕不回家,不給家鄉添麻煩 …… 異鄉再好終是漂泊,願靜候花開與你重逢。" 另一網友如是說。
" 不給家鄉添麻煩 ",是這群樸素的中國人說得最多的話。
擁有如此懂事的國人,是國之大幸。
02
響應 " 就地過年 ",與拚盡全力回家,二者並無道德上的優劣,隻是個體的自由選擇不同。
想回家過年的人,能有什麽壞心思呢 ?
在河南省某縣縣長的口中說出了,怎麽就變成了 " 惡意返鄉 " 了呢?
是我的中文退化了嗎?" 惡意 " 這個詞,固定搭配不是 " 惡意傷害 " 嗎?
兩者能相提並論嗎?
更讓人害怕的是,該縣縣長還說了—— " 凡是從中高風險地區試圖返回,不講你有沒有疫苗接種證明,不講你有沒有 48 小時核酸檢測,你隻要返回,先隔離再拘留。"
殺氣騰騰,就問你怕了沒?
第一財經評論稱:" 惡意返鄉 " 的說法是對法律法規的 " 惡意曲解 "。" 惡意 " 與否是縣長可以界定的嗎?春節回鄉為何還有被拘留的風險?
還有網友 " 抖機靈 " 總結了新年四大件:蓄謀回家,惡意返鄉,結夥乘車,過年未遂。
中文的藝術,中國人都懂吧?
有的地方,雖沒有嘴巴上 " 威脅 ",但聰明地 " 風險前置 ",把勸返回鄉人列入了 KPI,真是萬事皆可 KPI 啊!
據媒體報道,近日,陝西西鄉縣堰口鎮勸導在外人員不返鄉的手段,讓人 " 拍案叫絕 "。通知稱,村領導、鎮包村幹部、村支書等先對在外人員電話勸返一遍,按照 10% 返鄉率,降低擬返鄉人數。
對仍然執意返鄉人員,書記、鎮長、人大主席等再次電話勸導一遍。
堰口鎮按返鄉率對各村(社區)排名,前三名獎勵一千元,後三名處罰金一千元 ……
要是有這勁頭去搞 GDP,堰口鎮恐怕是很快就能實現共同富裕了吧?
還有更狠的,看下邊這張圖片。
這是西部某省份當地人朋友圈流傳的一張防疫政策一刀切的海報。
從沒想過," 貼春聯 " 將變成 " 貼封條 "," 壓歲錢 " 將變成 " 隔離費 "," 年夜飯 " 將變成 "14 天盒飯 "," 春節年味 " 將變成 " 消毒液味 "。
真令人憤慨,這年還沒有過呢。
網友爆料,廣西有個小縣城,對防疫政策層層加碼,強製要求有出現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病例的地區和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城區回來的,一律集中隔離 14 天,費用自理,完了還要在家進行 7 天健康監測。
我以為以上地區已經是 " 極品 " 了,沒想到還有更厲害的。
一微博網友爆料:老家河南某縣村,低風險(地區)返鄉 14 天居家健康監測,實際上是貼封條 14 天!個別村甚至貼封條 + 鐵鏈鎖門。
(截圖自微博)
我相信以上地區把同鄉拒之門外不是個例。在吳曉波頻道發起的投票中,低風險地區跨省返鄉人員," 不許回來 " 選項就有 1148 票,占比 10%(截至 21 日 16:30)。
這片黃土地上,總有出其不意的魔幻現實主義。
03
回家,怎麽這麽難?!!!
在 1 月 6 日的一個會上,鍾南山院士都說了,我國堅持動態清零策略,截至 1 月 6 日,全國已有 12.13 億人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種,疫苗注射率達 86%,理論上講,中國群體免疫的目的達到了。
實現群體免疫,不就是大家都有抵抗力了嗎?
2021 年下半年起,英、美、歐逐漸達到了群體免疫及格線,於是先後解封,很多地方口罩令都撤銷了。這是真的群體免疫。
著名流行病學專家曾光,在一個多月前的峰會上也說了:"我覺得大多數,該回家可以回家。"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 @胡錫進 也曾評論說,安排如何過年的權力不應僅屬於各地基層政府,而應當由國家衛健委做出全國性指導,各省根據本地實際形成政策。
這一次我站老胡。
我們看看國家的政策。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 14 部門發布《關於全力做好 2022 年春運工作的意見》,強調科學精準做好分區分類出行管理,堅決防止 " 一刀切 " 和 " 層層加碼 ",減少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
" 減少影響 ",同樣也是要求,同樣也很重要,應該被看見、重視、落實。
現實卻是:綠碼不管用,48 小時核酸不管用,新冠疫苗不管用,專家說法不管用,政策不管用 ……
我就想知道,在那些任性的地方,究竟誰說了算?
中國可是有 3.76 億人流動人口啊。
央視網評論 " 惡意返鄉 " 說:硬核防疫沒錯,但硬核不等於硬來,也不是一味 " 來硬的 "。
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說:善待每個返鄉的腳步,呼應每個留駐的心聲。
04
回家,是中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牽掛。
昨天,北京流調中的 " 中國最苦打工人 " 嶽某,這個年怕是回不去了。
孤獨不是最可怕的,隻要還有一絲希望。
雖然威海市公安局最新回應稱:
2020 年 8 月 26 日,榮成市公安機關接群眾報警,在當地一水塘內,發現一具高度腐敗的男性屍體,經現場勘查、屍體檢驗和外圍調查,未發現有犯罪事實存在,不符合立案條件。
榮成市公安局采集嶽某顯夫妻血樣進行 DNA 鑒定比對,並經威海市公安局複核,確定為嶽某仝,但嶽某顯夫妻對鑒定結論不予接受。
但嶽某並沒有放棄,1 月 21 日 14 時許,嶽某告訴頂端新聞記者,他從沒有見過相關的 DNA 鑒定報告。對於警方的情況通報,他已經看到並不想多說什麽,以後會繼續尋找自己的大兒子。
2022,嶽某內心仍然有一團火在燃燒,讓他的生活可以繼續——一個有大兒子在的完整的家。
有的人,家人在等著團聚,卻也難回。
貓頭鷹視頻拍了這麽一個心酸的故事,河南一老漢因疫情停工強製放假,老家疫情管控比較嚴格致無家可歸,隻睡橋洞。
" 白饅頭,喝點熱水,涼了不怕喝酒 ……" 老人樂觀地說。
與他一起睡在橋洞下,還有十幾個工友。
他們不為眼前的饑寒交迫抱怨,內心著急的隻是無法回家。
一些後疫情時代的打工人:
城市,停工停業,零收入,打工人何去?
家鄉,有人不歡迎你,打工人何從?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
有的人,好不容易回去了,卻發現家不是以前的家了。
點時新聞報道,一男子在新疆開店,因為疫情三年沒有回家了,回到家一看,院內長滿了雜草。
" 走之前該養幾隻羊,說不定現在成羊群了。"當事人還幽默地調侃。
網友評論更心酸: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這是樂府詩集裏的一首《十五從軍征》,沒想到用在當下還如此貼切。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沒有什麽能夠阻擋,大家一路上跌跌撞撞地朝家中奔去。
土耳其航空赴華航班的機票,被炒到了 25 萬元 / 張,讓回國成為一種快速 " 致貧 " 的 " 捷徑 ";
夜騎共享單車 7 小時近百公裏、涉水過河被困河道灘 6 小時的西安 " 逃疫 " 狠人,沒有強烈的回家願望,又何苦整這 " 鐵人三項 "?
就算世界再大,總有那麽一個地方,容你棲息片刻,給予你心靈的慰藉及重新出發的勇氣。
願你,擁有回家的選擇自由!
下麵評論來源: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2/01/21/1122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