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往事如鉤 痛而不語

(2021-11-08 18:36:44) 下一個

 

看過楊沫作品《青春之歌》的人,肯定會記得林道靜,還有那個天天鑽研故紙堆的老古董餘永澤,林道靜看不上他,兩人後來分手了。

 

這個餘永澤的原型就是曾被季羨林稱為高人的著名學者、哲學家張中行,也是楊沫的前夫。

 

這個故事的時間跨度有些長哦。

 
楊沫是北京人,在家中排行第二。她的哥哥楊成勳,比楊沫大12歲。二妹楊成亮,比楊沫小4歲。三妹楊成芳,就是主演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白楊,比楊沫小6歲。
 
楊沫的母親丁鳳儀,曾在長沙女子師範學校讀書,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
 
楊沫的父親楊震華,中過舉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前身的京師大學堂商科, 他先後創辦了新華商業講習所、新華商業專門學校。他頭腦聰明,又懂商業,通過辦教育,募集到一大批捐款,於是他用款項買下大片土地,租給農戶,再用租金維持學校的現金流,很快就賺了一大筆錢。
 
一般而言,男人有錢就嘚瑟,楊父也不例外,開始花天酒地,還娶姨太太。楊母丁鳳儀,眼裏揉不得沙子,你既然敢娶姨太太,那就不客氣,鬧起來就是了。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不和,業難興。楊沫10歲的時候,這個富裕家庭開始衰敗。
 
楊沫上初三時,她父親為躲債離開北京,逃之夭夭了。
 
家道中落之後,楊母就把眼睛盯在了女兒楊沫身上,力勸她嫁給一位軍官,不愁吃不愁穿。況且,家人也能借上光,這樁婚姻在楊母看來,實在劃算得很。
 
但是,楊沫可不這麽想。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楊沫逃婚了。
 
可是一個人不管到了哪裏,總要吃飯啊。於是,找工作成了楊沫的首要大事。
 
經朋友的朋友介紹,17歲的楊沫認識了比自己大5歲的張中行,此時的張中行,還是北大的學生,但是他有個在香河當小學校長的哥哥。
 
在花季般的年齡,楊沫邂逅了文質彬彬的張中行。張中行眼中的楊沫,是這個樣子滴:她17歲,中等身材,不胖而偏於豐滿,眼睛明亮有神。言談舉止都清爽,有理想,不世俗。
 
一見之下,兩人頓生好感,相談甚歡,很是投機。在張中行的大力舉薦下,楊沫得到了香河小學教員的職位。
 
1931年9月。楊沫去香河教書,張中行在北大求學,兩人鴻雁傳情,升溫很快。
 
突然,楊母病重,托人找到了楊沫。這樣,楊沫就回到了北京。而與張中行的情感,更是愛如潮水,兩人很快同居,不久,楊沫就懷了孕。
 
有情飲水飽,雖說物質條件不豐,但在精神世界兩人有很多的契合。為了心愛的姑娘,據說張中行從《樂府詩集》中,找來最為中意的一首: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閣,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窩裏......
 
1932年,楊沫與張中行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因病夭折。後來,楊沫又懷上了第二個孩子。
 
閑暇時光中,在妹妹白楊那裏,楊沫接觸到了一些人,盧嘉川、江華、林紅等人的原型,就開始登場了。
 
楊沫與馬建民相識後,產生情愫,與張中行的隔閡也就越來越大,雖然楊沫已經懷上了第二個孩子,但是她越來越無法忍受張中行學究式的生活。
 
不久,楊沫就偷偷離家,去找馬建民,並寫信要求與張中行斷絕關係。
 
楊沫與馬建民結為夫妻幾個月後,楊沫與張中行的女兒馬徐然出生。
 
1938年冬,楊沫與馬建民的兒子馬青柯出生。1945年,楊沫與馬建民的女兒馬豁然出生。1947年,楊沫與馬建民的兒子馬波(作家老鬼)出生。
 
後來,楊沫與馬建民因為各種矛盾,兩人開始分居異地。1985年,馬建民去世。1989年,經人介紹,楊沫與李蘊昌結婚。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張中行娶得賢妻,育有四朵金花。張中行這輩子真是當姥爺的命, 算上楊沫為他生的千金,五朵金花加身啊。
 
1958年,楊沫的小說《青春之歌》橫空出世。改編成同名電影,崔嵬導演。謝芳演繹的林道靜,其人物造型更是風靡一時:女學生穿著白洋布短旗袍,白線襪,白運動鞋,手裏捍著一條素白的手絹。
 
四個白,組合成林道靜青春玉女的清純世界。由此,楊沫一舉成名,並去了中南海作客......
 
楊沫火了,可張中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雖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是在千萬人眼中,張中行就是小說中的餘永澤,自私、落後,隻知道鑽研自己的故紙堆,老古董一個。
 
張中行,有嘴難辯,他總不能見一個人,就對著人家解釋:我不是餘永澤,楊沫也不是林道靜吧。否則,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是你,幹嘛解釋呢。
 
一句話,張中行被《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弄得灰頭土臉,在單位抬不起頭來。
 
張中行自身,心懷坦蕩:“這是小說,依我國編目的傳統,入子部,與入史部的著作是不相同的。人家寫的是小說,又不是曆史回憶錄,何必當真呢?就是把餘永澤的名字改成張中行,那也是小說,我也不會出麵解釋與抗議。我認為小說屬於藝術加工,所以我無愧於心。”
 
道不同不相與謀,張中行雖說內心千軍萬馬,但表麵上還是安然若素。能怎麽辦?涼拌唄。何以息謗?無辯也。
 
作家老鬼在《母親與我》中說,母親楊沫生氣了就向父親告狀,說自己怎麽淘氣,把父親的火激起來,讓父親打,她在旁邊觀看,父親打屁股時,她還指揮不要總打一側,打那邊幾下。而父親動輒抽老鬼的耳光,她從沒有挺身而出保護他,總是站在旁邊指責他,“給父親火上澆油,使父親下手更重。”
 
老鬼還說:父母怕抄家,曾把一千塊錢放在罐子裏,埋在地下。等他們處境好些後,讓哥哥去把罐子挖出來,卻發現錢不翼而飛。父母馬上懷疑是哥哥把錢貪汙了。哥哥沒有偷,當然不承認。一次,哥哥與母親爭執起來,母親大罵哥哥是“愚而詐”。平時溫順的哥哥氣憤至極,不知怎麽迸出一句:“楊沫同誌,你別這樣冤枉好人!” 母親哪能允許孩子當麵頂撞她?立即與哥哥斷絕一切來往。但哥哥還沒成家,沒有去處,隻能住在家裏。從此,父母與哥哥一句話不說,連看都不看他一眼。一天,哥哥發高燒,連續幾頓沒吃飯,躺在吃飯屋的床上,蓋著厚厚棉被。父母圍坐在一旁的飯桌吃飯,視而不見,一句關心話沒有......
 
楊沫挨批時,有人跑到張中行處,想挖掘楊沫的黑材料。但張中行對楊沫一句不好的話都沒說過。
 
楊沫聞知,又驚訝又感激,並親自寫信給張中行。畢竟,兩人還有一個紐帶小公主呢。
 
1974年,馬徐然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是張中行。
 
徐然是個美女,在弟弟老鬼眼中,跟著大他十歲的姐姐經過長安大戲院時,因姐姐是舞蹈演員,穿著肥大的藍綢子燈籠褲,體型窈窕,走路娉婷多姿,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宛如仙女一般。迎麵而來的男女,紛紛駐足,而徐然挺胸抬頭,旁若無人,風度高雅。老鬼自豪地形容姐姐,像眾星中的月亮,美麗又嬌媚。
 
1978年,在貴州工作的徐然,第一次寫信給張中行。哪知,張中行收到後,立刻給予女兒熱情的回複:你叫我先生,我不知道我可否告訴你真實情況,以前你母親也答應過我有機會我可以見你,其實我是你的父親……”
 
1980年,徐然調回北京在市文聯擔任編輯。與生父張中行多次見麵,還向老爸約稿。
 
在外人麵前,徐然稱張中行“張先生”,在本尊麵前,就喊“父親”。
 
在徐然眼中,老爸特別有學問,第一封信的內容 ,就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因為割不斷的血緣關係,還因為他的文字非常幹淨而漂亮。
 
一說文字幹淨而漂亮,立馬想到周作人。周作人,也是張中行的老師。當周作人的家門可羅雀的時候,有人說,去是情分不去是本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張中行還是堅持上門。
 
1995年,楊沫去世。吳祖光給老友張中行打電話,問他是否參加告別儀式。張中行拒絕了,他說:所謂告別,有兩種來由,或雙方有感情,或雙方彼此敬重。對於楊沫,兩者都沒有。
 
儀式後,張中行接到女兒來信,大意是:生時的恩恩怨怨,人已故去,就都諒解了吧。
 
張中行複信時說,人在時,我沉默;人已去,我更不會說什麽。
 
2006年2月24日,98歲的張中行在北京去世。
 
有些人,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心靈深處;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淡出了視線。有些人,認識了一輩子,卻隻若初始,難以交心;有些人,一朝相識,似故人歸,真是緣分可遇不可求,命運可見不可猜啊。
 

歲月如流,往事如風,有人苦而不言,有人痛而不語。春樹暮雲都是耿耿於懷,一花一草皆是念念不忘。

 

 

來源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