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64)
2010 (272)
2011 (195)
2012 (205)
2013 (210)
2014 (155)
2015 (172)
2017 (152)
2018 (173)
2020 (549)
2021 (413)
2022 (545)
2023 (331)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許進向政協大會提交提案,建議取消英語在中小學的主科地位、不再將英語(或外語)設為高考必考的科目,同時禁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劍橋英語證書考試等各種外語考試。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許委員提案的言外之意是:漢語是全世界最美的語言,博大精深,我們是中國人,為啥要學外語?外國佬不是想抓住中國發展的新機遇嗎,好啊,都來學漢語!
許委員這是要打算滅掉英語課麽!從此我們再也不用去翻厚厚的英漢雙解字典了?
許進委員的祖父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德珩先生。眾所周知,許德珩是“五四”運動北大學生領袖之一,曾赴法國勤工儉學,是著名教育家和翻譯家,九三學社的創始人。
從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起,許德珩就開始學英語了。
1917年,正在北大學習的許德珩由於家境貧寒,無法繼續學業,無奈之下,他冒昧找到校長蔡元培先生請求幫助。蔡元培考核了他的英文筆譯能力之後,推薦他到國史編纂處,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翻譯,月薪10塊銀元。
因為掌握了一門外語,許德珩不僅得以繼續求學,而且還能省下來錢來補貼家用!
許進先生還有個大名鼎鼎的長輩,就是他的親姑父兩彈元勳鄧稼先。鄧稼先是留美歸國的,英語水平自然也沒得說。
真不知道我們的許進委員翻來覆去,深思熟慮,思想鬥爭了多久,才做出那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其實,國人對待英語學習的不屑和鄙視的態度,早已有之。
上世紀70年代,在河南省唐河縣偏僻的馬振扶公社,一個15歲的初中女生張玉勤,搞不懂為啥都反帝反修了,還要學英文,於是在英語考試時交了白卷,並在試卷上寫下了一首打油詩:
“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也當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
班主任和校長批評了張同學,誰想她一時想不通投水自殺了,造成了轟動一時並波及全國的“馬振扶事件”,數位老師鋃鐺入獄,上百人遭到批判。隨後,全國很多學校把外語課砍掉了,外語教師被迫改行。
有理性能明辨是非的人都明白,花季少女之死緣於那個特殊時期的反智和愚昧,不是“學英語”逼死的。
在“臭老九”成了知識分子的代名詞、白卷英雄得勢的年代,在“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年代,全社會對文化知識、對西方世界的主流認識,是充滿無知和敵意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怎麽能學習資本主義的語言呢!
許進先生說,他通過調研發現,翻譯機就可以解決口語的翻譯服務了。他有沒有調研過翻譯機可能把四大發明音譯成Star Farming?
許委員應該有很多機會出國長見識的,不知道他有沒有去調研一下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的英語教學情況?
在中國提出取消英語主科地位,弱化(甚至取消)高考英語地位的同時,日本卻從小學開始強化英語教育,將學校的英語教育從小學五年級提前到三年級。五、六年級的學生將使用政府批準的英語教科書,每周上3節英語課,掌握基本讀寫能力並接受考試。
日本文部科學省在2002年提出“培養能使用英語的日本人的戰略構想”,對初、高中、大學生以至一般公民的英語水平都有明確的要求。
2003 年,日本開始實施“Super—English”英語教學項目,即不僅把英語作為必修課進行日常教學,還把英語作為授課語言來進行其他學科的教學。
日本高考英語滿分200分,與日語分值一樣。
日本人明白,要想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維護日本的國家利益,就要以語言為武器,向世界宣傳日本的立場和主張。
日本的官僚政治家、大學教授、企業家如果不能用英語進行對外交流,會被認為是損害國家利益的大問題。
不少日本政要都有英文學習經曆,如前首相小淵惠三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係英文科,小泉純一郎曾在英國倫敦大學留學,安倍晉三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留學。
在申辦2020年奧運會最後陳述時,包括首相安倍在內,幾乎所有日本發言人都用英語發言。
韓國對國民的英語學習極為重視。韓國政府相信普及英語、提升民眾熟練掌握英語的能力至關重要。韓國社會形成了對英語學習狂熱追求的現狀。
韓國教育部將英語學習放在了極高的位置上,為了有效提升韓國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政府出台了一係列課程大綱改革政策。
1995年,韓國學校英語教學的起始年級從初中一年級變為小學三年級;1997年,英語被進一步確立為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的必修課;
2008年,李明博政府出台政策,要求全國中小學英語課程都必須盡快實現用英語教授的目標。
韓國高考的英語科的難度遠大於中國高考,這體現在對詞匯量、閱讀速度等硬性指標上,韓國高考詞匯量的要求大概為7000單詞。
英語是國際上最為通用和最具影響力的語言,是我們與世界接軌的一個工具,學好英語,才能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門。
英語蘊藏著巨大的知識財富,世界頂級的論文和著述,無論是人文科學也還是自然科學,大部分是以英文發表的。
我們還將持續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人Lei命運共同體需要更多國際交流人才。
中國的英語教育要改的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而不是降低要求或者簡單的滅掉英語課。
建議“取消英語在中小學的主科地位、不再將英語設為高考必考的科目”,乃是自閉於國際交往活動,自廢武功也,委實是個壞主意。
好在大部分國人的腦子是清醒的,中國青年報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主張英語從小抓起,反對取消英語中小學主科地位的人,是占多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