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64)
2010 (272)
2011 (195)
2012 (205)
2013 (210)
2014 (155)
2015 (172)
2017 (152)
2018 (173)
2020 (549)
2021 (413)
2022 (545)
2023 (331)
近年來,隨著出生人口數量的持續走低,生育政策也在不斷適應和調整。
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近日發布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的答複稱,東北地區可以立足本地實際進行探索,提出實施全麵生育政策的試點方案。消息一出,引發各界廣泛關注。
東北當前麵臨的人口問題是怎樣的?壓力有多大?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東北六年來人口和在校小學生數據發現,2013年到2019年,東北的人口減少了182.55萬人,出生率墊底;同時,6年來小學在校生減少了53.03萬人。
6年減少182萬人
2013年以來能源價格下行,東北經濟因此受到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到了人口增長。
第一財經記者對2013年和2019年東三省常住人口數據變化梳理發現,6年來,三省常住人口都出現下降。其中,遼寧6年減少了38.3萬人,吉林減少了60.55萬人,黑龍江減少了83.7萬人,三省合計減少182.55萬人。
數據顯示,2014年,黑龍江年末常住總人口為3833萬人,比上年減少2萬人,在東北率先出現下降趨勢。其後,2015年,遼寧也出現下降,比2014年減少9萬人。到2016年,吉林省常住人口比上年末淨減少20.29萬人,至此,三省均出現下降態勢。
表:東北三省6年來常住人口變化(數據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梳理)
不僅如此,東北的出生率也持續墊底。黑龍江、遼寧、吉林,2017年人口出生率分別排在了倒數1、2、3名。2019年,黑龍江出生率位列倒數第一,吉林倒數第二,遼寧倒數第三。
另外,從東北的小學在校生數量來看,下降的幅度更大。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普通小學在校生9360.5萬人,2019年這一數據為10561.2萬人,6年間增加了1200.7萬人,增長12.83%。但在東北地區,2013年以來,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小學在校生數據均出現減少,減少的數量分別為9.3萬人、17.63萬人和26.1萬人,三省合計共減少了53.03萬人,相比2013年下降了10.7%。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的東北地區31個城市(部分城市數據不詳,未納入)6年來小學在校生數據變化顯示,31個城市中,僅沈陽、大連和長春的小學在校生數量有所增加。部分城市呈現大幅下降態勢,麵臨著急劇收縮局麵。其中四平、齊齊哈爾下降幅度較大。數據顯示,四平2013年小學在校生為18.85萬人,2019年為9.56萬人,減少了9.29萬人。
2013年-2019年東北小學在校生數量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梳理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分析,東北人口下降這麽快,主要還是經濟原因。經濟下行以後,就業機會減少,人口就大量外流。一部分年輕人口外流後,老年人也跟著外流,比如退休以後奔兒女去了,到南方去。
數據顯示,目前東北三省的人口都出現淨流出。其中,2019年黑龍江淨流出17.99萬人,吉林淨流出11.03萬人,遼寧淨流出4.11萬人。
另一方麵,出生率低也跟東北以國有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有關。衣保中說,東北國有經濟為主,職工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城市,而且大多是在體製內,這樣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比較嚴格,東北的獨生子女比例在全國是比較高的。而且這種現象有延續性,現在出生率低,也是以前的延續和結果。
“再加上經濟不好,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經濟負擔比較重,這樣一來麵臨撫養孩子的隱形壓力比較大。另外,由於工資收入有限。這種情況下,生育意願就比其他地方低一些。雙重原因,導致東北生育率低一些。”衣保中說。
此外,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家庭條件比較好等因素影響,生孩子的意願也比較低,不婚和丁克家庭比較多。衣保中說,東北的城鎮化在全國比較早,城市化率比較高,類似農村那種養兒防老的觀念比較淡漠,城市化率和受教育程度比較高,也帶來普遍生育率比較低。
緊迫性:人口事關東北可持續發展
生育率的降低、人口的外流也進一步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根據去年中央財經大學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0》,東三省勞動力平均年齡位居前三,第一的黑龍江達到40.19歲,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勞動力平均年齡超過40歲的省份。遼寧和吉林都超過了39.7歲位居二、三位。
在衣保中看來,東北全麵放開生育具有緊迫性。東北不僅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而且是中國商品糧基地,無論是工業還是商品糧,都必須依靠勞動力來完成。東北勞動力大幅減少,老工業基地和商品糧基地就缺乏保障。所以全麵放開生育政策作為支持東北振興的特殊政策,應該盡快出台。這對東北未來商品糧、工業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遼寧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落實生育政策,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係,有效引導域外人口流入,遏製人口總量下降態勢。增強對年輕人群的吸引力,努力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推動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常務副省長陳向群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懇請率先在東北地區全麵放開人口生育政策。
黑龍江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建立健全拴心留人政策體係,留住適齡勞動資源,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
衣保中認為,若在東北全麵放開生育政策,對東北的平衡發展是有幫助的。而且,即使放開了也不會導致人口爆炸性增長,生育是一種個性化的選擇。現代化的發展,使得好多人不願意生孩子,但有一部分人比較喜歡孩子,就會多生。這樣形成整體的動態平衡。
國家衛健委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839號建議的答複》中談到,東北地區人口總量減少,折射出的是區域經濟體製、產業結構、社會政策等綜合性、係統性問題。比如,隨著資源枯竭和國家產業升級轉型,大批年輕勞動力無法在本地找到滿意的工作,隻能流向經濟更好、工資更高的地區。
《答複》提到,東北邊境地區的生育政策相對寬鬆(如黑龍江省規定夫妻雙方均為邊境地區居民的可生育三個孩子),但生育意願不高。究其原因,經濟社會因素已成為影響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經濟負擔、嬰幼兒照護和女性職業發展等方麵,群眾反映尤為突出,生育政策對生育行為的影響大為減弱。因此,提高生育水平,關鍵是要順應群眾期待、聚焦群眾期盼,在公共服務方麵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切實解決家庭生育養育子女的後顧之憂,提高群眾的生育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