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64)
2010 (272)
2011 (195)
2012 (205)
2013 (210)
2014 (155)
2015 (172)
2017 (152)
2018 (173)
2020 (549)
2021 (413)
2022 (545)
2023 (331)
信源:GYCS博客
當我看到微信上開始討論平庸的時候,也是驚出一身冷汗的。這些觀點說,絕大多數學術界的人都很平庸,而且警告正在進入的人,或者已經進入的人:你看誰哪,說的就是你。你,終其一生,其實也就是一個平庸份子。 這讓本來就覺得入錯了行,在鄉親們麵前抬不起頭的某些人,更加了一層自卑。層層重壓之下,難免要英年早逝幾個了。當然,在現在的輿論下,要是不夠傑出,連英年早逝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人家都不知道怎麽哀悼你。
但是,我們同時看到,所謂的一流名家,在公然造假。所謂的傑出人才,因為醜聞倉皇退場。但與此同時,輿論還在孜孜不倦地吹噓30歲的博導,20歲的天才。
現在的趨勢是這樣的:你不能“平庸”,必須傑出,哪怕造假也要傑出,如果被揭穿,那就自認倒黴,但揭穿看來也是小概率事件,無非是個404,也不追繳財產。
為什麽不去集中譴責造假和腐敗這種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為,卻開始圍剿平庸?
在奚落平庸的背後,其實還是世俗的虛榮和勢利。有些大神,被拜了又拜,吹了又吹,寫關於名人掌故的文字,已經成了一種真正的“智識的怠惰”。從這些文章裏看不到視角,觀點,新的見解,不是在研究事情,而是重複地玩味琢磨那些研究過一些事情的人。這些人,就是被捧進了萬神殿,被認為是“不平庸”的那部分人。每年都有無數的文章圍繞他們的生日祭日展開,不斷重複他們所說過的一兩句話--或許,作者關於這些名人的知識,也就限於那兩句格言。
正是這種聖人崇拜和建生祠的行為和心態,既導致對傑出的過度追求和贏家通吃的生態,讓成功者極度張狂 (發了幾篇論文出了本書就可以亂伸你那豬手了?),也讓普通但其實也認真的人難以立足,因為後者好容易站住腳跟,又被扣上平庸的帽子。
我是這樣看的:
一,特別傑出的人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任何行業都是極少數。但正因為他們是特例,所以特別吸引本來就隻關注特例的媒體的鼻子。這樣的結果,卻是引導所有人的眼光都去盯著金字塔尖,都去尋找大師,實在找不到,在讀書業餘撿垃圾,或者撿垃圾業餘讀書的人裏也要發掘一個出來。
二,再傑出的學者,他的書也要賣給普通的同行,不可能隻賣給其他大師---想賣也不行他們之間通常互贈。買大師著作的人恰恰就是被稱為平庸的那部分,但正是他們撐起了大師的版稅。
三,平庸和傑出之間有很多因素。時代,家族,師友,個人的努力,功力,悟性,天份都千差萬別,這些注定了隻有極少數同時擁有所有優勢的人才能最終變得特別傑出,但這不能否定隻擁有其中一兩項的人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哪怕是作為超級大師的一個認真的讀者。隻要這部分人守住道德底線,不抄襲不造假不性騷擾,在讀在看在想在寫,貢獻出一點點,有一分光發一分熱,誰有資格譴責他們平庸呢?為什麽不去譴責某些大師的性騷擾嗜好呢?
四,一切都需要時間。任何行業都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有些東西是否平庸,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看。
還要麵對一個整體機製問題。中國這種一個大學辦一個學報的做法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必然催生大量不成熟的論文的發表。
態度也很重要。有的人平庸,然而還是真誠的。有的人不平庸,但也並不真誠。
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給平庸者一條活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