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杜甫先生,您亂寫《長安日記》,到底是何居心!

(2020-04-12 00:42:54) 下一個

文:葉楚橋

來源:楚橋(ID:ye1390151292)

古墨社

 

杜甫先生:

 

您好!

 

在下唐低鴻,塵世間一個迷途的小書童。

 

今日貿然寫信,並非與您探討人生。隻是無意之中,讀了您的《長安日記》,有幾句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眼下,大唐正值生死存亡之秋,安祿山、史思明之流,大逆不道,興兵犯上,以致烽煙四起,兵戈不息。

 

好在新皇聖明,自靈武即位後,得李俶[chù]、李泌和郭子儀相助,終與數萬賊寇,決戰於香積寺,成功收複京師。

 

克複中原,一統河山,重振大唐雄風,已為期不遠。

 

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詩人,此時此刻,您應該無比堅定地,與朝廷和人民站在一起,寫有情懷的文字,講有溫度的故事,鼓舞士氣,凝聚人心。

 

但您在長安城的多篇日記,卻搬弄是非,顛倒黑白,帶節奏,拉仇恨,激化矛盾,不僅有失身份,有辱斯文,甚至有違忠義之德,有悖君臣之倫。

 

 
 

01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

昨夜東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哀王孫》

 

天子枕戈嚐膽,文臣不懈於內,武將忘身於外,長安有難,八方來援……

 

這些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畫麵,您都視而不見,卻煞費苦心地描述,長安城裏的腥風血雨。

 

最不能容忍的是,對滯留長安的王孫和公主,您幾乎是以現場直播+高清無碼的方式,全方位、無死角地展示了他們乞討為奴的慘狀,以及體無完膚的窘態

 

您置皇室尊嚴於何地?!

 

良知是最高準則,作為詩人和文藝工作者,您有記錄曆史、反映生活的權利,但完全可以將鏡頭拉偏一厘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

 

困守長安,您隻看到了山河破碎,荒草叢生。

 

卻對那些勇敢的逆行者,選擇性失明

 

他們瞞著垂老的父親,告別新婚的愛人,奮不顧身地奔向前線之時,您又在哪裏?

 

您口口聲聲,愛國忠君,但賊寇起兵以來,成千上萬場的戰鬥中,都不見您的身影。

 

既然如此,您又有什麽資格,說三道四?

 

不求您為國出力,但求您守住底線吧。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悲青阪》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悲陳陶》

 

傷亡,是戰爭的常態。

 

哪一場戰役的勝利,不是將士的血肉之軀撐起?

 

我知道,您寫詩的時候,喜歡咬詞嚼句,刻意求工,“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是創作風格,屬於學術範疇,我沒有任何意見。

 

但不能為了追求藝術效果,就用一些無法確定真假的數字,來渲染情感,虛張聲勢。

 

如此嘩眾取寵、製造恐慌,您的良心不會痛嗎?

 

 

02

 

 

後來,我又陸續讀了一些詩篇,發現即便沒有戰亂,您也是牢騷滿腹,看什麽都不順眼。

 

我頓時明白,這一切,都源自您內心的陰暗。

 

天寶十二載,您偶遇右相楊大人,攜姊妹遊春踏青。

 

本是一次極為尋常的家庭團建,您卻大放厥詞,冷嘲熱諷:“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堂堂一品大員,和兩位誥命夫人,隻要沒有僭[jiàn]越,鋪張一些,講究一點,那都是朝廷的臉麵

 

聖上都沒有意見,您憑什麽指指點點?

 

就算她們騎上高頭大馬,在宮牆內橫行狂奔,壓碎了腳下的秦磚,掀翻了屋頂的漢瓦,也沒有您說話的份!

 

天寶十四載,您客居長安十年之後,終於以四十四歲的高齡,進入體製,獲得朝廷授職。

 

誰知皇恩浩蕩,您卻態度輕狂:“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

 

您身為名門之後,少年時讀萬卷書,青年時行萬裏路,卻在長安城裏,連續兩次落第。活生生地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現在又眼高手低,嫌棄縣尉的職務太低,不願意從基層做起。

 

真是一個迂腐的酸儒。

 

無語。

 

同年,朝廷格外開恩,再次任您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回家探親之時,您又有詩篇問世: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

吾寧舍一哀,裏巷亦嗚咽。

……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處在什麽樣的階層,就會喝什麽樣的水、穿什麽樣的衣、呼吸什麽樣的空氣。

 

詩人可以轉行,也可以跨界,但階層的壁壘,卻永遠無法打破、也無法逾越。

 

這是常態,更是天道所在。

 

您早就過了不惑之年,豈會不諳此理?

 

您處心積慮地,將君王與貧戶、權貴與寒女、酒肉與白骨,集於一詩,聚於一處,明顯是在仇富笑貧、販賣焦慮,這節奏帶的,也太明顯了吧?

 

作為公職人員,您既不用服兵役,也可以免賦稅。

 

大唐待您不薄。

 

可您前腳沐浴天恩,後腳就來抹黑朝廷,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講真,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另外,弱弱地問一句,孩子餓死這種事,寫進詩裏真的合適嗎?

 

家醜不可外揚,您到底要鬧哪樣?

 

 

03

 

 

還是這一年,您在幽州,寫有《後出塞五首》,借士兵之口,言“祿山將叛,濫賞士卒,人趨於利,上破國而下覆宗,不祥莫大焉。”

 

安祿山濫發財物,收買人心,您是親眼見到,還是直接參與了?

 

一個與聖上情同手足、與貴妃親若母子的地方大員,怎麽可能會起反心?

 

您身為兵曹參軍,也算是半個軍人,怎麽說出來的話,一點專業素養都沒有?

 

再說了,就算安祿山要反,用得著您來告示天下嗎?

 

大唐軍隊的戰情速報係統,必然會在第一時間,逐級上呈,直達聖聽。

 

您的這番言論,簡直視“開元盛世”以來的發展成果於不顧,嚴重破壞了當前繁榮強盛的大局。

 

我現在真的有點懷疑,“安史之亂”初期,我軍貽誤戰機,節節敗退,就是因為您危言聳聽,動搖了軍心

 

衙門當時沒有訓斥您,是給您改過自新的機會。

 

萬萬沒想到,您到了長安之後,反而不思悔改,變本加厲,炮製出一係列的《長安日記》,誤導了諸多不明真相的群眾。

 

您居心何在?

 

客觀而言,此番戰亂,確實給長安城,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災難是可以結束,更是可以戰勝的

 

更何況,長安失守之後,舉世關注。

 

肅宗在鳳翔,調十萬唐軍,以李俶、郭子儀為帥,火速東進。

 

許元和張巡,苦守睢陽,以區區七千兵力,硬是牽製住了十八萬敵軍,著實可欽可敬。

 

更有回紇[ hé ]騎兵,跨越萬水千山,為大唐助陣。

 

果然,不出一月,賊寇敗走,長安收複。

 

身為京師子民,吾等感激不盡,發自肺腑地感激朝廷,感激唐軍,感激外族友人。

 

而您作為詩人,既然不能投筆從戎,殺敵立功,就應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提振精氣神,傳播正能量。

 

您責無旁貸。

 

 

04

 

 

您常說:“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

 

令祖杜審言,文采風流,不輸宋玉、屈原。

 

您始終以他為榮耀,視他為榜樣。

 

但他筆下的長安城,卻是“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他對朝廷的態度,卻是“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

 

與您相比,這情懷、這格局,高下立見。

 

再看看蘇味道,他與令祖同列“文章四友”,任職洛陽時,曾作《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繁花似錦,歌舞升平。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您品,您細品。

 

此外,還有宋之問“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上官儀“締交開狎賞,麗席展芳辰”,張說[yuè]天文日月麗,朝賦管弦新”,蘇頲[tǐng]“宸遊對此歡無極,鳥哢聲聲入管弦”……

 

他們的詩句裏,無一不是大唐盛世之景。

 

這才是大手筆,才是主旋律。

 

您怎麽就學不來呢?

 

實在不行,您也可以降低維度,寫點《感謝你,安祿山》之類的口水詩,那也是極好的:

 

我要感謝你,安祿山,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眾誌成城。

我要感謝你,安祿山,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勇往直前。

我要感謝你,安祿山,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視死如歸。

 

這很難嗎?

 

我知道,您是一個骨灰級的老憤青,自負倔強,目中無人。

 

我說的這些話,您可能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

 

但曆史和時間會證明,令祖以及張說、蘇頲,才是真正的詩人。

 

拋開仕途上的成就不提,他們的藝術水準和曆史貢獻,絕對會超出您幾萬裏。

 

而您,隻會活在陰暗之中,與狹隘、偏激為伍,和醜陋、卑劣相伴,長此以往,必將釘在恥辱柱上,被事實碾壓,被時代拋棄,被人民鞭笞[chī]

 

好在迷途知返,為時不晚。

 

剛剛,肅宗自鳳翔還於舊都,長安百廢待興。

 

期待您識時務、講大局,轉觀念、改文風,繼承和弘揚老杜家“奉儒守官,未墜素業”的優良傳統,和其他詩人一起,投身洪流,謳歌大唐,展現風貌,引領風氣。

 

畢竟,成名不易,且寫且珍惜。

 

萬望善自珍重。順頌冬祺。

 

晚生唐低鴻敬上

唐至德二年冬月  長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