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別急著去丹麥吃蠔救災 先救救我們自己吧(組圖)

(2017-04-29 20:43:01) 下一個

這幾天,最不能淡定的可能就是中國吃貨們了。

周一丹麥駐華大使館發出“求助微博”,稱太平洋生蠔入侵丹麥海岸,由於沒有天敵,繁殖迅速以致於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威脅,連丹麥自然保護局都拿它們沒辦法。



聞此,中國吃貨們集體沸騰了,紛紛表示加入中國“吃蠔隊”的強烈意願,“飄洋過海來吃你”、“多大點事兒啊,我大天朝人民過去秒秒鍾團滅”……





丹麥生蠔還沒解決掉,又有“福音”傳來:近日古巴豬灣一支螃蟹大軍集體橫穿馬路,湧向海邊產卵。數百萬螃蟹橫穿馬路,路麵全被覆蓋,路人直呼無立足之地。重點是,當地居民竟然不敢吃。



得知這一消息,已經拿著鍋生好火的中國網友們直呼“雙喜臨門”,“到底是去丹麥吃生蠔還是去古巴吃螃蟹呢?”還向古巴螃蟹喊話:有種就來咱中國!要麽快點出口中國吃貨。

外來的“不速之客”

事實上,近幾年類似事例不少,美國的鯉魚和牛蛙、萊茵河的大閘蟹、澳洲的紅蟹,現在又來了丹麥的生蠔、古巴的螃蟹。

上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為了清潔水體,從東南亞進口了包括青魚、鯉魚在內的8種亞洲魚類,投放到南部部分養殖湖區。10年後,湖區遇上洪水,這些亞洲鯉魚就趁亂逃到野外並開始大量繁殖。

                     



這些入侵的“亞洲鯉”跟原有魚類爭奪食物和空間,對美境內的生態係統形成了威脅。美國花了接近200億美元治理,甚至派專家訪華考察中國鯉魚銷售市場情況,考慮將成災的鯉魚出口給中國。

這是一起典型的生物入侵事件,而國外大部分水生野生動物泛濫事件都與生物入侵相關。

在生物學當中,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到另一個新的環境,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

由於被入侵的地方原本並沒有這個物種,也沒有它的天敵,便會無限繁殖泛濫成災。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打破了當地生態平衡,對固有生物鏈上的“土著生物”造成威脅。

入侵物種需要有建立和擴散種群的能力,其繁殖能力與對新環境的適應性需要俱佳。

入侵中外的水生動物有差異

生物入侵是全球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中國也是遭受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水產頻道報道,根據最新的統計結果,目前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超過500 種。

就外來水生動物而言,很多最早是被作為養殖品種引進我國的,後來由於養殖逃逸或人為放生等原因,它們抵達開放性水域並繁殖迅速,以致於在我國南方區域廣泛分布,對本土生態係統結構和功能造成影響,其中有些已成為優勢種。

後來,許多入侵水生動物被中國人擺上餐桌,包括常見的小龍蝦、羅非魚、革胡子鯰、福壽螺、牛蛙、大口鱸魚等。



在我國廣受歡迎的小龍蝦是一種來自南美的外來入侵物種,曾在短時間內遍布溝渠,對內河的淡水魚蝦資源造成威脅。不過中國吃貨將它加入食譜短短幾年後,已經幾乎看不到野生小龍蝦了,現在吃的大多為人工養殖而成。

作為入侵物種,小龍蝦除具備超強繁殖能力外,還能在生活汙水和輕度汙染的工業廢水中生存。

有些種類生物隻能生活在清潔水體中,稱此類生物為敏感種類,有些種類生物耐汙性強,能在汙染嚴重的水體中大量繁殖,稱此類生物為耐汙種類。顯然,小龍蝦屬於後者。

據《中國水產》雜誌統計,我國常見的外來水生生物物種除前述被擺上餐桌的幾種外,還包括:

紅耳彩龜(巴西龜)、短蓋巨脂鯉(淡水白鯧)、紅腹鋸鮭脂鯉(食人鯧)、下口鯰(清道夫)、雀鱔、食蚊魚、露斯塔野鯪(泰鯪)、鏡鯉、鱷龜、鳳眼蓮(水葫蘆)、蘇氏圓腹魚芒(淡水白鯊)、虹鱒、大口黑鱸(加州鱸)、眼斑擬石首魚(美國紅魚)、斑點叉尾鮰(溝鯰)、匙吻鱘(鴨嘴魚)、雜交鱘、太陽魚等

事實上,在中國成功紮根的這些外來水生動物,多是耐汙生物。在較嚴重或中度富營養化的水體中,這些耐汙種類較容易形成優勢種群。



食蚊魚,原產美國東南部、墨西哥及古巴,因對消滅瘧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蟲有一定作用,而被一些國家移殖。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生物並非“水越髒長得越好”。由於我國淡水水體汙染持續加重,不少本土生物數量大減,給了這些外來者更大的生存空間,才得以迅速繁殖。汙染對它們也會造成危害,隻是更能“扛”罷了。

並且,它們發育時間快、生命周期短,體內的重金屬積累也較大,食用後很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在一些汙染地區較為嚴重的江河湖泊生存的羅非魚,體內的汞元素含量非常高。

此前入侵國外並泛濫成災的水生生物中,則不乏對生存環境要求頗高的生物——鯉魚、蟹等。

鯉魚是一種對水質變化很敏感的生物,一旦水裏出現有害汙染物,其死亡率很高。

在美國瘋狂繁殖的亞洲鯉魚,在老家中國的野外日子可不好過。根據近年的調查,由於汙染、過度開發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四大家魚”的野生魚苗在湘江株洲段已經滅絕。

而根據中科院水生所的監測,長江中“四大家魚”的魚苗,已經從60年前的300多億尾,下降到不足1億尾,搞不好也有滅絕的危險。



蟹種對水質的要求比魚種更高,對水質的汙染也更敏感。

原產地在中國的大閘蟹長期泛濫於德國和英國。反觀國內,純種原味的大閘蟹在中國的水係當中已經幾乎滅絕。

當原產於中國的水生動物在歐美泛濫卻在國內瀕危時,調侃去國外組隊“救災”之餘,我們更應該警醒。

當我們將自己能夠“把入侵物種吃成瀕危”看作引以為傲之事時,更應該了解自己吃進去的多是耐汙生物,很可能會危害身體。

也許該救的是我們自己

我國的水汙染嚴重到了什麽程度?

原國家環保局曾發布新聞:在全中國七大流域中,麵臨的嚴重問題是水體汙染和水資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機汙染普遍,主要湖泊富營養化嚴重。

七大水係汙染程度由重到輕順序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鬆花江、珠江、長江。其中遼河、淮河、黃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汙染。

受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一些珍貴物種的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甚至瀕臨滅絕。

                       



我國特產的淡水豚,體呈紡錘形。長江中下遊幹流是其主要活動範圍,屬瀕危動物

另一方麵,水體汙染對人的危害逐漸顯露。一項統計顯示,中國水汙染事故年發1700起以上。

2013年,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團隊長期研究成果《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出版,首次證實癌症高發與水汙染的直接關係。



科學研究發現,癌症就是有害物質在人體細胞內外體液中的長期積累而造成細胞組織的損害,從而引發急性惡化。而癌細胞的擴散也是通過細胞體液來進行的,其他的疾病、炎症等也是由於細胞內水的有害物質引發的。

由於缺乏權威數據,網絡流傳的“癌症村”的數量並不統一,但絕大多數報道均將癌症等疾病高發的矛頭指向飲用水受到汙染。

相對於地表水,地下水還算幹淨,但水質也在走下坡路。

就在前幾日,一篇名為《華北地區發現170000平方米超級工業汙水滲坑》的圖文報道引發關注,文章稱河北和天津均有大麵積工業汙水滲坑汙染問題。大片大片黑、紅、黃色的工業廢水廢渣,儼然已經是一個有色的湖泊。



據檢測,天津靜海滲坑中的汙水PH值為1-2。專家表示,PH值1意味著水質已經嚴重酸化,一般正常的水質應該是弱堿性,PH值在7-8左右。強酸對土地的侵蝕特別嚴重,如果汙染到地下水,將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據北青“深一度”報道,最近七、八年,滲坑周圍村民們開始發現,村裏得各種癌症的人越來的越多。“這些年村裏死人,70%都是因癌症死的。”

觸目驚心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

















圖片來自新華網圖集

水是生命之源,破壞水域生態就是在摧毀生命。

生活在中國本土的生物瀕臨滅絕,卻在國外活得很好。來到中國的生物被擺上餐桌,但很少有人關心它們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不可否認,我國的吃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不能因為“喜歡吃”而忽略更重要的話題。

比起去國外救蠔救蟹,當務之急是救我們自己,拯救汙染水源、拯救瀕危生物、拯救同胞的命。

 

文章來源:  於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9/6204979.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文章是好文章· 各級政府應該抓好環境保護. 空氣,水,土地,這都是生存的基本要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