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裴勇俊

有這樣一個男人,兼有著俊朗的樣貌及王子般的高貴氣質,他睿智幽默, 舉止談吐溫文爾雅,臉上永遠帶著攝人心魂的溫柔的微笑,他的人格魅力似二月裏的春風,在你不經意時,已經滲透到你的每一寸肌膚,你的骨髓。
正文

【史料與知識】試論檀君神話與道教的基本文化精神

(2007-09-17 11:07:30) 下一個


【史料與知識】 試論檀君神話與道教的基本文化精神
 
宇汝鬆

(南京大學哲學係) 
 


哲學向來被認為是無前提的科學,而要解讀一個民族的哲學思想(包括宗教思想),無論如何是不能脫離該民族根源性的神話傳說,也曰故鄉的經驗。這主要是因為,在經驗的範圍內所理解的神話傳說,不僅培育了我們的存在、與我們的現在存在著聯繫,而且它還將在我們之中繼續保持著持久的活力。龐蒂也曾明確指出:“傳說的歷史,它可用一篇哲學論文的深度來看世界。”①應該說,在別無他途的情況下,神話的歷史功能為現代人們全麵“體驗”、“理解”本民族當時的生活,確實提供了某些比較可信的依據。
 
另一方麵,“創造性的哲學思維,就其本質來說,需要同神話的思維聯繫起來,同時,還要從那裏解脫,獲得自我解放。但這種解放和自由化的運動,始初又停留在無意識的水準上。”②由此看來,如果無視神話、傳說的意義,那麼,作為南韓式生活所表現的韓民族哲學思考,也就無從理解了。因此,為了理解南韓人生活準繩和思維的關係,了解韓民族最初的信仰狀態,不能不從代表著大韓民族全部神話原型的檀君神話談起。
 
一、擅君神話代表著南韓全部神話的原型
 
南韓道教研究知名學者都珖淳先生認為,檀君神話至遲是反映西元前1000多年前韓民族的思想狀況。《三國遺事》卷1所記載的檀君神話大致如下:
 
昔,桓因上帝之子桓雄每有意於世事,渴望實現。其父知之,俯視三危太伯,謂那裏適合於“弘益人間”。桓因即授桓雄王顆天符印,使其下凡。桓雄率徒眾三千來到太伯山頂神檀樹下,此乃神市。桓雄率風伯、雨師、雲師,主管穀、命、病、刑、善惡等一切人間三百六十餘事,在世理化,他就是桓雄天王。時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於桓雄,願化為人。神雄給其靈艾一炷和蒜頭二十枚,並告誡道:爾輩食之,不見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二十一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故而不得人身。熊女者因無與為婚之,故每於神檀樹下,咒願有孕。雄乃假化為人而婚之。孕後生子,號曰檀君王儉。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檀君王儉建都阿斯達山(今弘達山),建北韓國。治國一千五百年,後隱於阿斯達山,成為山神(仙),享年一千九百零八歲。
 
二、檀君神話蘊含著韓民族原始“道教”的基本內核
 
根據上文不難看出,檀君神話已蘊含著韓民族的原始信仰的雛形,並與道教神仙信仰有相同之處:
 
檀君神話已初步具備了神仙譜係。神仙信仰是南韓原始的、固有的思想。③檀君神話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聖凡不同的多神世界。最上界是桓因、桓雄天王,“桓因、桓雄在韓語中是天紳、天仙的擬音;其中桓因是最高神,猶如存在於後世中國道教中的元始天尊或玉皇上帝。”④次界有風伯、雲師、雨師等,他們的稱謂及功能同中國道教中的天神如出一轍:再次界的就是神眾三千;最下界的就是有熊、虎等地仙。
 
檀君隱退而成仙,享年1908歲等記載,充分表明瞭檀君神話已開韓民族神仙信仰之先河。天符印是早期道教重要道具,是風伯、雲師、雨師等神仙道士,實施呼風喚雨、禳災治病、祛惡勸善等神功不可或缺的法寶,它也是中國道教符籙派的道具。服食一直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道術,在中國道教中,服食信仰自成一派,即服餌派。檀君神話中,服食靈艾、大蒜能化熊為人,已初顯道教與服食成仙的相同之處。
 
道教三一信仰在檀君神話中也有相似之處。中國道教向來奉《道德經》為立教之本,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⑤看成是萬物生成的基本模式。檀君神話中多處提及“三”這個數字,如桓因、桓雄、檀君三神在韓民族宗教信仰中,就有王位一體的意思;三危太伯在韓語中就是神仙之山太伯山,以及三天符印等。這種用“三”來表示天地造化的神妙法則,應該說與中國道教不謀而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檀君神話中的化熊為人、神人互化,弘益人間、咒願有孕、隱退山林等思想,無不暗示著“道通為一”、“任運自然”、“功成身退”等道教基本修煉原則。從中我們還能看出反映北韓基本信仰的檀君神話,具有著入世和出世的雙重情懷。檀君神話通過檀君王儉最終長壽而成仙的修煉實證,極大地激活了人們修道的信心和熱情,為中國道教在南韓傳播奠定了理論基礎、心理基礎和群眾基礎。它對後來的韓民族基本人格的形成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知,雖然檀君神話與中國早期道教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它所蘊含的基本精神,為南韓吸收中國文化提供了一座天然的平臺。南韓道教學者都珖淳就曾指出:“神仙思想”起源於南韓,是南韓主體性思想,它在後世吸收外來的三教時期,成了吸收三教的溫床。因此,可以說中國神仙思想傳到南韓,它一開始就具有從南韓傳到中國後重又傳到南韓的意味。⑥
 
三、中韓神仙思想的交流與互動
 
神仙思想在南韓,它還代表著南韓原始信仰的原型。地處東夷的大韓民族,早在2300多年以前,就在以白頭山為中心的地域建立了北韓國家。由於其主要居住地域是山嶽地帶,這為神仙思想的滋生創造了條件。而神仙思想又同天神信仰、山嶽信仰、山神信仰等有關,所以說,神仙思想是韓族固有的宗教思想。都珖淳在《南韓的道教》一文中一再強調,“神仙思想”是南韓原始的、固有的思想。
 
古代中國的許多神仙方土,前往南韓求學神仙方術。在中國古代的一些文獻中,就有許多關於這方麵的記載。
 
四、入朝道教南韓化的必然趨勢
 
大約在西元前二十世紀,韓民族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檀君北韓⑦。由此可知,南韓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也頗為深厚。北韓半島三麵環海,西與中國大陸緊密相連,韓民族自古就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又由於他們對華夏文明向來採取擇善而從的態度,所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很早就傳到了南韓。
 
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國本土與儒、佛鼎足而稱三教的道教,入朝後卻遠沒有儒、佛名聲顯赫,甚至處於幾近被人遺忘的境地。一方麵由於道教本身就倡導“無為”、“不爭”的宗旨。另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由於韓文化本身的特點,導致入朝道教個性的消失,即中國道教南韓化成為理所當然。
 
當然,道教在南韓個性的消失可能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儒、佛的蓄意歪曲,使得道教被視為下等的迷信和異端,而一度遭到韓民族的排斥。另一方麵又由於,在近代西方文明的衝擊下,道教為了謀求自身的存在和發展,而不得不滲入南韓的一些新興宗教中去,從而使得道教進一步喪失了獨立性等。
 
總之,就主要方麵來講,在中國與儒、佛分庭抗禮的道教,入朝後與南韓古代土生土長的神仙信仰和神仙思想融合一體,已完全變成了韓民族自己的民俗信仰和民俗思想。在南韓人看來,與儒、佛不同的是,入朝的道教完全成了自家產品,即南韓道教。也就是說:“南韓道教在半島固有的神仙信仰,即檀君神話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國道教的內容,逐漸融合成自己的祈福禳災的科儀道教(祭祀禮儀)、體內有不死靈藥的道教(內丹)和俗信雜術的道教(民間信仰),並體現出南韓文化的主體性和獨立性。”⑧
 

 
注: 
 
①M.梅洛·龐蒂《認識的現象學》,第16頁。加利馬爾出版社。 
②南韓哲學會編《南韓哲學史·上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64年12月第1版,第9頁。 
③〔日〕福井康順等監修《道藏》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第47頁。 
④〔日〕福井康順等監修《道藏》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第53頁。 
⑤《道德經》四十二章。 
⑥〔日〕福井康順等監修《道藏》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第47頁。 
⑦〔韓〕金貞培著《南韓民族的文化和起源》,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2頁。 
⑧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第1746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