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sama分析係列16
96年的時候,《初戀》之前的勇俊在所有的人氣排行榜上都列首位。看到這兒,我反而覺得人氣排行榜也許沒有多少可信度。大家都知道勇俊是從《初戀》開始一炮打響成為Top star的。之前的排行榜的Top並不能代表人們心目中的“Top”。下麵我想就所說的“勇俊在韓國沒有多大人氣”的說法,關於Top star地位的變化分析一下。
80年代的Top star是《Hotelier》裏飾演金福萬會長的Han jinhi。他最近在電視上不大出現,但是級別還在。還有一個名叫Noh jyuhyon的80年代的star。最近出演一些喜劇角色。進入90年代,到勇俊在人氣排行榜上獨佔榜首的95,96年為止,“實質”性的Top star有幾個人並列存在,那就是以《砂時計》走紅的Park sanwun和Che minssu,還有《初戀》裏的崔秀鐘。雖然勇俊當時是排行榜的Top,但是真正的Top應該是這3個人。
然後有了《初戀》,這部劇以後崔秀鐘就把真正的Top讓位給勇俊了。這個時候,崔秀鐘結了婚,歲數也有點兒大,自然無法勝過年輕的勇俊。我認為到《Hotelier》為止是勇俊的第一階段,冬戀以後勇俊進入了第二階段。《初戀》是勇俊在第一階段裏最重要的作品,這部作品以後勇俊在人氣排行榜和實際上都成為真正的Top star。我記得在《初戀》至《我們》期間勇俊的競爭對手應該是張東健。
《我們》之後,勇俊進入了長期的準備階段。這段空白期,也使得他在排行榜上的排名降了下來。別的藝人即使不拍電視劇,也以參加綜合娛樂節目的形式在電視上露臉,勇俊電視劇以外不上電視,這樣一休息人氣排名自然會下落。80年代以後,人氣排名和實質上的Top兩方麵在手的人非常少。上麵說過的Han jinhi,崔秀鐘,另外可能還有2,3個人,勇俊是後來名列其中的Top star。就是說,級別不一樣。Han jinhi偶爾在電視劇裏出場,比如說《Hotelier》,那人們看了都會說“啊,是Han jinhi!”,是令人驚喜的存在,級別擺在那裏。
在韓國的演藝界,經常這麼說“勇俊是一個人就能當金字招牌的演員”,就是說,電視劇裏隻要勇俊出場別的star不用也可以得到收視率。現在,韓國的人氣排行榜上權相佑是首位吧,但是相佑是否實質上也是top呢?我想他現在應該是《初戀》之前的勇俊狀態。為成為真正的Top,他還需要像《初戀》那樣的有力作品。喜歡相佑的大家,相佑是個很好的人哦,我這個觀點是相佑在大鐘獎的發獎儀式上自己說的,不要誤會哦。
裴氏一家
大家早上好。剛才寫了個好長的17,但是登錄失敗沒貼上。Ken can nyo,Ken can nyo也無補於事,上火ing。。。
沒有多少時間了,就介紹一下勇俊的裴氏一家的長相吧。我想勇俊是像他母親,有時候他會一瞬地露出裴氏一家的表情。比如說,Lotte免稅店的宣傳照上,以Chanel的店鋪為背景的那張照片,勇俊稍稍背過身回頭微微一笑,有這張照片的請再看一下,是不是跟別的照片感覺不一樣?那個感覺就是裴氏一家的表情。我見過那一家,那時候感覺到的。
Yon-sama分析係列17
我其實很驚訝日本有這麼多勇俊的fans。特別是30歲至40歲的女性fan(原本fumi這裏寫男性,我想是筆誤)很多。女性fan一般多是冬戀fan,但是我驚訝她們也多喜歡勇俊本人。在韓國冬戀反而(?)是20幾歲的人更加支持。這一點和日本不一樣。
韓國的新聞以每週2次的頻率報導勇俊的關聯記事。大概,今年韓國新聞裏報導最多的韓流star就是勇俊了。雖說勇俊現在還沒有新作品。
至去年為止,韓劇出口了大概2千萬日元左右,進入今年,憑藉勇俊,冬戀人氣,現在已經達到1億日元以上。
不知從何時起,韓國的勇俊fan club對勇俊的稱呼成了Yon-nim。Nim的直譯是sama,但是又和sama不一樣。對喜歡的人,愛人稱呼nim的時候,多包含和對方不大能夠見到的意思。最開始,nim是對於憧憬的物件的稱呼,也表示見不到的意思。Yon-nim的稱呼,表現了fan的“想見Yon-sama,卻在電視裏看不到yon”的心情。
韓國的演藝界對於勇俊的“預備期”,“間隔”的處理其實評價很好。想想也是,因為不怎麼上電視,觀眾想看他的下一部作品的心情就會更強烈。但是就是這麼說說,還是很想快點兒看到他的下一部作品啊。忘了是在哪個採訪裏麵了,勇俊說今年內要進入電影的攝製階段。大概,他一定會這麼做吧。那之後希望他拍連續劇。
我有個日本朋友,一直以為冬戀裏麵韓國演員是在用日語表演。說是口形就像是在說日語。我覺得特別好玩,日語和韓語的語順確實差不多,如果是美國劇的話,配音馬上就可以看出來。但是我覺得,就算勇俊出演日本的電視劇,我也不希望他直接用日語表演。理由是,比如說尹孫河(by77《我們》裏的炫秀),在日本的綜合娛樂節目裏經常有出場,漂亮可愛很人氣)日語已經說得相當流暢,但是應該還是對某些詞句的哂靡約鞍l音不同所造成的微妙差別難以把握。如果是日本人,當然會在瞭解諸如這麼說話會給對方這樣一個印象的基礎上說話。尹孫河的日語雖然不錯,但是我想她還是在不瞭解自己的說話方式‘反應給對方造成何種印象的狀態下演戲。她也許會從經紀人那裏聽到很多有用的資訊,但是其實很順暢地滔滔不絕地說外國語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自己的無意之間也許已經給人造成了錯誤的印象。所以,我想勇俊能使用日語做簡單的會話就可以了,不必成為像尹孫河一樣的狀態,當然勇俊也不會。總之是不希望那樣。
追伸:上麵說勇俊的第二階段是從冬戀開始的,幾個小時過後,我又覺得不對勁。(笑)把勇俊的活躍期間分為第一階段和包括現在的第二階段時,哪裏是第一階段的結束呢?
1.真正走紅之前,《初戀》之前,
2.預備期變長的,《Hotelier》之前
3.民亨形象形成的冬戀之前
4.銀屏處女作的《醜聞》之前
5.以日本為首,在亞洲轟動之前
Yon-sama分析係列18
大家早上好!
今天就勇俊如何選擇出演作品做一下分析。如果不是有地位的大明星的話,通常出演作品不是由自己決定,而是由事務所負責挑選的。韓國的演藝經紀人會把在3大放送局(KBS, MBC, SBS)各擁有一個“關係好”的導演作為工作目標(?)來開展活動。各個局裏都有一個關係好的導演的話,可以為自己負責的藝人獲得持續穩定的工作機會,從而能夠經常不斷地上電視,那樣不紅也怪。
在韓國,電視劇在拍攝之前通常劇本都還沒有完稿,所以通過劇本選擇作品是不可能的。那麼,演員們是依據什麼標準來決定出演作品的呢?
1,導演。以前也曾說過,韓國的名導多建立起被稱為“師團”自己的門派。其中最有名的師團大概是《大長吟》的導演Yi byonfun師團。看過《許浚》的人,可以數一下裏麵有多少個演員在《大長吟》也出現(笑)。不用查也知道,演員基本都差不多。都是同一個師團的成員拉。能夠進入名導演的師團,那麼就可以經常得到工作機會,做起來比較輕鬆啊。提一句,《許浚》裏惟真的媽媽Kim hessu也出現了,大家發現了嗎?
2.看出演的演員陣容。當然,選擇作品的時候肯定是希望能夠打響。而一部作品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是由演出陣容決定的。被稱為韓國電視劇史上最轟動的作品《初戀》,其主演除了勇俊以外,還有當時的Top star崔秀鐘和樸相文,所以創出了紀錄。拿到今天來說,就好像勇俊和李秉憲,張東健一起出場,那當然是會創紀錄的。
3.看劇本作家。韓國40歲以上的女性觀眾,一聽說是Kim suhyon的作品,就會有,“Kim suhyon作品嗎?一定要看”的反應。隻憑著名的劇本作家的名字就可以得到收視率,所以作家當然是重要因素。
那麼,勇俊選擇出演作品是什麼特點呢?我想,他大概是,既不在乎共演者是誰,也不在乎作品能不能紅。那勇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用事務所,自己選擇作品的呢?
Yon-sama分析係列19
大家好。
在韓國,最受歡迎的電視劇題材是歷史劇,政治/社會派電視劇(比如第三共和國,砂時計等)。電影說起來也是,《Swuri》,《JSA》,《Chingu》,《實尾島》等,都是社會性題材的,可見包含社會問題題材的片子容易打響。李秉憲是通過主演JSA而受到好評的,張東健也是在《Chingu》裏被認為“演技很出色”。然而勇俊選擇作品的特點是,歷史劇當然沒有,社會派的電視劇/電影也沒有選。《我們》應該也不能算是社會派的電視劇。而且,《醜聞》當然也不能說是歷史劇。我想,勇俊是喜歡古典派/正統派這樣的詞吧。看勇俊選擇電視劇,基於韓國標準,他一直是選擇了正統派的戀愛劇來拍,第一次的電影也是選擇了古典的作品。
像大家知道的那樣,勇俊曾經考慮過出演SBS的《員警特工隊》,想是後來看到SBS製作手法粗糙,中途中止了。是正統派的勇俊無法忍受那種製作電視劇的方式,而中途放棄的吧。SBS現在也是一樣,唯一考慮的就是電視劇能否走紅。如果說這有什麼不對?的話,其實也無可厚非。說起這部《員警特工隊》的劇,韓國特別是在90年代,非常流行一部叫做《119救助隊》的紀錄片(這個不是模仿美國的東西)。SBS試圖把這部紀錄片拍成電視劇,起用裴勇俊希望能一炮打響。我不是想說SBS的壞話,(SBS現在也可能是製造轟動性作品最多的放送局),SBS的1,模仿;2,相對於劇本,導演,更重視明星效應的做法可能令古典派的勇俊無法接受。我想勇俊可能因為一直在KBS拍片,《初戀》以後他希望多些經驗出演MBC或者SBS的作品。他最終是接受了電視劇王國MBC的製作方式,而因為對SBS的做法不滿,中止了SBS那部作品的拍攝。
但是,勇俊好像對偵探片,員警的東西很感興趣。我記得以前曾有過這樣的採訪記事。
勇俊選擇的員警題材的片子也是,1。不很社會性(不是專門要給社會傳達某種資訊),2。相對於員警的動作戲,更喜歡講員警的日常生活和戀愛故事 (by77, 赤腳青春?)。勇俊是喜歡古典正統派作品的嘛。
Yon-sama分析係列20
大家好!
今天我們試著來回顧一下勇俊的成長歷程。勇俊,70年代經歷了他的童年時代。讓我們從漢城 的江北(勇俊的老家)說起,回顧一下那個時代的韓國。當時的韓國人比較窮,每天就是辣白菜就米飯,加上炒雞蛋,很少有在外麵吃飯。漢城的人們一家人一起在外麵吃烤肉,是從80年代起才有的。70年代也就是大米飯就辣白菜(笑)。所以30歲以上的韓國人都特別喜歡辣白菜還有炸醬麵。韓國的電視劇和電影裏經常會有吃炸醬麵的戲,因為大家喜歡嘛。我在日本長期駐留的期間最難忍受的就是(想見孩子,其次是)吃不著炸醬麵。在東京的話,上野有韓國風格的中國料理店,去那裏可以吃得著。
勇俊也是一樣,一定特別喜歡吃炸醬麵吧。我從來沒見過30歲以上的韓國人不喜歡吃炸醬麵的。雖然炸醬麵很便宜,但是那可是童年時代唯一能在外麵吃飯的時候吃到的好吃的。炸醬麵對於韓國人就好像老湯麵對於日本人一樣的東西。勇俊現在在LA,那裏有Korean town,一定會有韓國店中國店。勇俊現在說不定正在吃炸醬麵呢吧。
80年代前段,韓國出現了遊戲廳。大家都迷上了那個從日本引進的遊戲Space Invader。勇俊那時候大概在上初中的1,2年級,但是我想他可能沒有進過遊戲廳。當時韓國的遊戲廳裏有好多大人也在玩,我就常去(笑)。初中生的勇俊大概非常興奮地看了電影《ET》和《終結者》,那時的音樂主要是歐美的東西,比如那個Duran Duran就很流行。初中生的勇俊大概在鐘路玩耍過。鐘路上有大型的書店和中學生經常集合的麵點鋪子(吃些點心, 辣白菜拌麵, 餃子混沌,麵筋湯等麵食),還有不少電影院。勇俊的老家就在鐘路5號街旁邊,他肯定經常去鐘路玩過。
勇俊上高中的時候韓國正在實行民主自由化,韓國為此變成了個一個不同的新韓國。隨著自由化的影響,韓國的電影和音樂的水準也有了提高。高中生的勇俊,大概那時候看過的韓國電影是黑社會故事《將軍的兒子》。是曾在嘎納電影節獲獎的Yim kuntte導演的作品,這部電影一直拍到第3部。最轟動是在勇俊上高中的時候。主演是《我們》裏麵和勇俊共演的Park sanmin(石丘)。
我想高中生的勇俊曾在Do nam洞(算命很有名的地方旁邊),大學路,鐘路一帶玩過吧。當地的高中生都是那樣的,特能玩的高中生會在鐘路3號街的俱樂部裏跳舞,或者在大學路,Donam洞一帶的酒吧喝酒。我想勇俊不會是那種貪玩的高中生吧,他能為了準備大學考試,在準備律師資格考試的朋友的介紹下(?),或者一起(?)進到寺廟裏用功,所以勇俊肯定不會是貪玩的高中生的了。
但是,在韓國學校裏是以個子高矮決定座位的,勇俊的朋友裏愛玩的高中生一定不少(個子高的高中生大多比較貪玩)。所以我想,張東健在江南狂歡的時候,勇俊也會偶爾給貪玩的朋友邀上,在江北的大學路裝成大學生少喝點兒酒,或者和大夥一起賣烤地瓜來著吧。
還聽說勇俊被朋友邀上一起在大排檔賣過Chijimi(韭菜雞蛋餅)。這可是正經的打工,想將來做藝人的年青人經常會做這個工。勇俊沒想過做藝人,想上大學來著,怎麼也在大排檔打工呢?據我推測,這一定是那個邀他去大排檔打工的朋友想當藝人,勇俊開始雖然沒有那個想法,但是受到朋友的影響就也有了“我也當藝人吧”的想法吧。話說回來,勇俊老家的旁邊有個很大的劇院,勇俊經常看著那些演戲的人們聚在一起,受到這樣環境的薰陶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