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語為你帶來機會、榮耀和財富

中西方跨文化和商務交往中,所急需掌握的溝通程序、交流技巧、文化差異和法律與商務交往的常識,以及在實踐中我們應該借鑒的寶貴經驗和應該吸取的種種慘痛教訓。
正文

如何與北美的老外有效交流之3:學習專業英語

(2007-04-03 13:20:53) 下一個
如何與老外有效交流之3:學習專業英語

英語對於很多華人而言,是“食之無味、棄可惜”的雞肋,尤其是對那些已經出國並且初步安頓下來的人們,或者在中國國內,已經不需要學習英語來應付考試的人們而言,更是如此。說是自己不會英語吧,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平時日常生活也能用英文應付;說是會英語吧,真正與“英語是母語”的老外深入交流起來,總是感到不順暢和別扭。平時無論自己怎麽努力去學習英語,你可能感覺到,自己的英文水平總是提高不大。筆者的建議是:你與其總是在原地踏步,或者坐視自己的英語日益退步,不如為自己,主動增加些壓力,多學習一些與自己專業和事業相關的英語,即“專業英語”。

如果你是一位商業人士,位居管理層,或者你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進入到公司的管理層,你可以也應該多讀一些財經英語、法律英語,以及其它商務英語的報紙、專業雜誌和書籍;同時,閱讀或者瀏覽一些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英語條文等,對你肯定也有益處。如果你能夠長年堅持不懈地這麽去做,你不但能保持、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而且你的英語還能夠真正地學以致用,使你掌握大量第一手商務信息和知識,從而極大地促進你自己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一箭雙雕(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你何樂而不為呢?在實踐中,你與英語是母語的老外,不能有效交流的原因很多,加拿大的林達·舒勒在《如何與老外有效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係列叢書中,進行過深入的探討,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很多時候,你對一些專業知識、專業英語詞匯和行業用語所知寥寥,或者一知半解,致使你講的話老外聽不懂,而老外講的話,當然你就更聽不懂了。

例如,到了加拿大或者美國,很多人馬上就麵臨著租房或者買房的問題。或許,你自認為自己的英語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在你與房地產的中介、代理或者房主的交談中,有時你甚至會問自己“他們是在講英語嗎?為什麽我聽得糊裏糊塗?我真的會說英語嗎?”這時的老外多會使用“offer(即報價。無條件的offer就是買賣合同,但是無論在中國還是北美,現實中絕大部分隻是有條件的offer,房地產的行業人士稱之為“尋盤”,法律人士稱之為“要約邀請”)”、“counter offer(即還盤,俗稱“討價還價”)”、“firm offer(雙方經過討價還價後,形成的正式合同。此事很難反悔,除非合同上有明確的規定)”、“Status Certification(證書條款)”和“Mortgage(貸款條款)”等等,你平時也許並不經常用或者比較陌生的詞匯。更糟的是,他們還經常使用大量的縮寫,不但讓英語為非母語的你、也使英語國家的某些行業外人士如墜雲霧,像AC(Air Conditioner)、A.K.A(Also Known As)、BR(Bedroom)、CVAC(Central Vacuum )、DOM(Days On Market)、Excl(Excluding)、PITI(Principal, interest, taxes and insurance)、TBA(To Be Announced or Arranged )、WIN(Windows)等等簡稱。筆者當年就曾經在想:“我是不是在和黑社會打交道?不然為什麽他們滿嘴的黑話和暗語!”嗬嗬。
即使你不出國,在國內與境外人士交往,你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語專業用語,以便使你與老外有效地交流。舉個例子,很多西方人士與中國人做生意時,都非常非常地關心和在意商業秘密的保護。你和老外很可能會談及知識產權的問題;或者即使你刻意回避而不去談論這些話題,老外遲早也會問到你的。那麽,屆時你是否能夠用你那學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英文,來告訴並向老外簡單解釋一下,在中國或者在美國、加拿大,知識產權一般都包括什麽內容嗎?你不一定需要是律師,才決定去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對於很多西方商業人士而言,這些知識隻是一些簡單的商務常識而已。如果你用你那天馬行空的英語,告訴老外連你自己都沒弄明白的這些“常識”,老外很可能會質疑你和你的公司的商務背景和資格。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這些你很可能已經知道了的、簡單的商務常識,如何用英文來表述吧。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for short) includes copyright, industrial design registration, patent and trademark. (知識產權,簡稱IP,包括著作權、工業設計、專利和商標。)如果你早已經知道了上述內容的英文表述方式,你能否用英文進一步解釋一下,每一項的含義與相互之間的區別?我相信,知識產權中的某一項或者幾項,很可能與你所在的行業和組織相關。讀完我的這篇文章後,你也許決定,瀏覽一下英文版本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了。盡管第一次讀起來,可能並不是那麽容易,但是英文有句諺語說得好:“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試想,如果我們今天不去學、明天也不去學,那麽什麽時候去學呢?

為了能夠與老外有效交流,你需要、也不得不去掌握一些基本的專業用語。當然,你自己在與行業外的人士交流中,無論是與華人還是老外,你盡可能用明白易懂的言語比表述,而不是堆積和展示自己的專業用語。交流,首先要讓別人聽明白,才有可能繼續進行下去,不是嗎?如果有讀者朋友問我:“如果我根本就不想學習英語或者任何一門外語呢?!”我說:“當然沒問題。如果您能取得卓越的業績,成為國際、國內的知名人士。那麽,很多老外會在您的辦公室門外翹首以待,盼望著能與您交流。”從這個意義上講,你並不一定需要學習英語才能與老外有效交流,漢語也行。而且,當您成為了世界級名人,那些同時會講英語和漢語的人們,全都迫不及待地想成為您的翻譯呢。讀者朋友,讓我們在我們的下一篇“如何與老外有效交流之4”的文章中,繼續交流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