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小J 這一年(四)”的貼子下麵看到阿小E媽媽的留言,我自作主張回在這裏,希望阿小E媽媽不會介意。
其實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思維方式,無名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幫別人做任何決定。就連自己所做的決定,都是忐忑不安著,生怕任何不起眼的小事會影響到人生的重大進程。這種感覺在對孩子的時候尤其明顯,那份不安那份患得患失怕是沒養過小孩的人很難體會和認可的,盡管這根本不是什麽認可與否的問題,而是本能。
不過既然被正處在煩惱階段的媽媽問起,我也就硬著頭皮把自己想象成是你,說說我多半會做的決定,那就是,我不會因為錢的原因讓孩子離開我。從前孩子離開我,不是出於本心,純屬被逼無奈,更跟錢跟事業都沒有關係。
我自己從小就隨著父母天南地北地跑,家裏經濟拮據,生活也不穩定,這個我在我的“故鄉瑣憶”裏麵提到過。可是我的父母從來沒讓我和姐姐離開過他們,我也從來沒有因為貧窮或者奔波而埋怨過他們,反倒在走南闖北的生涯裏成長成為一個很有安全感的人。我說的安全感,包括不懼怕貧窮的處境,也包括不懷疑親人朋友給我的愛。這一點聽上去很簡單,但是越長大,接觸過的人越多,我越發覺它的寶貴。它讓我能夠比較容易滿足和快樂,比較容易成為一個思維和行為都健康正常的人。
再說到我們的孩子。既然阿小E媽媽不嫌棄願意告訴我你的家庭狀況,我也不妨講一講我們的情況。我和大俠一起十幾年,沒有太窮過,也沒有太富過――欠缺發財的能力,也欠缺發財的動力。我們兩個人對錢都看得比較淡,尤其是我,夠用就好,多出來的都是數字,我對數字又向來反應遲鈍,想也白想,看也白看。畢竟用來奢侈的那部分金錢,同我們的幸福生活並沒有唇齒相依的聯係。
所以朋友看我們,就是不現實的一對公母,可以心血來潮做出荒唐的決定,可以跟玩兒過家家一樣地去養孩子。我們極少為了學習影響他們遊戲,也不送他們學眾多課外的東西。以至於後來我們讓阿小 J 學鋼琴,希望她長大能夠在教會幫詩班伴奏,朋友圈子一片嘩然:“這世道,無名他們家孩子都學鋼琴了,看來咱們的孩子要加把勁啦!”
我們是辛苦賺生活的家庭,沒有那麽多錢更沒有多餘的精力送小孩學五花八門的手藝,前幾個月阿小 N 鬧著要去學畫畫,被我們殘忍地拒絕了,說姥姥畫畫得就很好,回頭跟她學就行了。我也極少給孩子買新的玩具,多數的玩具都是朋友送的或者他們的孩子玩兒剩下的。我們的孩子顯然不是才藝型的,也不是富裕型的,但是他們是快樂型的。司令不止一次說過,我們家三小阿,永遠都樂嗬嗬的,好像不知道吵鬧和賭氣和煩惱似的。雖然也是她每次見他們總碰上他們心情好,不過同多數孩子相比,三小阿也確實算是異常開朗的,或者說,沒心沒肺,最擅長的就是傻樂。
同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何嚐不曾拿他們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比較過。隻是後來發現那樣做的結果,把本來很快樂的日子變得陰雲密布的。再細一想,每個孩子都是非常不同的個體,實在不適合相互比較。在這一點上,我們比許多其他父母更心知肚明,因為我們眼前擺著的阿小 N 和阿小 T 就是最好的例證。二人同時受孕同時出生,但是不論體質還是性格都天差地別,如果我們天天發愁阿小 N 比阿小 T 體重輕 10 磅,而阿小 T 則遠不如阿小 N 聰明伶俐,那麽我們作父母的真是要愁死了。
還好他們都有不足之處,也都有長足之處,就像我們自己,作為父母,對他們的撫養時對時錯,也不用三天兩頭自我檢討,誰能夠光對不錯嘛,是吧?
於是我們嚐試著用外人的眼光看我們家這三小阿,發現他們在我們的家庭裏成長也自有他們的收獲,與部分其他孩子收獲方式與內容不同而已。比如他們許多的知識來自我們的旅行和日常生活與遊戲;他們的財富是我們全家相互的愛護與扶持;他們最好的玩具是父母,跟我們滿地打滾胡鬧多久都不厭煩。
誰都知道,就算如此,他們也不可能跟我們胡鬧一輩子。這群孩子轉眼就會長大,離開我們的羽翼。我一向對此很有憂患意識,主張孩子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可愛,全都值得享受。盡管我們可以為他們積累財富,讓他們在這個積累的過程當中耐心等候,但是,時間卻不可能倒流到他們每天一早起來就尖叫著爬到我們的床上,捏我們的鼻子揪我們的耳朵敲我們的腦袋堅決不允許我們再多睡片刻的那些疲憊不堪的日子。他們可能不覺得這是什麽遺憾,他們會照舊成長,照舊離開我們,照舊結交他們的朋友,照舊成立他們的家庭,照舊養育他們的子女。但是我們錯過的,就永遠錯過了,院子裏那些秋千滑梯再高檔,也都必定會迎來空無一人的那個日子。
我是個強烈提倡活在今天的人,所以我的觀點難免極端一些,對昨天與明天照顧得不夠周全。但是我們人類就這麽大點兒能力,包括成人,在孩子眼裏或許是不死的英雄,我們也盡力扮演無所不能的角色讓他們感到安全,但事實卻是,我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純全完備,能夠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盡力做好,把其它的煩惱都交給上帝,交給孩子自己將來的奮鬥,就讓自己及格了吧。
我知道阿小E媽媽你是想把最好的送給孩子,同時也在試圖找到一條途徑,讓你們既可以全家一起,又能夠不麵對經濟壓力,還保證你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有的時候,根本沒有一條三全齊美的方案存在,不如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做一個決定,哪怕有所犧牲,犧牲的也是比較不重要的那些方麵。然後再在這個決定的基礎上,逐一解決其它問題。這其實是我們一生當中做大多數決定的情形,不妥協的話,隻能令自己痛苦,問題仍然會擺在那裏,直到過期了,想解決也已經沒有了機會。
最近有個好朋友來找我傾訴買房子的煩惱,說她快累死了。填寫每個 offer 之前,都要四處訪問學校,調查幼兒班小學中學,考察 waiting list 長短,路程遠近,課後輔導站的好壞,學生來源;除此以外,當然還要看房子結構,建築年齡,祖父母將來會否長住,上下班交通距離合不合理,甚至還有汽油費的漲跌預測。。。總之任何同買房搬家相關的細節,都不可放過。
我聽著,都快要累死了,更別說她需要一件件地去執行了。
我給她的建議是,如果買房子最重要,先挑個喜歡的房子買下來,其它問題再一點點兒解決。事先都安排好了也不見得就好,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如何分擔得了上帝的工作?
我憋在心裏沒說出來的話是,我就不信孩子會沒有學校可去,或者去了一個不好的學校會活不下去。倒是累死了媽媽,孩子更可憐一些呢。
上帝保佑,讓我這個朋友可別看見我的這篇文章,不然恐怕先死的就會是我了,她的拳腳還是不錯的。
那是後話。眼前呢,為了避免誤會不惹眾怒,我必須要再澄清一點,就是不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被人誤會成提倡父母無需在錢的方麵為孩子做準備。我隻是覺得不必過度緊張或者做些無謂的設計,而必要的行動還是不要遺漏為好。比如就在最近,我和大俠正忙著買人壽保險和做遺囑公證,希望如果我們發生萬一,孩子的生活能夠有基本的保障。不過還是那個觀點,這是我們能夠罩著他們的極限了,做完了,就了了心願,以後我們的旦夕禍福,不再由我們自己來掛慮。煩憂太多,負擔不起。
得,本想回個貼,可一寫就寫掉了原本打算用來寫博客的時間,幹脆就把這篇回複獨立一貼。這裏還有我另外一篇文章的連接,是早先寫的,“為孩子設計”,如果有幫助固然好,沒幫助就扔掉得了,阿小E媽媽千萬別把我的胡言亂語當成負擔,影響周末愉快心情。
被你洋溢在文中的愛心感動...
也許你以後還是會送孩子回去,因為送回去這條路實在太容易了,一張機票把多數煩惱都搞定,滿眼的嘈雜可以瞬間消失。不過還是那句話,無論如何,不要太逼自己,萬事感恩吧,祝全家相愛,幸福!
明亮回歸的台階已經鋪好了,現在隻有耐心等待了。她正在閉關修煉,練好了應該會回來,就怕煉著煉著看破紅塵了。
孤草妹妹好老在這裏見到你和明亮可是一直沒好好打招呼。
這不無名也回來了咱們快把明亮也喊回來吧
Although you did not tell me how to handle things directly, I feel much better now. Happiness and sadness are both due to comparation. I can't give my boys everything forever, and the most impostant thing for me to do at this moment is to love them TOGETHER.
I cried so much when I sent my little E back to China, so I hate to repeat the same story.
I am just like your friend, so I pay a lot money to rent a very very good apartment in the best neighbourhood with the best school district in this area (just for my son's kindergarten, he is just actually on that school's waiting list at present; how do you know what happens here????). I also want him to learn piano...
And I did buy many many toys for my son but never play toys with him together. I do not care money very much all the time, but now I realized that I made many mistakes that I could not BUY happiness and love for him anywhere.
Today my mother-in-law called me and try to pursuade me to send my baby back, I told her to give me several months to see if I can handle all these things together at the same time. So I will keep you posted in 2-3-4 months.
Thank you very much again.
和無名有同感。絕對不能攀比。
要攀比的話,就想象一下,那麽多億萬富翁,能比得著嗎!
順便白送個故事。
“媽媽,我要買BMW"
" 好啊。為什麽呀”
“因為它最快”
“好啊,到哪裏去找錢?”
“你先去買了錢,然後再去買車。”
買了兩年的錢,5歲了,還再買。不會是缺心眼吧?
“我用什麽錢去買錢呢”
“去銀行買錢!”
“兒子,錢是媽媽上班時發的,不去上班就沒錢了!” 今天要教育他。
“那我天天上學,怎麽不發錢?”
—*……—*****
“兒子,做作業了”
“no, thanks." 很禮貌的拒絕。
"明天要交了, 老師要生氣的啊”
" How about you do it,Mommy, you go do it."
--------------------------------------
多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行動, 挺好玩的(很多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