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雲開霧散
這一天五點以後,他收拾好了小包,看著周圍沒人,快步走出學校,很不巧,他的同屋正好回來,他清楚地看到他快步地向教務處跑去報告去了。紮西沒有選擇,仍然去了火車站,不久就看見學校找他的人來了,他找到一節車廂藏進去後把門關上。外麵開始找他,不知為什麽沒有進到他的這節車廂,天也快黑了,學校方麵開始和拉薩鐵路聯係,紮西曾多次去拉薩見妻子或找工作,滯留不回來,可以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例外,他不是去拉薩,而是去相反的方向,經過西安去北京!
中間過程不說,到了北京火車站,周圍很多的武警,不過不是對著他來的,雖然他可嚇得不輕,他知道如果他被詢問,就完蛋了,他沒有單位的介紹信。
他找到一個亮一點的地方開始寫申述信,他的漢文不是很好,勉強可以對付。第二天他找到郵局給鹹陽發個一個電報告訴他在北京,他來的目的,以免惹出更大的麻煩(可能有人會以為他逃向印度),反正現在他們已經奈何不得他了。他去找了一個以前的朋友,這位朋友對他很好,給他地方住,還給了他一點錢。他隻住了一個晚上,因為他聽說國家對上訪的人安排了專門的地方住,那裏還比較好找,但是人非常多,大大超員,不過這也使得他覺得比較安全,他們中間有些是有類似的經曆的。
上訪局接待他的王同誌仔細地聽了他的陳述,似乎並不感到吃驚。他後來知道鹹陽學校有個周同誌正好在北京出差,學校要他來監視紮西的情況,可是周恰恰是同情他的,所以幫他反映了他的情況。聽得出來他們是同情他的,表示會匯報處理,這是最終要在他的單位解決問題,這使得他很灰心,他情緒激動地表示堅決不回鹹陽,可是王同誌說:你必須回原學校等待,一定不要再犯錯誤。
他不得不回到學校,領導當然很不高興,表示他應該按照正常程序去北京,讓他寫檢查,開會討論他的問題,老師中還是有些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大概又過了兩個月,他已經非常著急了,終於他的平反通知下來了,去掉所有他的罪狀,恢複他的教師待遇,按教師待遇補發他以前的所有工資!
(13)回歸拉薩
他分到了自己的房子,拿到了一大筆錢,首先去買了短波收音機,又可以收聽BBC,美國之音等了,而且還不用躲著聽了。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他的英語落下來不少,學校決定讓他去西安外語學院補課六個月,這裏書本是外國的,老師也是外國的,學生們都很努力,他也是如饑似渴地學習著,中間甚至聯係上了他原來在西雅圖的老師。
1979年六月學習結束後,他馬上又開始聯係去拉薩工作,學校卻希望他留下,這一次是真心地希望他留下,建議他去拉薩把妻子接到學校來,還給了他路費。在拉薩他的妻子卻不肯來,她不願意生活在一個沒有“上帝”的國家。經過反複的做思想工作,她終於同意和他一起過來,她一句漢語也不會,第一次坐飛機,很緊張。學校給她安排了一個清潔工的位置,她開始拚命地工作,一個人做了幾個人的工作,“一個不會坐著的人”,學校不得不辭退了別人,給她發兩份工資,她的工資比他還高!
他也開始專心地工作起來,首先想到的是要編一個藏文字典,他們決定編一部藏英漢字典,為此他花費了大量地心血,這部中國第一部藏英漢字典經過了很多的曲折,最後終於成功了(好像和這本書幾乎是差不多的時間首發出版的),這是他人生的一個主要的貢獻。
編字典中間的難處就不細說了,同時鹹陽藏語學院想建一個英語係,學生太少沒有成功以後反而成了一個他的機會,他轉到了拉薩大學英文係,在那裏教英文,那裏是他熟悉的地方,也是他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
(14)專心辦學
開始在拉薩的幾年,紮西一直致力於編字典,當然也有助手,同時也看到在鄧小平的開放政策下,拉薩的經濟在發展,大量的外國遊客來這裏觀光。在字典的編輯不影響的情況下,他開始想著經濟,想培養一些藏族的導遊。藏人一般學習藏語後還要學漢語,所以學英語的時間更少,他想到了在美國的夜校,這在西藏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他也不找政府申請文件,他知道那樣會耽誤很多時間。
他在一個旅館租了幾間房子作為教室,他請了最好的外國老師,有一個是英文係老師的女兒,給學生們很嚴厲學習計劃,很快就招滿了兩個班,當然學費也不低,一年以後,即1985年,他盈利超過了一萬元!他想以前自己無法做的現在可以了,要給妻子買最貴的禮物,等等,不過他沒有,也很幸慶沒有。他回了一次家鄉,探望了他的母親和弟弟(父親己經去世),他看到鄉村裏仍然全部是文盲,這給他震動很大。
1982年,中央就提出幹部要多用藏人,藏區學校要用藏語教學等等,但是拉薩的實際情況卻是:小學的時候,藏人是絕大多數,中學的時候藏人隻有一半左右了,到了大學就是極少數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除了漢人學習很努力,數理化當時都是用漢語教學,所以藏人的難度要大得多,成績當然跟不上。而漢人在拉薩的總人口是很小一部分,很大的資源都被漢人占用了,這很不合理。在一次西藏工作會議上,他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是政府要重視藏族學生,拿出可行的措施保障藏人的入學機會,第二政府的錢多數要用到藏人身上,第三要加大對小學和初中的投入因為這裏的多數學生是藏人。他的建議得到了尊重。
不過不論怎麽改,藏人的學習成績總是大大地低於漢人,他覺得要從孩子抓起,要讓廣大的藏族地區的窮孩子都能夠上學,把錢用於貧困地區建小學的想法誕生了。他開始和他的家鄉的領導聯係,他願意把錢都捐出來建學校,這些錢應該夠用買所有的材料,但是老師的培養,學校的使用必須要當地政府配合才可以繼續。當時別人不理解,不明白他有什麽目的,他一再表明就是為了獻愛心,別無他求,這又過了不少時間才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印象最深的是來自他家裏和家鄉的反對。首先是他的弟弟:“在文革中我們家裏遭受了那麽多的災難,你現在有了錢,為什麽不幫助你的家人?這裏從來沒有學校,為什麽要建學校?要說幫助人,我們家人是最需要幫助的。”然後是他的妻子也不理解,甚至關心他們家的人都不理解。還記得他們家有個死對頭嗎?目前在鄉裏還比較有勢力,他們覺得他幫助家鄉,實際上就是在幫助他家的敵人啊!
他的對頭那方的人也不願意幫助他,公開表示不會出力參加學校的建設,認為這是他為了出風頭,為了出名。
為此他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終於達成協議,建校的一切材料由他出錢買來,村民負責建設,學校建好了後歸鄉裏所有,教育局負責找老師和老師的工資,學校是兩年製,曆時四年終於建成了第一所私人出資的學校。
然後又有了第二所,第三所,。。。從那以後,他開始注意經商,譬如為西藏的地毯做廣告,後來應邀去美國訪問,在訪問期間他也不忘記籌款,有了一定的積蓄就為西藏貧困地區建小學,在這本書約1996年出版的時候,已經建成了三十多所小學。
他對西藏的貢獻除了組織參與了第一部藏漢英辭典的編輯,就是這些學校了,看著孩子們能學習,他不僅內心充滿了喜悅,滿足和自豪,他完全做到了“做一個好的藏人,努力學習,為西藏服務。”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現在至少是七十多所,多少隻是一個數字,但是他的這種精神太讓人感動了!
(後記)
盤石過江推薦我這本書的時候,正是家壇為第二所小學籌款有點困難的時期,他說過這樣的話,大概意思是:“在辦小學的事情中,你得到的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你的付出,在回憶你的人生的時候,你會因為做成了這件事而自豪,而滿足。”確實,我感到很幸運參加了下麵小學的籌款活動:
家壇水草壩小學:
家壇晏家林小學:
中壇土壩小學:
和紮西相比我們是幸運的,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我們還可以繼續為社會做點什麽?
~開始~
閑人不閑,謝謝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