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22)
2009 (159)
2010 (136)
2011 (109)
2012 (95)
2013 (84)
2014 (83)
2015 (63)
2016 (48)
2017 (71)
2018 (86)
2019 (55)
2020 (89)
2021 (95)
2022 (90)
2023 (80)
一般來說,車是除了房子外的最大消費,但買車比買房簡單多了。買車首先要看硬指標,知道牌子,年數,裏程數,就可以查關於車的蘭皮書(blue book),找到價錢。如果是舊車,因為保養,使用,維修不同,車子的好壞也有不同,我叫這些為軟指標。
自己在國內當過汽車修理工,學開過一下解放牌卡車。來美後找一老美學了一下,拿了執照,八三年就花1500去買了一輛78年的Toyota Corolla,裏程隻有3500。當時雖沒看蘭皮書,根據報紙的平均價,硬指標肯定賺了。但這個車有個毛病,關了鑰匙不馬上熄火,掛上低擋,讓它強行熄火,所以一般人不敢買,就說軟指標較差。找了一伊朗的同學問了問,買了一瓶汽化器清潔劑清理了一下,好了!隻開了一年,八四年回國探親,沒地方放,把它賣了。報紙登了1700/BestOffer,問的人還特別多。有個人表示第二天願意出1600來買,我就答應了。沒想到晚上十點有人還要來看,看完後說願意1700買。我告訴他現在最高的價是1600,我就1650賣給你吧!這是來美做的第一件傻事。痛快了幾分鍾,難受了幾天,為什麽就白白地給了50美元不要呢,盡管我這車並沒有賣虧。
八五年也花1500買了第二輛車,是78年的VW Rabbit。當時報紙上同類車價錢有1100,1300,1500,1800的。自己沒車,要讓賣主開來,隻有賣1800的願意開來。我開了一下,感覺很好,把報紙給他看,說最多給1500。他聳聳肩,好象不願意地說OK。硬指標我虧了,但我想反正自己開,也沒多的選,就買了。這個車後來發現被撞過,橫粱是重接過的。軟指標道理上應該也虧了。這是一個柴油車,非常省油,高速一加侖差不多跑50邁。開了四年,跑了不少長途,沒大修過,也不算太虧。八九年買了新車,把這個300賣給剛來的中國留學生了。後來兒子開始開車時,我又買過一次舊卡車是美國的S-10,開了一年,兒子走了後就賣了,買和賣都是按蘭皮書的價交易的,不賺也不虧。我的總結是硬指標要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價格就去查蘭皮書,網站是www.kbb.com (Kelley Blue Book)。
算上現在開的兩個零四年的車,我們共買過六輛新車。以前買新車之前,花四刀去書店買本蘭皮書,找到車的出廠價,和賣方談時,加約百分之三的利潤給車主,除非很搶手的車,一般能拿下。如果正好有製造商的回扣(Factory Rebate)就更好了,但買車的那種馬拉鬆似的談判也避免不了。
不過隨著信息計術的普及,這一招也不靈了。零四年我們的朋友買了車,正是我們也想買的那種。一問價錢,發現似乎比Kelley公布的出廠價還低。我們找到他們的賣主按同樣地價(deal)也買了一輛。無獨有偶,幾月後我們另外的朋友又弄了一個好的deal,也是低於出廠價。馬上找到他們的賣方,按同樣的價也買了一輛。而且和上次差不多,基本就是半個小時搞定。就是我的這輛Toyota Tacoma。相信這些年來,製造商和推銷商會不斷地玩新名堂,所以如何買車就永遠是一門新學問。唯一我覺得不會過時的方法,就是跟著你們那最會買的人買,當然,如果你正好有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