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五零七

畫廊是懸掛自己作品和介紹其他朋友藝術作品的場所.所有作品均為本人創作和選登藝術書刊.
正文

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

(2009-01-14 18:30:06) 下一個

 <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 作者 黃永玉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藝術家黃永玉先生的一本關於法國和意大利的一本書.書中介紹了黃老先生在其間的感受和趣聞. 由三聯出版社出版.   我將不定期的抄錄在我的博客裏於朋友們分享,並以示對老先生的熱愛.
文中圖片均掃描於本書.


沿著塞納河

   如果是靜靜的生活,細細的體會,我可能是會喜歡巴黎的.

眼前我生活在巴黎.我每天提著一個在沙特爾買的簡陋的小麻布袋,裏頭裝著一隻小白雲”,一個簡易的墨盒(幾次到歐洲我用的都是它)跟一卷長的宣紙.,就是一塊厚紙板和兩個小鐵夾子,我在全巴黎的街頭巷尾到處亂跑,隨地畫畫,後來在塞納河邊的一個出名的曆史悠久的美術用品店裏買到了一具理想的三腳凳,畫畫的時候不再一整天,一整天地木立著了.沒想到坐著畫畫是那麽的自在……

嚴複,康有為,梁啟超,提到那個巴黎和我是那麽的遙遠,他們的評議”.隻給我一種站在大深井邊的神秘的驚訝.六十多年前,我畢竟太小,對自己身邊的現實尚茫然不知所得,幾萬裏之外的巴黎和我有什麽相幹?

徐誌摩寫過英國,意大利和巴黎,他的極限的功績就是在一些有名的地方取了令人讚歎的好名字:康橋”,”香榭麗舍”,”楓丹白露””,翡冷翠”,……徐誌摩筆下的巴黎,不如說是巴黎生活中的徐誌摩.讓五六十年前的讀者眼睜睜地傾聽一個在巴黎生活的大少爺宣述典雅的感受.

 

     我倒是從雨果和左拉
,巴比賽以及以後的愛倫堡,阿拉貢這些人的文字裏認識到巴黎的真實的人的生活,那種詩意的廣闊,愛情和艱辛.

50年代初期,香港放映了一部美國的歌舞片<巴黎豔影>.為什麽40年後我還記得這個庸俗的名字呢?平心而論.它是一部活潑生動的片子,介紹了幾位住在閣樓的年輕藝術家(音樂家,舞蹈家,畫家….)真是的生活.導演一流,舞蹈一流,攝影一流,演技一流.其中采用了後期印象派矮子畫家圖魯茲勞特雷克畫作中的人物和色彩.讓那些在燈光下的紅色,綠色的臉孔閃耀起來.

偉大的電影家,中國人民幾十年的老朋友伊文思拍攝過的記錄片<>,<塞納河畔>,精心地給人們一層一層剔開巴黎和巴黎人的原湯原味的那種心靈中的最最純淨的美.

我是個耳順的老頭子, 其實一個人到了耳順的年紀,眼應該也很順了.

寫生的時候,突然一群罩著五顏六色的花衣裙的大屁股和穿著大短褲的毛手毛腳的背影堵在我的麵前.我這個人這麽大把年紀,可真沒見過罐頭式的齊整.燦爛,無理的障目之物有那麽令人一籌莫展的威力.

法國人,意大利人,日本人,荷蘭人有時也會偶然地擋住我的視線,但一經發覺,馬上就會連聲說對不起.但是美國人,德國人不會.為什麽他們就不會?我至今弄不明白.




我習慣了
眼順,我放下畫筆休息,喝水抽煙,站起來東看西看,舒展心胸.巴黎人,意大利人曆來不檔畫家,更是見怪不怪.

愛倫堡在他的<,歲月,生活>一書中提到巴黎人幾十年前一段趣事,一個全裸的中年人斜躺在巴黎街頭咖啡館的椅子上喝咖啡.看街景.人來人往,不以為意.警察走過來了,他也不理.警察問他””先生!你不冷嗎?” 他仍舊不理,警察隻好微笑著離開.


 


        
巴黎的大街齊整,名貴,講究.隻有看來看去差不多一個樣.一個從近到遠景觀又一個透視景觀.缺乏委婉的回蕩.招引來一群群魯莽的遊客,大多密集在輝煌的宮殿,教堂或是鐵塔周圍.形成20世紀的盛景.

 有文化教養,有品位的異國人大多是不著痕跡的在巴黎人的生活之中,他們懂得巴黎真正的濃鬱.

我在盧浮宮親眼看到夫婦倆指著倫勃朗的一幅老頭像讚歎說! 蒙娜麗莎!

而真正的那幅蒙娜麗莎卻是既被雙層玻璃罩住,又給圍得水泄不通.

 蒙娜麗莎”? ! 我知道,那是一首歌!”

  一個搞美術的香港人對朋友們說,我也在場. 蒙娜麗莎是一種時髦傾向,但不是藝術傾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