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草君: 北京有民國以來首辟"城門"為和平門.<燕都叢考》記載為:正陽門與宣武門之間,辟一門曰和平門.民國二,三年間,當事者即獻議於袁項城,應建此門.北則與總統府新華門相值,南則直達香廠,可以謀市井之繁盛,宜名曰新華.項城韙之.興工有日,而前門外諸富商,懼斯門果辟,則行人處於他途,市井必且南徒,乃浼有力者以風水之說進,謂斯門苟辟,將不利於國家,且亦不利於總統.項城惑之.乃寢其議.於是南新華街,北新華街之名雖定,而城垣內外,相距七八,不能相連.民國十五年,合肥段公執政,鹿君鍾麟主內外城警備政,乃依然舉工,未數日而畢.車途畢達,來往稱便.乃名之曰和平門.次年,張作霖入都,改名曰興華.又次年,南北統一,國軍入燕,有複和平之舊名.未二年,已三易門額矣"(這段打字差點沒打死我).
你看看當初為在城門上開一個通便之門,多費勁, 也無不標誌著當時政局之變化. 其中味道真值得好好的咀嚼. 那像共產黨,一個命令下,一派意見占了上風後,城門毀,城牆拆 護城河填,多痛快, 幸虧後來知道點還應該保留點古跡,不然所有的胡同估計都變成商城大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