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從時位相分析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時機

(2007-03-23 08:37:21) 下一個
台灣問題是國共內戰的產物,也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近代擁有強勢時位相的產物。從台灣問題產生的1949年算起,已曆58年。這58年,台灣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國共對抗到蔣經國後期的和解,到李登輝的兩國論,再到陳水扁的漸進式台獨,台海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總的趨勢上看,兩岸形勢不是走向和解,而是進一步走向分裂:台灣人民對祖國的認同感不是越來越深,而是越來越弱,對台毒的認同感則不斷增強。解決台灣問題,時間愈久,愈不利於大陸的統一進程。那種認為時間在大陸一邊的想法是錯誤的,有害的。一旦錯過統一的時機,台灣的走向必將發生質變,台獨將從一種思潮變成一種不可逆轉的實踐。如果這樣,台灣的位相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將由無位變成弱位直至有位。從易理上說,就是與其時必與其位。
  
  易經非常強調時與位的關係,將時放在了決定人或事物變化趨向的根本動能的高度,而認為人事的最佳趨向便是與時諧行,以此認為不能違時,否則就會錯失良機。58年,可謂漫長,大陸因種種原因給與了台灣太多的時間,以至台灣人日漸生出了台灣本土意識並借泛綠政權積極尋求台灣獨立的位相。按易理,一種事物既已萌芽,必運行至某種結果。大陸要解決台灣問題,就必先製其時,並提前對其調節。
  
  對時相的調節無非4種主要方式: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政治的[包括外交的]。這幾種方式熟輕孰重、孰前孰後,要視不同時間的不同時相而定,最好是綜合運用之。這幾種方式,最快捷的是軍事,最鞏固的是文化,最有用的是經濟,最直接的乃政治。軍事之法為不得已而為之,根據其強度可分為軍事壓力,軍事威懾,軍事脅迫,軍事打擊,軍事占領。由於美國強大的位相及《與台灣關係法》,我們應盡速增強軍力,以軍事威懾為上。威懾分為有形的威懾與無形的威懾。有形者乃指唯武器的威懾力量,無形乃指精神的力量。美國之所以害怕毛澤東化的軍隊,乃在於害怕解放軍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故軍隊強形必須與強神並重。文化之法慢但潛移默化,台當局現在正推動文化領域的去中國化,就是想割斷與大陸最根本的聯係,必須強化反擊措施,進一步加強在文化領域的全方位交流、宣傳與溝通,讓中國的深厚文化底蘊鞏固兩岸血肉聯係。經濟之法乃最適用之法。兩岸經濟交流已較大、寬、廣,雙向共贏已不可逆轉,但仍需向縱深發展。所謂以利示之,方可以利製之;以利合之,方可以利離之。政治之法直接但要善於利用,方法不當會適得其反。過去大陸隨台灣的政治領導人言論跳舞被其利用就是例子。《反分裂國家法》乃製獨利器,但對底線設計有些模糊,這也導致了陳水扁得以不斷“切香腸”,建議人大釋法以正視聽。
  
  2009年,時不我待,時欲與我,違時必殆。台灣的國民黨必將獲得政權,國民黨的領導人將決定未來的統獨走勢。我們的決策應主動對泛藍勢力施加必要影響,促進其精英人物成為時代英雄,帶領國民黨以一種合適的方式回歸祖國,實現台灣與大陸的統一。這種方式,比如,承認國民黨在台灣的政治地位,在一個中國前提下,承認其他政黨的政治地位,並賦予這樣的政黨治理台灣的權利,以政黨分治的形式實現台灣統一。如此,2009年將形成有利於統一的時相。如做不到這一點,就必須做好2013年前軍事統一台灣的準備,借用一句話,叫做:“這是最後的鬥爭1”如還做不到這最後一點,台灣可能很快獨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