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沒想到!伊朗折騰出的竟是一場大國博弈連續劇!
(2007-04-09 09:52:13)
下一個
今天英國《衛報》以“美國曾向英國提供軍事解決方案”為題,透露了大量有關“英國水兵事件”的細節。
文章指出,在英國水兵被扣留後,美國國防部很快就給英國開出一連串軍事解決方案的單子,其中包括派戰鬥機到伊朗革命衛隊基地附近巡邏等等。但是英國政府馬上拒絕了。用《衛報》的意思是英國就這件事讓美國政府躲遠一點。其中還披露了英國為了解救這些水兵,四處托關係,不僅中東一些國家(如伊拉克、卡塔爾、敘利亞),甚至遠在南美的哥倫比亞都受托向伊朗政府發去了勸說。伊朗政府收到的最後一封信是梵帝岡教皇,他在信中希望伊朗政府能讓這些英國人回家過複活節。
文章中還透露了一點很有意思,就是當英國人四處托人要伊朗政府放人時,由於伊朗的手續是要“各級領導”批準,但正好趕上伊朗的新年,很多“領導”都在鄉間度假,因此拖了很長時間。
這篇文章最有意思的是披露這樣一個現實:在英國四處托關係從伊朗“撈人”的過程中,把大國之間的政治博弈的另一麵暴露出來了。6年前“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美國人其實也是四處托關係“撈人”,隻是一些內幕才慢慢透露出來。英國媒體之所以這麽快就透露,是因為英國國內眾多人反對布萊爾跟隨美國參與伊拉克戰爭。想想一些媒體說是因為布萊爾的“48小時最後通牒”,伊朗迫於壓力才放人的詮釋,感覺很滑稽。總之,伊朗扣押英國水兵事件,像是一部後現代的國際關係連續劇,透露出來的信息即斷裂又相互關聯,如果將來有人拍攝成電影,一定會比剛剛獲獎並在國內上演的《通天塔》好看。
還有一點有意思的是,美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前往海灣的消息,也是迫使伊朗放人的一個間接理由。如果真是那樣,伊朗的那些“領導”怎麽還會在鄉間度假呢?其實美國航空母艦並不是用來作“叮咬”行動的,航母上的艦載機最大優勢是在突防能力強的陸基飛機將對方防空火力和反艦火力摧毀後,抵近對方海岸象“搬運工”一樣,對對方的經濟基礎設施進行持續性低空打擊。目前美國航母上由於F-14的退役,護航任務本應由新裝備的F-18E/F來承擔(替代F-14和EA-6B),但是F-18E/F由於剛剛換裝,還不具備對航母上的F-18C/D護航獨立完成縱深打擊任務。更何況,這次在海灣的航母上並沒有搭載F-18E/F。有關這一點,“斯坦尼斯”號航母到達海灣後,艦上的18名海軍陸戰隊F-18C/D飛行員和145名維修保障人員,印證了美國第三航母攻擊大隊指揮官凱文·奎恩“我們的主要行動是對阿富汗的盟軍地麵部隊提供空軍支持。”的說法。
事實上,對於伊朗這樣有相對完備防空體係的國家,航母隻能依托陸基飛機提供電子支援(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都是這樣的)。航母上的艦載機隻能為本身提供電子支援,並不能覆蓋象伊朗這樣的防空體係。其實這在美國軍事論壇上這些專業軍事迷已經分析的很多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很多媒體在分析伊朗扣押英國水兵是衝著聯合國決議去的,或者是試探美英的底線。但是他們沒有聯係到事件發生後,在阿拉伯聯盟首腦會議上伊朗外長那張談笑生風的臉龐。在那次會議上,不僅沙特國王向美國背後捅了刀子(譴責美國侵略伊拉克),而且卡塔爾副外長也反對美國打伊朗(沙特和卡塔爾的空軍基地對打擊伊朗比航母重要多了)。阿盟首腦會議是不是展現了伊朗向外輻射的動員能力呢?
這一點以色列因為深受真主黨和哈馬斯之困最有感受(以色列被抓士兵現在還沒有釋放吧,6月份以色列將出來對那場因“人質”事件引發出那場戰爭的最終報告),因此阿盟首腦會議後,以色列情報網站發出:伊朗與沙特正在接近,埃及也有可能與伊朗恢複關係的等等警告。而關於這一點,在美國鷹派嚷嚷打伊朗的時候,前總統克林頓早有警告,看看美國眾院女議長佩洛西對敘利亞的訪問令共和黨極為的不愉快,也許能從中能嗅一點民主黨一旦上台的中東政策味道。而伊朗人也不傻,他們看不出來布什在國內的處境嗎?沙特國王讓布什難堪的講話不是在押民主黨的寶嗎?卡塔爾靠天然氣出口歐洲賺錢,而歐洲“綠黨政治”需要卡塔爾的天然氣來消弱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俄羅斯希望海灣亂最好亂到把卡塔爾的天然氣阻斷讓歐洲向俄羅斯低頭……。這太後現代了!
總之,我從2004年開始關注伊朗,總認為伊朗能折騰出來一點事。沒想到伊朗折騰出來的竟然是一場有關大國博弈的後現代主義連續劇。曾經一度伊朗的電影成為了中國先鋒導演的楷模,模仿伊朗電影之風也成為了潮流。聽說最近伊朗大導演阿巴斯(拍攝了《櫻桃的滋味》、《生生長流》等等)要來北京,但我覺得先看看由伊朗攪活出來的這場“大國博弈的後現代主義連續劇”可能更精彩,至少也是對即將來到北京的阿巴斯導演了解的一個預熱吧。隻是我們看這場“大國博弈的後現代主義連續劇”時,要多想想中國要扮演什麽樣的角色,這個角色隨著劇情的發展應該怎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