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
中美人際關係中的文化差異,比較突出地體現在對他人的幫助這一點上。中國人一般幫忙幫到底,熱血起來什麽都包辦,美國人則點到為止,決不越俎代庖;中國人幫忙一般局限於親朋之間,而在外遇到有人需要幫忙的情況則一般視而不見,甚至見死不救,美國人在這一點上基本剛好相反,外麵的事熱心伸出援助之手,親朋之間卻往往各自拉開距離。這個區別的關鍵大約在於中美兩種文化對於什麽是他人的私事,什麽是可以求人幫助的“公事”上有非常不同的界限,從而導致很多誤會。
記得一次我把自己小小的一段(不過幾句話)英文自我介紹給一個美國朋友,請她幫我看看是否通順。結果朋友不但沒有幫忙,反而還由此疏遠了和我的關係。後來一個中國朋友叫她的美國男朋友幫我看,美國男朋友也萬般不情願。最後我終於發現這種事美國人就是不願意幫,隻有靠自己。想象這事如果反過來,在中國的美國人寫幾句中文叫中國人幫忙看看,樂意幫忙的一定是一大堆。
西方社會無疑在很多方麵都比中國更為先進。在人際關係上,很多中國人可能自然地認為美國人一定都與人為善,比冷漠的中國人更加樂於助人。從很多方麵來說這的確是事實,以前我也寫過《美國的活雷鋒》、《善的價格》等文章,提到美國人的道德觀的進步。然而除此之外,不能不提及的還有文化差異,這些差異有時候很難說得清好壞。非但如此,甚至一方認為是幫助的行為,在另一方人的眼中成了冒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人經常在他人沒有請求的情況下提供忠告和建議。這個習慣普遍被中國人認為是善意的舉止,而美國人卻認為是對他人自由的侵犯。英文中這種沒有被請求的建議或忠告被叫做unsolicited advice。舉兩個格言為例:”Unsolicited advice is the junk mail of life“(沒有請求就給予的建議無非垃圾郵件);”To offer a man unsolicited advice is to presume that he doesn't know what to do or that he can't do it on his own“(”在他人沒有請求時給與忠告,其實就是假定他人不知道怎麽辦,或者他人無法自己獨立處理問題“)。“假定他人不知道怎麽辦”在此暗示認為他人無能,由此隨便給他人建議忠告,就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作風。美國人當然也有人有這樣的習慣,但相對於中國人少得多。
中國人經常給他人提供忠告建議的習慣 ,應該和中國人父母對孩子”包辦“式的養育方式關係最大。從小就沒有自主的機會,所以不懂自主為何物,更不知道他人會有自主的需要。這一點筆者深有體會。大約由於本人生來比較獨立,萬事喜歡自己作主,所以當朋友經常給自己出一大堆建議時,自己經常感到被冒犯。而由於知道朋友們大多還真是善意的,之後也隻有感歎與無奈。
簡而言之,東西方在人際關係上最大的差異大約就在於個人空間的界限上 。中國文化目前還屬於群體文化,遠沒有進入個人主義階段 ,所以中國人很容易不小心踏進別人的“私人領地”,從而被誤解成“侵犯”、“不尊重”他人自由等等;西方文化由於注重個人之間的界限,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所以他們的一些行為往往又被好多中國人誤解成冷漠。
誠然,萬事都是相對而言的,我們不能用絕對的態度去看待對文化群體之間的不同行為習慣。筆者以前經常抱怨中國人的越俎代庖的習慣,但有時候他們也的確是出於好心,有時候也的確幫忙“到位”。拿我個人的經曆為例,在我生病期間有不少中國朋友還給我送飯,那真是雪中送炭的幫助,實實在在的溫暖。而美國人中也不乏有打著尊重個人的旗號,實則出於冷漠自私的動機而遠離他人困境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個人主義雖然是先進文明的產物,但過分的個人空間導致人際關係冷漠,人的孤獨感加重,這也是事實。日本過高的自殺率,美國的連鎖殺人犯等等,都是這個事實的體現。但這是本文所不能覆蓋的一個更為深刻的話題,在此不作細述。
無論如何,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文化交流的越來越頻繁,文化群體之間隻會了解越來越多,誤解越來越少。世界大同也許真不是夢。
幫人家忙是要看情況而定的,什麽幫什麽不幫。幫親朋忙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期待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