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觀察與思考(2) - 也談認識對觀察的扭曲

(2012-06-05 13:45:26) 下一個

觀察,往往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大多數人可能認為我們的觀察都是可信的,親眼看到的都一定是真實的,然而我卻發現,人的觀察經常是主觀的,甚至是扭曲的和不符合事實的。這是因為,很多時候人是帶著有色眼鏡在看待現實。換句話說,就是人其實很多時候是在用自己的認識左右自己的觀察,隻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或者隻看到能夠證實自己觀點的那一部分現實。

舉個繪畫的例子。在透視訓練中經常化圓柱體,大多數沒有經過訓練的人,雖然在麵對圓柱體時看到的實際情況是圓柱底部呈弧形,但都會不自覺地把底部畫成一根直線。為什麽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認識”到圓柱體的底部是平的。這個現象最能說明的,就是我們人有一種以認識主宰觀察的傾向:認為底部是平的,所以底部就是平的,就要畫成一根直線,盡管實際上自己看到的是一根弧線。(見圖

再如同性戀。同性戀行為在大多數人眼裏都是和人的“自然性”相悖的,因為大多數人認定所有的人都應該是天生的異性戀。持這種看法的人,在麵對同性戀時,怎麽看都不順眼,覺得他們不自然,是病態。其實這些人(同性戀)沒有什麽不自然或者病態的,同性戀的存在和人的存在一樣長久,科學家也在動物界中發現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不自然”的,恰恰是人類對自身本性“自以為是”的認識。

前不久讀愛因斯坦的傳記,讀到愛因斯坦如何在年紀輕輕時就挑戰傳統物理學,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然而晚年的愛因斯坦卻不承認在他自己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量子理論,因為量子理論和廣義相對論兩者之間有“不可調和”的原理衝突,而根據我們人的邏輯思維,這兩者不可能同時都符合事實。然而,科學研究卻發現雖然兩者在理論上衝突,但兩者都符合事實。於是,盡管作為量子原理的奠基人之一的愛因斯坦的堅決不承認這門新學科的合理性,量子力學仍然以很快的速度發展著,讓現代科技大大受益。而愛因斯坦仍然頑固到底,到臨終都沒有接受量子力學。

寫這個例子並不是要說明愛因斯坦不是天才,而是說天才也會有人的局限。我認為這個例子還說明了一個重要事實:人的邏輯思維方式是有局限的-僅僅不符合邏輯並不等於不符合現實。

用自己的認識來主宰觀察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常常聽到人說搞不懂這,搞不懂那,其實這都是因為人把很多道理認成“定理”,然後看問題時從“定理”出發,而不是從現實出發。現實變化萬千,“定理”卻非常有限,以有限的認識去衡量無限的現實,自然有“此路不通”的時候。

曾幾何時,人類萌發了“認識”,不由得“狂喜”起來,認為這是“人”的標誌,從而開始不惜一切地保護這個“認識”。出於這個動機,能夠推翻自己認識的證據都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人也在不知不覺之中成了“偏執狂”。很多傳統意識,道德觀念,其實都是在短時期內(注:這個“短時期”可以是幾十年幾百年,也可以是幾千年以上)人類發明的“臨時邏輯”。而這些“臨時邏輯”,一代傳一代,不知不覺中成了理所當然的“真理”。然而往往正是這些理所當然的“真理”才最需要被反思。比如中國人視為天理的“孝道”,比如很多西方人眼中的上帝之言-聖經,等等。

反觀人類曆史,人類在思想和科學上幾乎每一次的進步,都是以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真理”的反叛為標誌的:日心說推翻地心說,進化論挑戰神創論,民主意識挑戰專製意識,自由衝破奴役。所以,要想真正對事物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認識,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死抱既存觀念不放,在“搞不懂”時,放下自己的“定理”,推翻自己的邏輯前提。隻有敢於懷疑自己的思想根基,承認認識的局限性,才是智慧之舉,才能被叫做“開放的頭腦”。而另一方麵,也隻有把自己的認識看成“相對”的,甚至有可能是錯誤的時候,人才可能有真正敏銳的觀察力,看到事實的真相。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人的視野都是被局限的。人的智慧和愚蠢,不是以人的知識之多少,而是以人對自身局限的認識之深淺為標準的。正如蘇格拉底的名言:“我之所以是現世最智慧的人,是因為我知道一點:我什麽都不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