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
我從小生長在美術環境中,又接受了多年的美術專業教育,但我從來不知道,也更不了解關紫蘭這個人。仿佛記得聽說過這個名字,但當時也並沒有引起注意。前不久在網上的對藝術的討論中,有網友提到她,於是我在網上查詢了一些她的畫作,頓時為之傾倒。
首先我對她的藝術的印象是“簡練”,“大膽”和“不拘一格”(構圖)。另外她在畫中體現的自由更令我吃驚。雖然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但其獨特的風格卻讓人隻看到關紫蘭她自己:一個融合中西的風格,既有中國畫的意境,又充滿了不拘的個性的獨特女性。平凡無奇的題材,毫不造作的技巧,關的作品展現一種自然而流暢的美感。
關紫蘭,生於1903年,畢業於上海中華大學美術科。1927年赴日深造藝術,其間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尤其是後印象派和野獸派。1930年回國,任教於上海唏陽美術院。無論是在日本留學期間還是回國後,關紫蘭都創作出了不少佳作,顯示了非凡的才氣,並分別在日本和中國的美術界為自己贏得聲譽。作為才女,關紫蘭一直到35歲才結婚,之後得一女。
1949年建國後,關基本從畫壇引退,尤其在文革期間,基本完全不再作畫。在她自己的正常工作(關後來是上海中國文史館館員)之餘,直到她在1986年去世前,關完全就是一個平常的家庭婦女。
關紫蘭主要畫油畫,但其風格卻是非常“中國式”的- 從她的畫中我看到典型的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我個人從來認為,介於中國畫的材料的特殊限製,當代中國致力於創新的畫家,應該大膽放棄中國傳統材料,全盤接受表現力強的西方材料和技巧。記得我還在當學生時,看到很多國畫家(和學生)苦於在國畫中探求新意,但卻總是“詞不達意”,因為材料本身對效果的限製。而相比之下,油畫的材料卻能輕易地達到很多不同的效果,給人以表現上的極大自由。並且,由於材料和技巧(在我眼裏)從來不是藝術風格的精髓,所以我認為,對很多富於個性力圖創新的藝術家來說,中國畫的精神(意境),完全可以通過西畫的技巧來表達。換言之,中國畫的精神,可以在西畫中得到繼承。我的這個觀點,在關紫蘭的畫中找到了證明。
關紫蘭以她的才氣一度聞名於中日美術界,但在共產主義時期的中國,她卻讓自己回歸於平凡。在生活中人們漸漸知道的,不過是一個很早就喪夫的家庭主婦(她的丈夫在她55歲時去世)。1949年以後的中國藝術,幾乎完全成了政治的傳聲筒,絕無“為藝術而藝術”可言。也許,這就是她英年擱筆的原因?或許,她不再畫畫僅僅是因為一個簡單的原因:她在作為妻子和母親的平凡生活中找到了“激情”?總之,中國的藝術界不再提起她的名字。1986年,她因心髒病逝世。她的骨灰,按照她生前的遺願,被撒進西湖 – 融進這個曾經給她的風景畫帶來最多靈感的湖光山色之中。
阿加莎·克裏斯蒂說過:“構思一本書的最好的時候就是洗碗的時候”。我想,可能關紫蘭也是這樣想的。或許,對關紫蘭來說,洗碗本身就是在創作藝術傑作。一個在年輕時曾經獲得極大聲譽的藝術家(關被譽為中國第一代西畫女畫家),卻被傳如此安於平淡的生活。我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從她的畫中,我看到的就是一個平凡女人,一個為自然的每一點平淡無奇都深感驚喜的心靈。
關紫蘭不但稟賦超人的才氣,還是擁有迷人的美貌(上帝公平嗎?)。然而她的事業和私生活都處於低調。這種安於平淡的心態,使她的生命在任何時候都呈現一種自我滿足的最佳狀態。是的,她享受了生命。而浮躁的世界對她的忘卻,於她是絲毫無損。
很高興你喜歡我的文章。多交流。等你的文章出來!
感謝評論!問候!
你說的很對:“一個融合中西的風格,既有中國畫的意境,又充滿了不拘的個性的獨特女性。平凡無奇的題材,毫不造作的技巧,關的作品展現一種自然而流暢的美感。” 共鳴,非常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