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商品藝術:人性虛榮的最佳裝飾品 ---兼談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墮落

(2011-12-06 12:55:06) 下一個

商品藝術:人性虛榮的最佳裝飾品

---兼談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墮落

 

還在80年代初,美院的學生中就流行起一個漢語詞典裏沒有的詞匯:“菜畫”。“菜畫”即商品畫,專門為市場“製作”的“商品”,為別人搞的“創作”。這些畫或者在題材上嘩眾取寵,或者技巧上故弄玄虛,總之,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吸引人的眼球。

對於以內容取勝的一類,畫家主要在題材上下功夫。比如農村題材(在中國剛開放時)越“落後”越“愚昧”越“原始”越“殘酷”,就越能震驚別人,當然尤其能震驚“老外”(這和張藝謀的某些電影實在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我個人看來,這種畫最沒有價值。因為寫實的技巧,其實遠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麽深奧,任何一個腦子沒有殘障的人,通過幾年的科班機械訓練,很少有把蘋果畫不圓的,很少有把人眼畫不亮的。然後隻要找到一個“吸引眼球”的題材,再用這個技巧把這些內容一一走過,“傑作”就產生了。

另一種是形式上的的“創新”。就像美院某個老師說的,“方”的“圓”的都被人畫過了,“不方不圓”的也已經被人畫過了,怎麽辦呢?不記得這位老師的答案了,但我的確看到無數的美院師生在尋求“新意”上絞盡腦汁,刻意苦苦尋求前人沒有嚐試過的風格。

還有一種就是在技巧上下功夫。腦子在“方的”和“圓的”以及“不方不圓的”之間轉累了,幹脆假借於物。記得聽說過一個國畫老師要創新,在一個一尺寬的大排筆上從左到右依次排上各種色彩,然後再宣紙上“縱橫馳騁”。據說最後的效果也不盡人意。當然,後來美術界知道了美國的傑克遜·勃洛克幹過類似的事,把各種顏料充滿激情地傾灑在畫布上,並且出了大名。估計這位老師聞訊之後也隻有仰天長歎,遺憾自己生得太晚了。

以上這三點分析雖然在一般人眼裏沒有什麽“過錯”,其實都離藝術的本質相去甚遠。因為,雖然內容,形式和技巧都是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藝術家在創作時肯定都不可避免地要考慮這些因素,但一個真實的藝術家,這些因素都是以“自我”為動機和目的的,即:我喜歡什麽題材就畫什麽題材,我喜歡用那種技巧,就用那種技巧,而不是追逐潮流,以別人的口味為自己創作定位。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以上分析的各種情況均屬於為他人而創作之流,由此毫無真實藝術價值可言。

不久之後中國社會突然“變天”,藝術市場越來越“活躍”了:藝術評論天花亂墜,畫家個個都成了 “大師”,作品張張都被炒成“傑作”,祖國上下,頓時一片“藝術繁榮”的氣象。這個時候,“創新”都是要退居二位的考慮事項,唯一最能保障“成功”的,就是要緊跟“市場需要”。比如現在市場上寫實的農村題材最紅火,那麽大家都你追我趕地到大巴山或到西藏體驗生活,攀比誰的畫更“土氣”;而過一段時間,政治題材比較搶人眼目,於是大家都刻意來點傷痕懷舊的題材,攀比誰的畫更能喚醒人的痛苦記憶;再過一段時間,又大肆流行所謂“前衛藝術”,於是又出現眾多的“敢於突破”的“藝術家”,一會兒把破磚爛瓦推在一起成現代雕塑,一會兒又幹脆自己赤身露體地站在展廳裏大搞所謂“行為藝術(注1)。

其實,所有這些流行在當今中國美術界的各種流派風格,再“前衛”前“新穎”,都不過是在西方人後麵“爬”。打著“創新”的牌子,中國藝術家們走著的是一條西方人在一百年前就走過的路,不管是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無論是從寫實技巧上,還是從藝術的“純粹”和“抽象”的內涵上。有人把中國的當代藝術“繁榮”和文藝複興時代相比,或者或歐洲的現代藝術出現的時候(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時期)相比,我認為幾乎毫無可比性。即使有點可比的,也是表象的,如市場的活躍,畫家的“積極”探索,等等,但無法相比的,卻是在藝術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屬性上- (前麵已經提到的)藝術家的創作動機和目的。歐洲的文藝複興和現代藝術興起時,絕大多數的藝術家們對藝術是執著和真誠的,在創作的動機和目的上都是“自我”的,而現在中國的藝術市場上畫家們的動機和目的,基本上都是“他我”的,即:為著他人的承認而作畫(成功),為著金錢而作畫。所以,即使這些當代藝術紅人即使是在歐洲人後麵爬,這個爬的大方向也都被搞偏了。

然而,我認為這些當今中國的畫家們實際上根本不在乎“偏”,因為中國文化本身就充滿了“物欲”的傳統 - 把人類的一切精神活動都看成物質生活的附屬,看成達到榮華富貴的手段,所以對他們來說,藝術動機之“純粹與否”根本就不是值得追究的問題。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當今大多數藝術家其是“功成圓滿”的。他們的經濟狀態,不管是當代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無法相比,就是一百年前,甚至曆史的各個時期的藝術家們都無法“與之媲美”的。

從來在曆史上,或者在任何一個地方,藝術,由於是最沒有實際用途的一種“職業”,所以職業藝術家(除了極少數幸運兒以外)很少有生活穩定的(所以筆者從來認為藝術不應該成為職業)。藝術,也因為它的這個“不管飯”的特點,成為一般人最不願意選擇的“職業”。但當今的中國,不但藝術院校每年高考紅火,畢業出來之後的“藝術家”們也的確少有貧寒之輩。這個原因當然是多方麵的:1,中國現在大興土木,所以雕塑,裝修以及各種實用美術等等都是非常實用的技藝;2,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一些藝術品能反映一個政治宣傳以外的中國,所以很多鄉土題材的寫實繪畫深得西方世界的好奇,導致了不少藝術家在經濟和名譽上的成功;3,最後還有一種原因,我認為就是虛榮的需要 大批暴發戶需要一些“高檔藝術品”裝點自己的精神。而比較滑稽的是,這個精神的高雅程度,由於其“模糊性”,所以隻有用金錢來衡量。於是藝術品的市場炒作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本來在世界其他地方可能隻有當“餓死的藝術家”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時間成了命運的寵兒。

藝術之所以在人類的各種精神創造中一直最受人迷戀,最主要的就是它的“自由性”和“個人性”: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為所欲為,任意馳騁,不為他人所左右。藝術的這一最為可貴的性質,我們可以史前文明的繪畫中(岩畫,陶器)看到,在中國古代藝術中看到,在文藝複興時期看到,更在歐洲現代藝術的對傳統的各種突破活動中看到,甚至在很多業餘畫家中看到,但在中國當今藝術界的“花花世界”中我們卻絲毫看不到。在中國當今藝術界,我們看到的是職業畫家們隨波逐流的風氣,阿諛奉承的人生態度,拉幫結派的人際關係網,結果導致了中國藝術市場成為中國社會的偽劣產品最多的地方。

當然,在中國社會的任何一個階層,我們都能看到這些人性的肮髒因素,但中國的藝術界卻有一點“與眾不同”:這些人披上了一層“藝術家”的“純潔”的外衣,所以在假打詐騙之後,還享有在一般人眼裏最高不可攀的“藝術家”的名聲。所以,如果說貪官雖然有權有勢有財運,但至少名聲還壞;如果說商人投機發財,他們的見風使舵甚至詐騙手段也不過是在一般人眼裏明擺著的事實,唯獨這些在中國當今藝術市場上藝術家們,是一方麵爾虞我詐,二方麵財運亨通,三方麵還贏得大眾的崇敬(注2)。

藝術的商品化,藝術家追求虛榮的現象,存在於在人類近代史的任何時候,也存在於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但不能不說,在當今的中國,這個現象最為明顯。這,是藝術的悲哀,還是中國的悲哀?

 

 

1:在此請讀者不要誤解我在影射艾未未。我個人對他充滿敬意。

2:在中國當代藝術家中,自然也不乏對藝術執著的人,但他們很遺憾是絕少數,並且一般都很難走運。

 

 

12/06/20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