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
父母把兒女生下來,是父母的選擇,所以讓兒女感到安全,健康地成長,是父母的責任。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絕對無條件的,即:無論兒女是否回報,父母都得以“愛”而對待之。如果兒女出落得好,成長健康,甚至“有出息”,做父母的,應該感到欣慰,並讓兒女感到是兒女自身的天賦,以促進兒女的更加自信;而兒女的人生一旦有什麽差錯,做父母的應該立即檢討自己,反省自己的責任。
是的,“居功不傲”“有責必擔”,聽起來父母很吃虧。但,吃不了這個“虧”,請最好不要帶孩子。
兒女對父母的愛,剛好相反,是有條件的。如果父母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處於自私而導致愛的缺乏,甚至虐待兒女,兒女是完全可以以“不愛”(或者“不孝”)做回報,因為,保護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長,是每一個人的人生第一大任。本來,父母生兒育女,就是要讓兒女得到健康發展。以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延續,而父母如果在這一點上“失職”,兒女理所當然地要承擔起保護自己的責任,讓自己的生命脫離父母的毒害而健康發展。所以,兒女對父母有“愛”與“不愛”的選擇。(不過,事實上是,隻要父母付出了真正的愛,兒女不以愛回報的情況少之又少)
這,就是自然規律,進化的規律。符合這個規律的人種或物種,才能向前進化。然而,我們中國“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孝道”,就剛好和這個自然規律相反: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有條件的,兒女對父母的“孝”是無條件的。中國文化把父母對兒女的“愛”假定成必然,所以不拷問,而餘下的所有努力都貢獻給培養兒女如何對父母無條件地“孝”。所以整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曆史,就是供奉父母,給父母養老的曆史。中國人進化的方向,不是向“前”,而是向“後”。(難怪中國人常常感歎“今不如昔”,一代又一代的人都隻會以古人的智慧來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比較一下中國和西方的老人,一個最大區別,就在於一個“犧牲自己”:西方的老年人,如果老弱多病了,很多都盡量離兒女遠一些,寧願在孤獨中病死,也不願妨礙兒女的生活;而中國的老人,越是有病,越是要病給兒女看,一定要把兒女的壯年都貢獻給自己。兒女也不加思考地認為犧牲自己是天經地義之事。
所以在中國這樣的文化中,人要在本來有限的生命中做出的大的創造是非常困難的。好多中國人感歎為何西方曆史上出現了那麽多的天才人物,我可能更會問一句:這些天才們有多少在他們人生的輝煌時期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為父母盡孝?
是的。為什麽中國會這個畸形文化還真是值得思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