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藝術”- 中國“盛世”的最佳裝飾品 - 寫在艾未未失蹤之後

(2011-04-07 12:22:15) 下一個

 

這兩天連續聽到兩個中國藝術圈發生的重要事件:1,艾未未,著名藝術家失蹤,多半是被官方拘留;2,張曉剛的油畫“生生不息的愛”又再拍賣行創出新的世界紀錄,售價為超出千萬美元。 

兩件事反差之大,令人深省。就在不久前我對藝術家和思想家之間差異作了一些思考。我的主要觀點是,作一個藝術家不難(如果有天賦的話),因為藝術的內容大多不涉及政治思想(即使涉及,也是比較含蓄地涉及),所以藝術家一般不會像思想家那樣對政界和意識形態造成直接的威脅,而受到官方的迫害,或者民間的歧視。而做思想家就不一樣了。原文中我這樣寫道:

 

“。。。與藝術不同的是,思考的天賦,並不會像藝術那樣容易被人接受,並受人尊重。這首先是因為思想和政治的緊密關係-在專製國家,思想家一不小心就可能蹲監獄。所以在一個專製的社會,大多數人對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其次,即使不牽涉政治,一個獨立思考的思想家也往往會被人雲所雲的大眾所排斥,這大約是因為每個人都自認為自己有一個“大腦”,並且都認為自己的大腦裏的既存觀念是完全正確的。所以一個真正的思想家,即使不蹲監獄,在現實中也要麵臨孤立的境地。

所以,一個思想家在自己思想發展成熟的路途上往往會遭受比藝術家根本沒有的阻力。這,就是為什麽在中國社會中一方麵“藝術家”“詩人”“泛濫成災”,另一方麵在思想領域中卻是一片荒瘠的原因。。。”

 

造成我對這個比較的思考的原因,主要就是現在的中國的藝術市場,其“繁榮”之程度非曆史任何時候可比,也非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可比。有人甚至要把中國的當今藝術繁榮和歐洲文藝複興相提並論。而我個人認為這個比較是可笑的,更是愚妄的體現。熟悉中國現在的藝術圈子的人都知道,對大多數現代中國藝術家來說,“為藝術而藝術”,絕對是個口號,為激情而藝術,更是傻子才作的事。大家一致默認的,除了“金錢”就是“名譽”。這些為名利而奮鬥的藝術家,大多都是很成功的。市場上也充斥著大量的浮躁“藝術品”。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大約是因為中國,從上到下不過就是一片滋養虛假的土壤。所以中國現在的好多藝術家,生活之優裕,和中國“藝術”的“繁榮”一樣,超過了功比曆史上任何時期,超過了這個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度。

在此我自然沒有權力否認張曉剛的藝術。藝術的高下不是本文的論點。張曉剛是一個技能優秀,功底堅實的科班藝術家。不過他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精明的操縱市場“商人”。如果我們認為中國藝術市場隻不過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人際關係網絡,張曉剛不愧是穩坐於這個網絡係統的軸心。在張曉剛的周圍,充滿了追求“成功”的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這些追求“成功”的人,在中國非常“識時務”,很清楚什麽可以畫,什麽不可以畫。他們不但不會得罪中國政府,更深知如何取悅藝術商人,尤其或西方的藝術商人和評論家。成名之後,他們更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艾未未似乎是有點不同的人之一。他似乎還關心一些作為“藝術家”不該關心的東西。我對他不太了解,但根據我在網上看到的資料,他似乎是一個誠實的人,是在中國的藝術圈子內的“異端”,或者“不識時務者”。自然,這樣的人生態度在中國是隻會給他添“麻煩”的了。 

中國正處在經濟繁盛時期。許多人認為這是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所謂“盛世”。由於經濟,或者說平白一點,飯碗,是中國人民唯一的關心問題,所以“盛世”二字對很多中國人來說的卻是中國的當之無愧的代名詞。而藝術,無論是帶引號的藝術,還是不帶引號的,都似乎是對這個時代 – 這個人人都“坐穩了奴隸的時代”(魯迅語) - 的一個最佳的裝飾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