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自己不成器,就怪父母,這種人最沒有出息”

(2011-04-05 08:59:56) 下一個

“自己不成器,就怪父母,這種人最沒有出息!”前幾天和一個中國人不小心談到中國的兩代人關係,此人說了這句話。還有一次,在一個友人的吃飯,我感歎現在的父母在兒女身上花的心血很多,不像當初我們的父母,心思都不在兒女身上,友人的母親脫口就是一句:你是怎麽長大的?

大凡,中國的父母,隻要沒把兒女肉體打殘,或者逼成精神病,就可以被譽為“養育之恩”,老了後便“奇想天開,要占盡少年的道路,吸盡了少年的空氣。”(魯迅,“隨感錄·四十八”)。其實,育人不同於養豬養牛,絕不是給了食物養肥了後就可以任意宰殺的。養育兒女,是為了生命的延續。作為父母總是應該看到自己的延續的生命之花開得絢麗。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的用心栽培。栽培的最關鍵的“季節”,就是幼年。

這個兒童時期的重要性,心理學家都有研究,不用我在此贅述。而中國的父母,最不用心的,就是這個幼年期 - 或者交給自己的父母養,或者扔給保姆。等到兒女剛剛知事時,倒也開始用心了,可惜不是用心在如何保護生命的奇跡上,是用心在如何扭曲兒女的天性上。中國的好多父母,最懂得如何以自己的意誌壟斷兒女的自我。所以一般好多中國人長大後,如果沒有肉體上的傷痕猶在,心理上也是非常不健全的。

不但如此,兒女長大後,還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好多中國人童年幸福被完全剝奪,青少年期運氣好的話或許短暫享受一下青春,運氣不好就繼續被父母兩座沉重的大山壓在頭上,然後人到中年,又再開始踏上一條更為沉重的“報孝之路”。能力強一點的,或者被“養家了”的“孫子”,倒也無事,而受傷沉重的,或者情感脆弱的,便要在人生的各個站點上承受不同的“後遺症”。真是為了父母自己的一生就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絕不要夢想有自己的自由。

這些人帶著“後遺症”的人,在孝道的意識充滿了各個人的大腦的中國社會,就是被歧視的對象,就是那種“自己不成器,就怪父母”的最沒有出息的人。

是的,人一旦信了什麽東西之後,看問題就不再客觀了。信了基督教的,耶穌怎麽看都是上帝;信了孝道的,父母怎麽做,都是為兒女好。所以父母可以拿起鞭子,隨意抽打兒女,之後便是:你給老子趕快愈合,然後趕快給老子“出人頭地”。“出人頭地”之後榮譽還自然都是老子的。至於沒有出人頭地的,還有傷口都不能愈合的,就全是兒女自己不成器了。或者說,白養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Quarx 回複 悄悄話 the best practic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vs 'Child' may not exist in the world.

"中國的好多父母,最懂得如何以自己的意誌壟斷兒女的自我。所以一般好多中國人長大後,如果沒有肉體上的傷痕猶在,心理上也是非常不健全的..." - similar things exist in USA many families also.

plum8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很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