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
--- 兼說儒家的傳統意識形態
“虎媽”一炮打響後,對她能否代表中國人的話題,似乎是在她的養女問題優劣之外的另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很多人認為她本來是菲律賓華僑出身,又在美國長大,根本不能代表中國。雖然她本人自稱她的 “中國式”幾個字是用得很不嚴格( loosely ),但總體來說,她的文章和書給人的印象還是她認為自己是代表中國人的,所以才有很多中國人為之反思,才有了很多中國人為她的“代表”深感不平。
仔細想來,雖然在中國從來都有“黃金棍下出狀元”之說,但在現代的中國家庭中兩代人關係的確已經和以前大大不一樣了。由於獨身子女的出現,很多家庭對孩子非常寵愛(甚至作過了頭)。兩代人的關係平等健康的也比比皆是。那麽,這個現象是不是就證明了“虎媽”的方式不是“中國式”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麽是“中國式”。就像我們不能根據自己親眼見過的幾個美國家庭就斷言什麽是“美國式”一樣,一部分中國家庭的關係也不能代表整個中國家庭模式。那麽,什麽才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整體特征呢?我認為是在一個民族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意識,即傳統的意識形態。在西方占統治地位的是基督教文化傳統,以及科學的自由民主思想的傳統(這兩種思想在西方社會中既是矛盾的,又是互補的),而在中國,則是幾千年都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的單一儒家思想的傳統。
如果說儒家思想的實質是為了社會穩定為目的而設計的一整套道德體係,這個體係的社會框架(外在的“硬件”)就是把人定位在一個特定的社會和家庭位置中,所謂“三綱五常”。這個社會框架的確立使人永遠不能在行為上超出自己的社會(和家庭)位置所規定的行為範疇,是一種人格不平等的等級製。實現這個骨架的道德標準(內在的“軟件”),就是孝道。孝道的核心,就是晚輩對長輩的絕對服從。比如“紅樓夢”中賈政可以對寶玉施暴,而唯一能阻止他施暴的是賈母。如果賈母不出現,賈政就可以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打死而不被懲罰(試想如果賈母是 “虎媽”?!!!)。
孝道的動機,就是通過用一種從人的童年 – 即人認識的啟蒙時期 - 就灌之以“服從”心態的方法,達到使人馴服的目的。孝道是絕對不主張兩代人的平等的,雖然儒家經典中也有父母要愛子女的教訓,但絕大部分的內容,後人千注萬注的沒完沒了地引經據典的內容,都是教訓子女如何服從父母的意誌。
這套道德模式的曆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使中華文明在很早時就建立了穩定的社會結構,成為少數的文明古國之一,但副作用也是巨大的 – 它幾乎泯滅了中國人血液中的個性自我,使 “馴服”的性格成為中國人最大的個體特征,也使中國成為在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實行專製統治的國家。
儒家一方麵在道德上培養人的馴服,在另一方麵又積極倡導一種“人上人”的人生哲學 。所謂“人上人”,就是能夠“治人”的“勞心者”。如何才能成為“勞心者”呢?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從而“成器” – 成為在社會上有用並有地位的人。 “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兩句話充分體現了這個觀念的全部精神。
這個觀念在具體的實施,是從以“嚴教”為特征的家長製開始,到以“死記硬背”為特征的大中小學校教育(古代的私塾科舉製等)為結束。這套教育體係的“正果”,就是把人培養成一方麵在思想上毫無獨立意誌,另一方麵在技能上超群的“器”,以便能在社會上成為“人上人”。於是又有了“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之說。
由於中國社會關係本身就是被籠罩在單一的意識形態下的“治人”與“治於人”的社會關係,這個功利主義的觀念在中國人眼中便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自然規律”。“平等”的社會在中國人眼裏是不存在的。而對於中國人來說,也隻有在社會上成為了“人上人”之後,內心深處從小就被壓抑了的“自我”才可能得到釋放。所以,在這樣的心理(內在的)的和社會(外在的)條件下,功利主義的人生觀在中國社會大行其勢,不斷往社會的高層攀援的人生動機成了天經地義之事。
這,就是“中國式”的意識形態。在這種意識形態影響下的家庭關係,就是“中國式”的家庭關係。下一個具體的定義,“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就是在孝道的支持下,以家長的意誌壟斷兒女意誌為特征的不平等的家庭關係;而“中國式”的養育觀,就是不考慮兒女自我需要的“高壓型”“灌輸型”的養育方式。
其實孔子的個人的思想在這些消極的觀念之外還有很多積極的,但他的思想流傳在大眾意識形態中的這些內容,確實非常保守和落後的(注 1 )。
作為中國人,根本不需要去讀“四書五經”就能把握這個觀念的精髓,因為從家庭到社會中國人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耳濡目染,隻要自己的“異端認識”不是那麽成熟和堅定,個人的自我就會被這個環境所淹沒。
當然,很多中國人現在都不會嚴格遵守這一套方法(尤其是“黃金棍”的使用率早已大大下降)。如前麵指出過的,當今中國很多父母和兒女關係都是平等健康的。就是在古代,每個家庭也是不一樣的。我個人認為,這些做的好的父母,正是那些沒有真正受傳統文化影響的那部分中國人。這些父母和孩子“平等”,或是出於他們的天性使之然,或是因為開放的頭腦讓他們更能接受外來的思想,從而放棄傳統的觀念和態度。而由於這個“天性”和“開放的頭腦”並不是中國人獨有,而是人的自然屬性,存在於任何一個社會和國家中的(任何一個整體都會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樣,任何一個民族都會有他們的“異己類”),所以,這一部分優秀的媽父母,不但不能被作為“中國式”父母的“代表”,反而更是“中國式”父母的“叛逆者”。
所以,“虎媽”雖然來自菲律賓,但她的思想確實是正統的儒家文化的產物,她本人可能比好多中國大陸的父母都更有資格作為“中國式”父母的代表(注 2 )。“虎媽”的出名,讓一個在“中庸”的遮羞布遮蔽下的中國家庭關係得到曝光,使很多人意識到中國傳統理念在美國這個自由社會中“出頭”之後顯得多麽不“和諧”(注 3 )。
的確,愛麵子的中國人會感到大受傷害,但這個傷害之後,帶來的後果應該是積極的,因為,之所以感到傷害,就是因為認識到事情的荒謬,從而會拋棄之。而隻有徹底從中國人的大腦中拋棄這個扼殺人性的家長製,消除這個唯利唯名試圖的功利主義觀念,中國人的素質才會得到根本的改觀。
注 1 :個人以為,把中國的意識形態的一切落後方麵都歸罪於孔子並一定符合事實。與其說孔子的思想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的思維,不如說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選取了孔子為“代表”。
注 2 :很多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都比今天的中國更加遵守儒家傳統,所以很多這些國家的人都普遍抱怨今天的中國不再是以前的中國。
注 3 :在此筆者絕不是以“美國”為標準,而是以“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等觀念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