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虎媽”軟硬兼施的戰術 - 摧毀孩子的完整人格的最佳手段

(2011-01-15 17:02:28) 下一個


虎媽
(“Tiger mother” - Amy Chua, )出名之後,不但激起了軒然大波,虎媽的文章和書,也給人以非常矛盾的印象。有人罵她是monster (魔鬼), 也有人認為她是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孩子身上的盡心盡責的好母親。然而在我看來,她的看似矛盾的表象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一個被自己的父母徹底剝奪了自我的人所表現出來的雙重或多重人格。

在虎媽出來答記者問時(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7941),對問她的童年快樂與否時,她聲稱自己的童年是快樂的,聲稱自己至今都如何喜歡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等等。也許,她的這些回答會使很多“西方式”的父母吃驚,因為在“西方式”的父母看來,一個沒有自由的童年是不會幸福的。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一個從小就被剝奪了自我的人,永遠不會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是真正的快樂和痛苦 - 他們的痛苦與快樂,是以如何才能使別人產生她自己所預計的效果而定的:需要聳人聽聞時,他們可以大做痛苦狀;需要讓人羨慕自己時,又大做幸福樣。

虎媽的“這不準”“那不準”的教育方式,幾乎壟斷了孩子生活中所有的可以自己作主選擇的事項。這樣的結果,孩子將永遠不懂得自己可以有選擇的權力(當然“永遠”還是因人而異的,少數天生自我強大的人也不一定能被這樣的方式摧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最終忘卻自己究竟需要什麽,從而形成萬事都以別人的眼光為轉移的生存行為模式。這樣的人無論做出多達的社會成就,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幸福,因為所有的這些成就,都並不是出於自己的真實自我需要。所以這樣的追求,是如飲海水止渴,愈飲愈渴,愈渴愈飲。這也是為何“功利型”人格的人在仕途上永無滿足之日的原因。

虎媽還有一招 - 溫情攻勢。這比一味的嚴厲手段在摧毀孩子的人格自我上更有效。因為,在剝奪了孩子的需要之後,在孩子心靈受傷之後,“虎媽”更張開慈愛的雙臂,把受傷的孩子抱在懷中,讓孩子體會母愛的溫馨。這樣的行為,產生的是什麽後果呢?對大部分自我天生不夠強大的孩子來說,唯一的後果就是:我隻有犧牲自己的需要,才能得到母愛,才能得到快樂。於是,為了討母親喜歡,為了討別人的喜歡,這樣的人將永遠做別人看重的事,說別人喜歡聽的話。

所以,像“虎媽”這樣的人,此一時可以把孩子痛打一頓(此處比喻而已,並非指Chua真打了自己的女兒),彼一時又可以把孩子抱在懷中和孩子一塊兒痛苦流涕;今朝不讓孩子做這做那,明晚又給孩子買回他們最喜歡的東西;今天可以說出危言聳聽的言語,明天可以把自己打扮得低調。總之,他們會給被人產生一種很模糊不清,遊曳不定的人格印象,讓別人不知道哪一“格”是真的她/他。

其實虎媽自己都不知道。她的那個真正的
Amy,被她的那個姓Chua的父親在幾十年前就徹底抹殺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Quarx 回複 悄悄話 life is a journey. One may like different things at different age. "Push Kids" could be different focusing points to kids.

I suggest you study part of Scientology then get your questions answere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