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逸事19:校園“霸陵”--- 從美國式的“紅衛兵”看人的“從眾心態”

(2010-05-19 10:52:39) 下一個

 

今年一月十四日,一個年僅15歲的少女霏碧·普潤絲 (Phoebe Prince) 在家中上吊自殺了。此事在美國一時轟動,並引起了社會和法律有關機構的廣泛重視。

普瑞斯2009年秋天才從愛爾蘭隨父母移居美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遭受同學的排斥和欺負,以致不堪忍受而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普潤絲的案件還在調查過程中,已經有多名參與欺負她的青少年按成年人的名義被起訴。

普瑞斯是“霸淩”的犧牲品。霸淩(音譯加意譯詞,英文叫bully),是指在美國的中小學中一部分人恃強欺弱,尤其對性格或舉止不同的少數弱者采取排斥取笑,嚴重的甚至進行情感,語言甚至肉體傷害的風氣。霸淩作名詞用時,就是指這些稱霸作惡的人。霸淩的發生,一般是先由一兩個非常受“歡迎的”學生“頭目”出來逞頭,瞄準少數“異己分子”,然後煽動一幫同學聯合起來的對之進行人身攻擊。

受霸淩攻擊的對象,可以是性格內向的人,也可以是舉止與眾不同者(尤其是移民),或者是長相有些奇特的“不正常”者,甚至口音不同的。更不必說在美國現在最敏感的性傾向問題了:由於社會整體上對同性戀的恐懼,家長對到了青春期的兒女還沒有異性朋友的現象也是憂心忡忡,於是這種擔憂無形中鼓勵了大多數異性戀兒女的早戀行為。據我所了解的中學情況來看,青少年到了初中如果還沒有談戀愛(異性戀),在別人眼中就已經是“失敗者”了。這些沒有異性朋友撐腰的“單身漢”們不是被看成是同性戀,就是被看成“怪物”(freak)而遭受歧視。
      更不必說真有同性戀傾向的極少數了。前年
2月就有一名15歲的少年拉裏·金Larry king因其公開的同性戀傾向被14歲的同班同學開槍打死。

雖然像普瑞斯和拉裏·金這種例子仍然是極端的個例,雖然霸淩也不是在所有學校都是一樣的嚴重,但霸淩現象的普遍存在,確實是美國不容忽略的社會問題。

霸淩在美國的普遍存在,不是沒有社會基礎的。由於“社交”在美國這個社會實在太重要了,所以美國的家長們,對孩子們在學校中的生活中最重視的,決不是在中國家長心目中的功課,而是孩子們的合群與否。這個好處是使孩子性格開朗外向,長大後會有較好的出世社交能力,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就自己,壞處是忽略了孩子們對具有特殊性格的不同類型的人格的尊重。

美國的中小學其實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社交能力”,“合群與否”幾乎就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學生們拚命地壓製自己的“特殊性”,投合集體的興趣潮流。不難理解,這樣的環境必然導致了霸淩風氣的越來越盛。

霸淩的後果是嚴重的。據專家分析,霸淩的犧牲品承受程度不同的孤獨感,焦慮症和憂鬱症,嚴重者導致自殺行為。在英國劇統計每年都有1520例青少年因被霸淩而自殺(維基)。美國每年有50萬青少年試圖自殺,5000例自殺案例(http://www.jaredstory.com/teen_epidemic.html)。這些自殺的多是孤獨的憂鬱症患者,而霸淩和青少年的憂鬱症之間有著不可低估的關係。

 這種倚仗多數的勢力對少數人進行攻擊的現象,不能不讓我想起中國文革時代的紅衛兵。這兩種產生在看似迥異的意識形態下的現象,似乎應該是有完全不同的原因,但我個人以為兩者卻有著一致的內在原因:人性中的從眾心理。霸淩的現象,如果隻有少數一兩個“壞孩子”逞頭,沒有多人參與,就不會成氣候;而當初的紅衛兵,盡管有毛和共產黨的鼓動和撐腰,如果沒有紅衛兵自己的盲目從眾心理和仗勢欺人的心態,受害者遭受的苦難也許就不會那麽深重。就說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大規模運動,沒有多數人的盲目從眾熱情,也是不可能成就的。

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的著作“逃避自由”,個人認為是一本揭示人性“惡”的傑作。弗洛姆人為,人最畏懼的是“孤獨”(他在書中化了很長的篇幅從心理學的角度論證了人為何最畏懼孤獨),而避免孤獨的方式,自然是“歸屬”- 歸屬一個家庭,一個集體,一個黨派,一個國家。這就是“集體主義”。而“自由”,恰恰是和這個集體主義的觀念相反的。因為,人在自由的時候,無依無靠,萬事都得自己做出選擇,也就最感孤獨的存在。更“糟糕”的是,自由的人還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在自由的時候,很多人反而活得累,活得非常的不“幸福”。所以,出於對孤獨的懼怕,人要逃避自由;為了逃避自由,人是不惜一切代價投入集體的“懷抱”中,並在集體的名義下肆意妄為而不願(不需)承擔個人負責。

紅衛兵和霸淩,就是在這種心理下產生的。但這種“逃避自由”和“逃避孤獨”的心理造就的,決不僅僅是紅衛兵和霸淩,可以說,人類的每一次人為的災難 ---  二戰時的納粹,南京大屠殺,以及曆史上數不清的宗教迫害,等等 -- - 都離不開少數惡魔對這個人性之脆弱心理的利用。

     所以,雖然個性主義曾經是西方文明最輝煌的部分,但以中產階級為主導的美國社會,卻和共產主義時期的中國一樣,顯示了“群眾的力量”:壓製個人主義,排斥異己的思想和行為。在美國的這些霸淩們,如果他們是生活在中國的文革土壤上,他們就會是最積極的鬥資批修的紅衛兵小將。

當然,美國普遍公民的素質是大大高於中國,並且有比中國先進的多的法律製度,所以美國的“群眾的力量”還是非常有限的。應該說隻要美國製度不變,無論有多少霸淩,也不可能產生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那樣的社會災難。但反過來說,就連美國這樣民主法製的國家,也有像普瑞斯這樣無辜的少女被害致死,我們可以想象人的從眾心理帶來的危害之深。

從過激的愛國主義,狂熱的宗教信仰,到狹隘的民族自尊,甚至在“無辜”的青少年中的隨波逐流,等等這些集體主義的觀念或者潮流時尚,時刻都在吸引和誤導人的“從眾心理”,一旦沒有的到適當的控製,就會導致少數人的犧牲,甚至社會災難。所以,在任何時候,任何社會環境下,我們都應該懷疑並警惕這樣的心態,決不低估人之“從眾心態”可能帶來的後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知凡的評論:
謝謝知凡的評論。
上次談到道家的辟穀法,我後來想起來了,那位道長不是用的辟穀法,而是“胎息”法。
知凡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

“霸陵”其實是因為無知...普通人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就是笑話與自己不同的人...而不是與人一起笑, 是笑話他人的"弱"或"不同"...

應該是腦部越發達越懂得更多的知識, 但是年幼的孩子腦部無法做到如成年人, 但他們的身體特別是氣血充盈,精力過剩。。。

社會因為存在著各種年齡段的人群,包括各種文化教育信仰的影響,越不OPEN MIND, 越會出現各種形式的“霸陵”。。。也就是以一種認定的局限,否定其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