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逸事12:美國的“全職母親”

(2010-02-15 04:44:05) 下一個

--- 兼談中國兒童教育的誤區

我想多數人都會同意這個觀點:“男女平等”的意識和文明的進步成正比。也就是說,越是進步的社會,男女的社會地位越平等。在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的眼中,這個“平等”的具體的體現,就是女性從家庭事務中走出來,擺脫“家庭主婦”的身份。如此理解的話,美國就應該是“家庭主婦”徹底“絕種”的國度了。然而來美國後,可能很多中國人都會吃驚地發現美國的家庭婦女非常多。尤其在有了小孩之後,她們好多都停掉工作,在家全職帶孩子。

這難道是因為美國沒有男女平等的意識麽?仔細觀察我們也不難發現,美國的婦女普遍比中國人更受人男性尊重(至少在表麵上是如此),美國法律在保護女性方麵也很完善。那麽,造成美國如此多的“全職家庭婦女”的現象,原因是什麽呢?

我認為還是要從社會意識形態上去找答案。

美國人都有個信念:自己生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帶。美國的家庭,由於沒有計劃生育的政策,好多都不止一個孩子。所以如果要堅持這個信念,好多女性就不得不辭掉工作留在家裏了。很多職業婦女,在孩子生下來後的最初幾年,都基本完全“犧牲”自己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帶孩子的事務中。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了為什麽好多美國女性人過中年後再度返回學校當大齡學生。當然,留在家裏帶孩子決不是完全出於信念,更多的母親還是出於自願:以此為樂,一天不和孩在一起就過不去。

記得我剛到美國不久就接受了一次難忘的“文化衝擊”。當時認識一位 30 多歲的美國婦女辛迪,兒子 4 歲多了。我發現她對兒子非常關愛,在我得知她的職業是“護士”之後,我感歎道,有你這樣一個母親,你兒子真幸運。她當時馬上有點不安地回答道,哦,不,是我因為有了這個兒子才如此幸運。這句話讓我非常震動。因為,在我已經活了 30 年的人生中,我還沒有聽到過任何中國母親這樣說話的(當然可能中國人的“含蓄”也是原因之一)。

不是嗎?在我們中國人心中,孩子受到的教育最多的就是給父母添了多少麻煩。十月懷胎,母親生產的痛苦,生下來後自己什麽都不會做不說,還吃父母的用父母的。然後這不就欠了父母一輩子嗎?

漸漸地,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發現很多美國母親的確是出於感情需要而主動願意呆在家裏帶孩子的。和孩子在一起,對她們不但不是痛苦,還是一件“美差”,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中,決不能讓別人搶奪去。所以在美國幾乎見不到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代的。不但見不到這種現象,好多爺爺奶奶們想要和孫子在一起,還得征求兒女的同意(當然反過來,如果年輕父母要自己的父母來幫忙帶孩子,一般也隻能是暫時的,並且也不一定都是有求必應的)。記得我在畫肖像的時候(大多數的訂單都是爺爺奶奶給孫子畫像),有一次一個顧客看著我的畫,感謝了一番之後很得意地對我說到:我女兒很理解我,每周都讓我和孫子呆一整天(言下之意就是女兒為此要犧牲自己一整天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反觀我們中國人,尤其是海外的,多把孩子生下來後就交給自己的父母了,然後自己繼續為自己的人生奮鬥。這個在大部分的美國人眼中是很難理解的,甚至會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除了不得已被逼迫的情況以外,一個母親絕對不能和自己的嬰兒新生兒分開。一次一個半生不熟的美國人問我,“你們中國人是不是有傳統把剛生下來的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帶?”我說這其實也不是“傳統”,隻是很多海外的中國人的確忙不過來,不得不尋求幫助。雖然嘴上這樣說,但我心裏還是知道,這話隻有一半正確,因為也的確有些中國年輕父母並不完全是“被迫”把自己的孩子“出讓”給老一輩的。

我出國十多年,回國兩次,還注意到一個現象:中國街上很少看到小孩子。在美國隻要人群聚集的地方,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拖兒帶女”的現象比比皆是。當然,這個現象有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美國出門上街都有車,帶孩子方便。但不能不說,好多中國的兒童並沒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是原因之一。

美國的確是兒童的天堂:孩子們的笑臉,隨時都在證明這一點。從我個人的觀察,中美兒童的差別,決不在他們的衣著,玩具上,而是在表情上:美國孩子見人就笑,充滿靈氣,而中國孩子(包括好多亞洲孩子)一般不但不愛和人作目光交流,更少有笑臉相迎的。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了一個事實,兒童期的成長,是一個人的人生基礎。一個在有足夠的父母愛護(尤其是母愛)下長大的人,心理會比那些沒有得到父愛母愛的人更健康。所以我每次看到美國孩子們的機靈的笑臉,再對比中國孩子們相對沉悶的表情時,不由得想到這會不會是“全職母親”和“職業女性”導致的不同結果?

我很早以前讀過一本心理學家弗洛姆的書:愛的藝術。這本書對我的人生觀起了非常大的影響。弗洛姆認為,嬰兒在母胎中是一種“無知無覺”的,“混沌”的安全狀態,而人被生下來脫離母體後,就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孤獨感。所以,如果在人的初期,有了(父)母親的精心的看護,包括母親的身體接觸,撫摸,人的孤獨無助感就會相對減弱,人的心態就會更健康。這就是為什麽孩子最早的那幾年和父母在一起非常重要。

在 “全職母親”的照顧下長大的孩子,由於一生下來就得到了人最重要的東西 --- “愛”,他們在以後的成長中會有別人完全不具備的人格優勢。首先,他們不會貪婪,因為他們的情感儲存非常充分,不需要多餘的身外之物來充實自我;其次,他們比別人更自信,因為他們一生下來就被母親欣賞了一番,從一開始就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很有價值;再次,由於前麵的兩個優點:天然的滿足感和自信,他們的心理會更健康,對付生活不測的對應能力就更強(注一)。

而反觀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思維,兒童,尤其是幼年期,卻沒有這麽重要過。“三歲孩兒食兒不知其味”,指的就是這樣一種觀念:幼兒都是沒有意識的存在。所以,隻要幼兒有奶喝,有人給他們換尿布,成人就算是盡了責任。至於精神的培養,都是在他們懂事之後的任務了。

這也是好多中國人可能會反駁我的觀點的理由:中國的父母們雖然沒有在自己的孩子的幼兒期和他們在一起,但看看他們在孩子身上劃了多少錢!不過我會回答說:花所有的這些錢,比起在孩子最早的那幾年的關愛來,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即使沒有那麽多的身外之物,他們一樣的會活得很幸福。

是的,在對西方兒童心理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後,我堅持這個觀點:中國人在物質和社會地位上顯示出來的相對於其他民族(不一定每個民族,但至少和西方人)的更為貪婪的特性,是一種亞健康的心理狀態。這個狀態很大部分來自於童年的不安全感:因為從小就沒有被看重過,所以成人後就需要更多的物質和社會地位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是麽?我們中國人,雖然有老莊大談“與世無爭”,可我發現我們中國人爭得比誰都厲害。不但在國內,在海外也竭盡攀比之能事:從工資,房子,汽車,到孩子的穿著,教育,學校,等等。美國人呢?不是沒有虛榮的,但比較起來,好像更講究實際。比如說孩子的教育。中國家長把孩子送去學鋼琴的比例絕對比美國人多。其實說起音樂素質,中國人是比不過美國人的:西方人普遍比中國人天生更有音樂細胞(個人觀點,但很堅持)。但美國人一般決不強迫自己的孩子學鋼琴,也許一半是因為經濟能力,一般也是因為小孩子不一定都喜歡鋼琴。而中國人呢,稍微有點條件的,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弄去學鋼琴,決不考慮以後孩子會不會有發展,錢會不會白花。

好多中國父母,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的確付出了太多,以至於自己都沒有自己的生活,於是到了老了後就變得空虛無聊,兒女的回報又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寄托,完全沒有西方老年人那樣充滿自我的瀟灑。

由此,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在生兒育女上不能不反省兩個問題: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對幼兒期重要性的忽略,以及“男女平等”的觀念中對女性的一些天性(尤其是“母性”)的抹殺。美國的“全職母親”(注二),絕不是在“男女平等”這個觀念上落後的體現,而是西方人對人性的更深刻更準確的把握:男女平等,並不是體現在生理,體能,職業等具體能力上,而是體現在社會對女性的天性(注三)的尊重上。

所以,作為一個對“男女平等”的絕對擁護者,我對美國的“全職母親”充滿敬意!






注一:這些分析都是值得普遍性,不排除特殊性的存在。

注二:經濟能力當然也是“全職母親”的條件之一,但決不是唯一的。好多現在大陸的有錢母親仍然不願意“全職母親”。海外的中國人情況可能反而還好一些,全職母親開始多起來了。

注三:關於女性的天性(母性)分析,是普遍而言,不排除少數女性由於有其他才能和興趣而選擇不同人生的。所以我的觀點是承認普遍規律的同時,也尊重少數特殊性的存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2)
評論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mileymoon的評論:
個體的傳宗接代的確是一種狹隘。人的“親屬”觀念應該是從家庭到民族最後到世界。再說,人口的多少根本早就不是決定一個民族的生存能力的決定因素了。
smileymoon 回複 悄悄話 以偏蓋全- 以偏概全。對不住,趕快糾正一下typo,免得又有人以為大陸人不識字了。:))
smileymoon 回複 悄悄話 隻可惜居然有人以為mikecwu的思想觀念是代表了大陸人的思想觀念。這種以偏蓋全也是夠狹隘的。
smileymoon 回複 悄悄話 雲易,你別介意mikecwu 說的話哦。他是個延宗續代迷,最關心如何讓他自己的DNA永垂不朽,盡管他不時也會拿出讓中華民族隊伍壯大作借口(看看他寫的眾多博文就知道了。)一位在中國廣西支教,視學生為生命的德國人說“要是一個人把他自己獻給他自己的孩子,那他的孩子就是他的後代;要是一個人把自己獻給這一群孩子(學校裏的),那這一群孩子就都是他的後代。”雖然特蕾莎修女沒有她自己的親生骨肉,但是她的後代何止百千。她的愛與精神會被傳唱,銘記。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kecwu的評論:
“但目前發達國家人口都在下降,如果中華民族不下降反而上升,正好填補這個空缺,對全人類是有巨大貢獻的.”

地球就隻有這麽大。中國人多了,別的民族就沒有空間。這個行為究竟是如何給“全人類”呢?還是在你的詞典裏,“全人類”=“中國人”?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雲易的評論:我們應該和大家和平共處.但目前發達國家人口都在下降,如果中華民族不下降反而上升,正好填補這個空缺,對全人類是有巨大貢獻的.
華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雲易的評論:從大陸來到發達國家的許多人士,充其量無非是搭上了物質文明的順風車,而實質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仍十分的腐朽,落後,甚至是愚昧。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kecwu的評論: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民族都持你的觀點,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和平。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雲易的評論:
中國目前隻有世界人口18%,還不到1/5.清朝時代中國人口占世界1/3.中國人口在世界比例一直在下降.這是中華民族的失敗和悲哀.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kecwu的評論:
恩,我還不太懂這個理論。覺得怎麽講中國也占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啊?土地占了多少?我總覺得人多還是負擔。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雲易的評論:中國人滿為患是假象,中國人口密度(人均可耕地,不算新疆西藏不可居住區)和歐洲相當,比日本韓國多多了.交通和住房的發展是解決擁擠的唯一方法.巴西可耕地和美國相當,人口比美國少,但比美國窮,裏約和聖保羅住房交通和中國一樣擁擠.

西方一直擔心中國人口多,力量大,危險他們,所以他們一直宣揚中國應該減少人口.中國自我減少人口,是中了西方削弱中國的計謀.

就算中國人多,中國人在美國不多吧?隻有%.那麽中國人在美國不僅不應該減少,應該增加才對.你說是不是?
三月的天空 回複 悄悄話 真愛首先表現在對孩子用心,會盡可能的關心孩子的一切,而對孩子不同階段的個性了解應成為用心媽媽的必修課。隻有這樣媽媽才能更好的與自己的孩子溝通,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給孩子最需要的關愛。一個不了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母親很難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孩子不僅僅隻是需要玩伴而已。他需要父母合理的教導和指引。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三月的天空的評論:
"全職媽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才是稱職的。"

這當然是如虎添翼。不過,我倒覺得對孩子的真愛是第一重要。有了這個真愛,其他的有了當然好,沒有也不為過。
三月的天空 回複 悄悄話 兒童的技能學習和身心的發展所需的理論知識是相輔相成的,起互相促進的作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會的技能和身心發展的特點都不一樣,需要全職媽媽去用心了解,幼稚園老師隻能照顧到簡單技能的培養,對自家孩子的獨特的身心發展的教導還是需要全職媽媽的用心載培。全職媽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才是稱職的。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kecwu的評論:
“種群發展是馬拉鬆,必須以不累的速度來跑,必須堅持一種能夠撫養3個以上孩子的生活方式.隻考慮這一代而不考慮後代的發展,是在以百米衝刺來跑,是不可持續的:這一代也許比別人有錢,但後一代人少了,或者沒人了,還不是被別人超過?”

你說的這些我還沒有考慮到。我隻是感到我們中國人早就人滿為患了!還需要生那麽多孩子嗎?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oobusy的評論:
"但是很多時候專業幼兒教育者更會教。我曾經試圖教自己的小孩一些東西,但是教幾次都教不會。她的老師很快就教會了。"
你的觀點和全職母親並不衝突。當全職母親的作用不是在要教會兒童的技能,而是讓兒童得到更多的母愛,建立健康的心態。你說到別的地方去了。
unconditional love當然是最重要的。我說的要當全職母親的觀點都是建立在愛孩子的基礎上。變態母親不再我的討論範疇(封建時代的兩代人關係自然是不健康的多,我在對孝道的批判中提到過)。如果不愛孩子,最好不要生孩子。如果虐待孩子,就不但不能全職,還要被剝奪撫養權。
三月的天空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同意你的觀點,不過做為全職媽媽一定要努力的多提高自己關於幼兒心理和生理方麵的書,孩童有很多自身的特點需要用心得媽媽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模式,陪孩子不是簡單的放手,簡單的玩遊戲。全職媽媽需要足夠的育兒常識,才能充分體現全職媽媽的職業價值!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雲易的評論:是的,少數人選擇不生育是不會影響整個種族的繁衍.社會大,各種人都有:選擇單身的,選擇做丁克的,選擇同性戀生活的,加起來大概有15%人口不會生育.這就需要主流社會家庭生育3個以上才能維持人口穩定.如果主流意識是2個孩子就夠了,加上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這個族群就在往消亡路上走.

種群發展是馬拉鬆,必須以不累的速度來跑,必須堅持一種能夠撫養3個以上孩子的生活方式.隻考慮這一代而不考慮後代的發展,是在以百米衝刺來跑,是不可持續的:這一代也許比別人有錢,但後一代人少了,或者沒人了,還不是被別人超過?
toobus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
我同意你的意見,作者太多偏見。作者有沒有統計數據說明全職媽媽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更成功,更快樂?如果沒有的話,那麽整篇文章都是作者想當然的推理。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媽媽當然要盡量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但是很多時候專業幼兒教育者更會教。我曾經試圖教自己的小孩一些東西,但是教幾次都教不會。她的老師很快就教會了。
教育孩子和任何事情都一樣,也是一種專業技能,不是說因為你是父母,就一定能做好。不合格的父母多了,我還不包括那些對孩子negligent or abusive的。
父母對小孩的態度,unconditional love比僅僅花時間和他們一起重要。舊中國女人都是全職媽媽,那時候孩子不是一樣有博主說的問題?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kecwu的評論:
謝謝你的評論!
不完全同意你的“絕種”說。少數人的選擇不生育是沒有關係的。隻是“婦女能頂半邊天”成了一種普遍的意識形態以後,的確會影響一個民族的生存質量,人格素質,等等。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好.我們家就是妻子作全職母親.人類本來就是這樣安排的,男耕女織.男性不可能生兒育女,女性放下生兒育女去和男人在職場上爭,誰來延續後代?很多人目光短淺,隻看到這輩子賺錢,沒有看到生命延續和擴大的重要.注重生育的民族才會延續,為了錢(美其名曰事業)而不要或者少要孩子,最後結果是絕種.

不過,"西方人普遍比中國人天生更有音樂細胞"是錯誤的.西方人和東方人在天賦上沒有多少差別,而且有統計數據證明東方人學音樂學生中Pitch perfect比例比西方人多,我在NPR一個節目中聽到的.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希望作者能以更公正客觀的態度去比較中西教育,而不是帶著偏見的有色眼鏡去看事物,做出你文中那樣武斷偏頗的結論。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曾寧的評論:
感謝樓下各位!
曾寧 回複 悄悄話 難得一見的好文!!!
shinemei 回複 悄悄話 好文!Ding!!!
真真國女兒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多謝分享!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goodday的評論:
你說的對。婚姻不是自己的選擇,生孩子都更不是自己的選擇,所以也更都談不上感情了。孩子生下來,自然就是自己生活的“絆腳石”,等孩子長大了後,可以和孩子們交流了,才開始有幹點感情。情況好的,亡羊補牢還來得及,情況不好的,兩代人就是一輩子的“感情鴻溝”,靠“孝道”維持。
不過,現在的中國人開始漸漸注意這個問題,好像還是有所好轉。
agoodday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傳統上生養孩子是為了“養兒防老”,說白了就是一種長線投資。因此,對孩子的所有權才是最重要的,而孩子在心理情感方麵的需要則是可以被忽視的。更何況,不少國人的婚姻本身就是出於功利的目地,這樣的父母怎麽可能對孩子有感情呢?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NR的評論:
yes i agree that it is not a simple issue.
JNR 回複 悄悄話 i think it's more complicated than you analyze it in here about full time mom in the States and in China...
雲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zi的評論:
感謝鼓勵和支持!
mizi 回複 悄悄話 難得的分析深刻、理性的好文!Can't agree more!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