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易的思考

一個以思考為娛樂的人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逸事11:閑聊美國的“衣食住行”(續完)

(2010-02-11 13:44:09) 下一個

4。行(汽車)

 

      美國毋容置疑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國。在除了大城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區,汽車都是生活必須品:沒有汽車,就等於沒有腿,寸步難行。

在美國出大城市以外的地區,如果說“一人一車”稍微誇張了一點的話,“一家一車”又嫌太保守,因為夫妻一般都得一人一輛車。至於孩子,就是具體情況軀體分析了,家境好的,成年的孩子們也有車。所以,大多數地方都基本上“車口”與“人口”數量很接近。由於是地廣人稀,公路上一般是隻見車不見人。到了聖誕節消費高峰期間,商業購物中心的停車場,就是一派“車山車海”的景觀了。

    
    
美國公路係統非常發達,幾乎任何一個偏僻的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高速路通達。路況也都很好。據說美國的高速州際公路(interstate)主要是在二戰期間修建起來的。州際公路都有很規律的編號:所有單數號碼的路都呈南北走向,雙數的為東西走向。路牌也非常科學。隻要你小心看路牌,一般不會迷路。

在美國開車,不能不提美國的交通次序:非常嚴格。大概由於美國一方麵是法製國家,另一方麵人們也懂得這個道理:汽車是交通工具,同時也可以是殺人工具,所以美國人普遍非常遵守交通規則。習慣了在美國開車的人,在中國大陸可能會有些障礙:太危險了!(不過,更危險的可能還是習慣了在大陸橫衝直闖的行人,到了美國不看交通燈指示和汽車“同行”的情況。因為美國的車,都習慣了在沒有行人的情況下行駛,速度都很快,突然闖一個人進來,會使開車的人手足無措,很容易出事。)

 

美國人在16歲以後就可以申請駕照。駕照在美國基本上就等於身份證。在美國考駕照非常容易,隻要你通過筆試和路試就能拿到駕照。筆試和路試都隻需交很少的費用(記得我第一次考筆試教了15美元。路試好像也是這麽多。十年後更新駕照也是一樣。當然,各州規定不一樣,大城市費用稍高一些,考試也嚴格一點)。有專門的駕駛學習班,但大部分人都自己找熟人朋友幫忙了。路試在大城市嚴格些,要上街考試,小地方就很隨便一些(記得在我考路試的地方就是一個象是操場一樣的空地,上麵擺設了一些必要的障礙物而已)。

路試雖然對技術要求不太高,但對規章製度上卻非常嚴格。我聽說過一件事:一個中國人去考路試,上車坐好以後,試試座椅,調一調後視鏡,然後就開始發動汽車。可就在準備踩油門的時候,考官就叫他“下課”了,下次再來。原因是沒有係安全帶。在美國,安全帶永遠是上車坐好之後的第一件事!

中國人開車有句話,“寧停三分不搶一秒”,在這裏如果講究這個要領就多半要被罰了。因為在這裏是“該走就走,該停就停”。紅綠燈路口就不用提了,在沒有紅綠燈的交叉路口,一般是繁忙一點的路就沒有停車的標記,而交叉的那條相對冷清一點的路才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沒有停車標記的路上開車到了路口也不應該減速,更不該停下來。

 

美國的交通警察非常多,經常都在高速路上抓超速的人。一般美國洲際公路在出城之後的的時速是在65英裏(大約110公裏)左右(少數地方又高達75英裏的)。好多中國人出於對美國的高速路的欣賞 --- 視野開闊且風景優美 --- 覺得不超速就對不起這麽好的路,於是喜歡“開得猛”。不過久而久之吃幾張罰單以後,就不敢再那麽“欣賞”高速公路了。

說道交通警察,他們和一般的警察一樣,“警惕性”非常高,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特別要注意的事項是,開車被警察叫停之後,千萬不要走出車門,而是要坐在車裏等警察走過來。警察來了之後仍然不能開門出來,而應該是先打開門的玻璃窗,聽警察問話。在此期間都必須一直坐在原位。這大約是因為美國是持槍國家的緣故。想想在公路上隨便扣留一輛車,誰敢說車主會不是持槍凶犯呢?

我在美國開車因各種原因被警察叫停已經無數次了,但第一次被警察“抓”的情景,如同一部驚險動作片,至今難忘。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夜,我教一個新來的中國同學開車。由於當時已經比較晚了,我就偷懶,沒有帶他到應該去的空曠一點的地方,而是在公寓附近的街道上學習開車。大約是我們的“鬼鬼祟祟”的動作引起了一個警察的懷疑,於是他就跟在我們後麵,過一會兒後又亮起了警燈示意我們靠邊停車。我當然非常配合地轉彎到了一條清靜的小街後停了下來。看到警車在我後麵停下來了之後,我就迫不及待地開門出來想給警察叔叔認錯。哪知警察見我從車裏出來了,一下掏出槍對著我高聲嚷嚷起來。我當時的英語聽力有限,根本不知道他說些什麽,隻是從他兩手持槍又不斷地朝我的車比劃的動作看來,大概是要我回到車裏。於是我坐回到車裏,茫然不知所措地靜等警察過來。大約過了好幾分鍾這警察才走過來了。我想這下我該出來聽他問話了吧,可剛一開車門,這警察又後退一大步,兩手持槍對著我。我又隻好退回去。終於,這警察在打起手電筒觀察了很久之後看出我們是學生,才走過來要我開窗,然後開始“訓話”。此時我才發現又有好幾輛閃著警燈的警車過來了。原來是這個警察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凶犯,害怕自己對付不了,呼救了“援軍”。當時整個場景就像是電影裏麵的警燈閃爍不休的作案現場!這些“援軍”在旁邊觀察了一會兒之後,發現“凶犯”已被“製服”,便無趣地離開了。“抓獲”我們的那位警察在同伴們走後繼續滔滔不絕地對我們“訓話”,最後終於發現我們的英語水平可能連他的中心思想都抓不住,於是斬釘截鐵發音清晰甚至有些氣急敗壞地說道:Go Home!(回家!)

 

美國的生活用車,簡單地說有這幾種:小轎車,跑車,越野車,卡車,麵包車。小轎車(sedan)最為普遍。男性多開跑車和卡車,女性喜歡轎車和麵包車。麵包車主要用於有孩子的家庭。還有一種車叫RVrecreation vehicle),是一種可以在裏麵居住的車。自己擁有這種車的人不多,但可以租借。很多人長途旅遊就租一輛這種車,走到哪裏就住到哪裏。

汽車不但是美國人的交通工具,還是美國人顯示自我性格的手段。一般性格粗狂的多開卡車,或者越野吉普;有錢人覺得自己身份高貴的,就開名牌車。還有喜歡古典車的,專門收集“老爺車”。每年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老爺車”的聚會。

除了車本身能夠反映出車主的性格身份以外,還有很多人喜歡在車上做一些裝飾以顯示自己的品味或者生活態度。美國人熱愛體育,大都有自己喜歡的球隊。很多人就喜歡在車的一些零件上裝一些這些球隊的標誌:如車後麵的備用胎,方向盤,等等。還有的幹脆貼一些標語口號。英語中有一個詞叫:bumper sticker,就是指貼在車後麵的標語。這些標語不一定是政治的,大多數是反映生活態度的一些格言。有一句很流行的bumper sticker:耶穌,請你把我從你的跟隨者中救出來吧!(Jesus, save me from your followers!)以下使我自己看到的印象深刻的幾個bumper stickers:

一個優秀中學生的驕傲母親!

真的女人開卡車!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麵都有一個女人,而每一個成功的女人後麵是她自己!

 

依賴於汽車的生活方式的卻有不少樂趣,但也有很多不好的方麵。在這個以車代步的國家,發胖的人越來越多,不能不說是和汽車的關係密切。中國人雖然不去健身房,但每天不是騎自行車就是走路,所以身材都基本過關。而美國人是在家坐著,上班坐著,出門也坐著,不斷增長的腰圍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

如果說在大陸判斷基本物價的高低看大米的價格就可以略見一斑的話,在美國看汽油價格也可以有同樣的效果。最近幾年美國的經濟下滑,油價飛漲,讓美國的中產階級吃盡苦頭。

由於美國消耗了世界上最多的能源,對能源的依賴也導致美國很多政治問題,於是很多政治家媒體都開始宣傳為節約能源而改變生活方式:比如盡量少開車,或者不買越野車等等。但這些觀念在城市比較好實現,在鄉村地區就是很難做到了。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的一部美國老影片“畢業生”,主角本傑明問他的中年情婦羅賓遜夫人她的第一次性愛經曆,當他發現情婦的“第一次”是在福特車裏時,興奮地反複念叨:啊,福特!福特!

是的,美國人的車,消耗了世界上最多的能源,也消磨了美國人的人生 --- 旅遊,工作,聽音樂,流言蜚語甚至做愛。。。

美國人的故事在車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