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
歧視的邊界
歧視,顧名思義,就是瞧不起的意思。英語中這個詞 Discrimination,是區別對待的意思。所謂區別對待,就是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其實,抱有歧視他人的態度的人,往往在另一種人麵前又是唯唯諾諾,畢恭畢敬的樣子。所以,英語中的這個“區別對待”的意思,似乎更準確地解釋了這個行為模式。
很多人容易對“歧視”這個詞產生誤解,認為對人對事有消極的看法就是歧視。比如說隻要認為黑人智商低,就是歧視。其實不然。任何一個種族,都會有自己區別於其他種族的特點,這些特點可能是積極的或優秀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或者落後的。我們對任何一個人或一族人,都有權力得出,也不可能不得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黑人。黑人普遍來說的確不喜歡受教育;黑人在美國的犯罪率的確高出於白人或者其他種族的人;黑人總的來說智商就是偏低。這些都是事實,這些結論都屬於理性的判斷。再比如中國人,普遍舉止粗俗,缺乏教養,不愛衛生。這也是事實。對事實的了解並非歧視。再進一層,如果因為黑人智商相對低下,那麽隻要見到一個黑人,就認為這個黑人智商一定很低,這算是有點歧視的味道,但嚴格說來還是不是歧視,而隻是一種不完善的判斷而已。因為它還製定留在判斷上,沒有上升到具體的行為態度上。再走遠一點,如果認為每一個黑人智商都很低,並由此就認為他們在人格中的低級者從而可以蔑視,可以不尊重,不應該享受其它人種所享受的一些權利,這,就算是跨進了“歧視”的邊界。
所以,歧視是這樣一種態度:它把人類的外在屬性,文化程度,膚色,名譽,智商等等視為人格高下的尺度並予區別對待之。對一個種族的特性的認識,是思想;對一個種族包括其所有個體都采取蔑視態度,就是歧視。當然,思想是態度種子,但思想並不一定就導致歧視的態度。就像上麵局的例子,一個人可能認為所有的黑人都智商很低,但如果他/她不把智商低作為歧視的理由,這個人就不會去瞧不起黑人。曆史上很多主張種族主義的思想家並不都是種族歧視者,而種族主義者(如希特勒)也不能劃歸於思想家之流。
在此,我不得不提一下種族主義。種族主義思想在二戰前曾經在學術界作為一種人類學(anthropology)的流派而流行一度。這個流派的基本觀念是各種族的性格特征之差異歸因於與該種族所處的自然環境,如氣候,生存方式,飲食等等。此觀念與進化論的關係及大,認為有適度挑戰性的自然環境是優秀種族的產生的根本條件。這個“適度”,是指既不太舒適又不太嚴峻自然條件。因為太舒適的的自然條件會導致人種的懶惰,太嚴峻的太有挑戰性的自然條件又會導致人種的滅亡,而適度的挑戰性最易於形成堅強的民族品行。這個理論在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時期也曾經很風靡,影響了那一代文人,也是當時的文人反省中國文化落後的原因之一*。本來,這個思想觀念隻是一種學術思潮,結果後來被獨裁者演變成了政治態度,成了納粹對猶太人的滅種屠殺的理論根據。所以二戰之後,西方國家把種族主義列為了禁忌。於是人們對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看法隻能包藏在心裏,一旦吐露就會被扣上種族主義的帽子。
其實,如上麵我已經提到的,歧視,是和擁有什麽思想沒有太大關係的。人之所以要歧視他人的真正原因,是要拿一些外在因素,如地位,學位,種族等等來肯定自己的優越,而之所以要肯定自己的優越,就是由於自己的優越還不夠充分,需要看到別人的不優越來證明之。所以,任何一種歧視,都是自卑的產品,而不是思想的結果。
我以為,人類在種族之間和階層之間的區別是既成事實。至於這些不同的特性孰優孰劣,是很難斷定的事情,或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對這個差別的理性判斷,和拿這個差別當籌碼來歧視他人,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換句話,就是說一個對種族,等級或人類的其他群體差異有深刻認識的人,也可以同時是一個尊重他人的,沒有絲毫歧視態度的人。隻有那些缺乏理性和自尊的人,才會借別人的思想之果,跨越歧視的邊界,成為一方麵歧視人,另一方麵又被人歧視的人。
*參見孫隆基“曆史學家的經線”。
09.25.2007 Durham, 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