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懷

本名李國參,生於一九四一年陰曆十—月初四,年輕時當海員,在美操廚三十五年。曾出版散文《都是回憶的滋味》、《鄉土情懷》;小說《被遺
正文

小說《寒山寺春畫》(4)

(2007-05-30 17:42:45) 下一個


  那年,女人領著這個小孩來到了玄清寺,她的故事猶如遙遠悶雷迴盪釋通師空靈裏,擊破了隱埋她心坎深處那個人生絕密,令她又看到了平生那個憾事,虛虛不實的禪境也變得真實起來。
  女人領小孩進山來,那是善緣之始。
  女人與孩子午後踏進玄清寺,捐過香油錢後,她請求釋通為她兒子看相指點迷津。
  「小小孩子何用看相。」釋通告訴女人。
  「我兒缺慧根,需要師父指點迷津。」女人坦白相告。
  「慧根有無卻藏於相格,天生自成,沒有迷津可言。」釋通還是禁不住看望站在眼前的小孩,瞳子映不出小孩相貌的真實,快高到肩上來了,她猜想。
  「就是請師父開個竅呢。」女人說。
  「慧根需開竅,這話有理。」被女人一句話,釋通也似慧根被點破,覺得與母子有緣。
  「師父說到我心結呢。」女人說,潛然流淚了。
  「施主此言有理,心結宜解不宜結。」釋通道。
  「謝謝師父。」小孩子清亮的童音傳來。
  聽到豐厚的童音,釋通樂津津看望小孩,心裏充滿親切感。修行快十載,玄清寺少有孩子踏進禪境,這善緣該珍重啊。叁歲定八十,這小孩慧根深厚,天生自成。我,我怎麽哪?今天竟結了這善緣。就這樣與女人對座下來,聽她說起母子情懷:母子是單親之家。那年,女人四十歲仍未嫁,她到孤兒院領養了這個小孩,取名平安,從此母子相依為命。今年叁月,女人老病複發,經醫師檢驗,才知患了子宮癌末期症。
  「生死無常,也隻能聽天由命。嫂子,妳節哀纔是。」釋通隻能安慰女人了。
  「隻是可憐我孩子,我未知何去何從?」女人悲哀的哭起來。
  「施主別哭,我今生與妳兒子有緣。」釋通也不知哪來的心思,慈悲地說道:「我願收小平安為徒,妳說怎樣?」
  「謝謝師父?」平安母子跪在眼前了。
  「施主,能讓我親抱妳兒子嗎?」釋通忽然這樣懇求女人。
  「孩子,快謝謝師父,讓師父親親。」女人悲喜交集。
  「讓小平安叩拜師父。」釋通聽到小孩這樣說,眼前已跪伏他的身子了。
  「你我結善緣,我要親親你。」許是心血來潮的緣故,釋通師也矮下身子來扶住了小孩。她說:「將來我與徒兒相依為命。施主,能告訴我小平安身上有何特徵嗎?我雙目不能清楚視物,但願彼此心靈相應,他相貌特徵相印我心,我纔心心相印,知他如我心。」
  「我心領神會師父心意。」女人拭淚道:﹁師父慈悲為懷,我死也暝目。……這孩子相貌白靚,雙眼也精靈,但不愛說話。他頸背有顆黑痣,也有塊紅胎記。﹂
  「噢!黑痣、紅胎記!……」
  那句悶雷由遙遠處響起,經過心坎深處,流漾漣漪,令釋通又記起那個平生憾事。她垂下了臉孔,伸開雙臂欲去抱起小孩的臉孔。
  那年平安十歲不足。光陰荏苒,平安已是十叁歲少年郎了。
  這天,平安一早就在寺門掃地,遠遠就望到有人登石階上來了,他馬上進覺悟齋去報告師母,說有香客到了。
  這麽早就有施主進寺,少有的機緣呢。釋通臉上洋溢喜色,朝平安合什行禮,又撫撫他頭皮,然後說:「小平安,難得清早有香客進寺,請施主進來,師娘在殿上恭候。」她心裏也暗思:施主專誠拜訪寺山,何方神聖?抑是舊識故人?方家先生踏進寺山妙境,非尋常之輩呢,也與禪境暗合罷……看望平安已踏過殿前天井,朝月門走去了。瞳子矇矓,但覺空氣清冷,深秋山色淒迷。風打月門吹來,捲動小平安袍腳,她感覺微寒也像直透肌膚。我的親親小安,為何不披外套出去呢。已經聽到腳步聲,來人越過天井了。
  「釋通師父早。請原諒我打破寺院清規。」釋通望到了平安身後一個瘦長黑影趨前行禮了。
  「方家先生免禮。」釋通趨前還禮,她看到來人背上還掛長型行囊。「小小寺院何言清規。請先生進殿,小安,請代先生拿下行李。」
  「謝謝釋通師父。方家遠道而來,專誠拜望師父,師父請。」釋通望到來人又合什施禮了。
  「免禮。」釋通連忙還鞠躬禮。「請問先生寶號怎稱呼?」
  「在下香港人,不在香港居;雲遊四海,人稱火頭將軍。」來人這樣說,並沒報上名號。
  「噢,火頭將軍!」釋通心裏不禁驚奇。她微翕雙眼,已用慣常的心眼視照眼前稀客了。「將軍先生,本座雙目失明,難明是誰,請問您是本座舊識?還請將軍先生多多包涵。」
  「有緣千裏而來,在下與釋通師早就有緣。」
  「玄清寺與眾生施主有緣。謝謝先生千裏而來,玄清寺榮寵呢。」聽將軍先生一蓆話,釋通心裏愈奇了。
  
師徒兩人領客人進了寶殿,釋通師還是捺不住心裏疑惑,命平安為客人泡茶進座,她則為自己點了香炷,上神壇祭拜了。(為何不通姓名呢?他到底何方神聖?)正要由神壇下退出,卻被客人的身體檔住,她心裏有些赧然之感。
  「釋通師父,請恕在下無禮。」來人說,退了兩步。
  「無禮亦非禮。」釋通有些不悅了。「還是請將軍先生棄別號賜本寺貴姓芳名。本座也是平凡人,願與施主坦誠相見。」說罷,她深深鞠躬了。
  「情至之禮,在下受不了。在下罪過罪過。」來人亦以禮相應下來。﹁請問釋通師父俗家之名怎稱呼?﹂然後他說。
  「先生此問緣何?」釋通師如墯五裏霧中,愈捺不住心中驚異。
  但見眼前貴客一個拜倒,雙膝拜跪蒲團上。他由蒲團上仰起麵孔時,癡癡呆呆怔怔忡忡望?釋通師。情景也是這樣發展下來,釋通師的瞳子感覺迷惘。她撚動念珠,指掌微微顫顫。在虛實不定的視覺之間,貴客舉起雙手扶住她。她和他都滿懷心事,驚搗了玄清寺的祥和氣氛。踏過山門進來,這幅禪境實在不可思議。對貴客來說,他早就想告訴她來自何方拜寺為何?但他都壓抑住了。人間晴雨風霜,我踏山進寺,已乍然虛度方外十年光陰。怎奈人間有情也無情,十年尋覓問休咎。我冷酷無情。於今初望情緣舊愛,天命使然罷……
  「方國珍。我是楊德功啊!」他終於藏不住這齣人間絕密,已到揭幕時分了。
  「為什麽是楊德功?你真是楊德功!」楊德功在心眼映照裏,故事在瞳子裏蠢蠢欲動,又何緣迷離迷亂。
  「我對\\方國珍萬分負疚,罪該萬死!」
  「唉唉,般若波羅密多爾,我渡苦厄萬千重,為何棄我如斯……」釋通不為自己合什,為她方國珍的紅塵俗世合什。
  故事發展下來,方國珍抱住徒子平安,師徒倆伏在楊德功麵前,竟哀哀慼慼哭起來。楊德功惘然相望。而徒子平安呢,則滿臉茫然,成了玄清寺這幅禪境最奇妙的點綴。故事快到末尾了。故事末尾則牽連這個情節:夕陽西下,釋通被徒子平安挽扶來到寺院前山。楊德功抱琴跟在後麵。叁人沿山道踏草而行,已攀上巨大的青石盤了。叁人盤坐青石上,坐看寺山景色,最是一番情景。
  一隻黃雀從石隙裏疾速飛出,飛越釋通師父顱上,掠過芒叢朝山野飛去。一陣海風吹來,捲動了釋通盤腿上的袍襬,反朝她光顱上罩下來,也把她眺望山景的感覺也籠罩。黃昏夕照不見,心眼變得一團幽黯。她慌忙扯下袍襬,羞赧也似低垂臉孔。心如深潭,被這陣海風驚搗,她羞赧的心神微微顫顫。她低垂的顱光在夕照殘暉下,透發一抹青色,臉腮塗一層暗淡光彩。她感覺徒子平安坐住她的袍腳下襬,不讓山風吹捲。她也感覺楊德功一直凝望她,因之心跳得情不自禁。
  「國珍,把臉抬起來,讓我看個親切。」楊德功悄聲道。
  「俗世之情已盡,為何還要尋覓?」釋通慢聲相應。
  「情未了,尋尋覓覓都是情。」
  「我心碎情碎都為誰?」釋通師感覺自己的話顫抖。她多麽渴望告訴他,她心碎且顛沛流離的人生情景。
  山下海波平靜如昔。十年風雨洗滌心裏情愫。楊德功呀,你十年江湖飄泊為何?玄清寺十年風霜雨露,我朝朝暮暮聽經曲,怎奈紅塵心事難除卻。你尋蹤追影皆為我,我冷卻塵事又為誰?還有那幅前世今生《寒山寺春畫》為誰?……釋通師抱住了徒子的頭臉,情不自禁的靠攏懷裏,滿懷的救贖之情也滿懷了愛。倘若不是那年母子情懷,玄清寺也難結人間母子善緣,還原我遺憾的紅塵往事,你楊德功怎知我心呢?我告訴他嗎?……
十年江湖緣於舊夢。思想當初,我不該離妳遠走他鄉,江南江北到處流浪。怎奈在妳家一別走天涯,已虛渡我十幾年光陰。國珍,妳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我參拜北鬥星,追尋妳在天方何處。都為少年意氣,都為放逐人間之情?我於汪洋為家,望星鬥依然南柯大夢,都恨我飄忽離亂。國珍,那年北國冰封,妳我列車飛馳,妳手抱琵琶吟哦。那年︽寒山寺︾,妳的琵琶與畫軸化為灰燼,我怎能忘懷啊!我來香港,天涯處處覓芳蹤;腳跡春泥都有怨,我心繫一生心田,羅香夢究竟何端?於今越過青春時光,越過滄海桑田,歸咎寒山寺聚散根緣,我怎能放棄妳啊!……
  夕照。釋通師看望夕照。在夕照裏,叢叢山草芒蘆隨風飄舞,在瞳子裏映得迷迷離離。鬆濤之音沙沙不絕,融和了晚歸的鳥語,感覺裏彷彿花草隨風舞蹈,愈發淒淒迷迷了。眺望山下,感覺裏海光粼粼,渡入黃昏晚景裏,令思緒也飄忽了。在紫黯的山背,感覺霞照滿天,天外之天洋溢的聲光畫麵,定把︽玄清寺︾也籠罩。霞雲裏的︽寒山寺︾也被霞光擁抱,像也擁抱她卅二年的今生。︽玄清寺︾與︽寒山寺︾頓然間都來到心眼裏,映照一幅從未被觀賞過的夕照霞光裏。︵我不思何去何從,惟有我心自解。我的禪境都來到夕照裏了,為何我以前卻未感覺呢?楊德功你來了,我也依歸了,結緣於今生。好,我要為我們彈唱一曲,抄彈你帶上山的琵琶。然後我再告訴你一個故事:關於我今生救贖的故事。然後我們叁個人去觀賞我今生的︽寒山寺春畫︾。我為畫寫下題詞:︶
  空山鳥語通窗欞
  怨人間愛恨為誰
  試作尋覓複尋覓
  天河殘照不留情
  夜譚紅豆生南國
  花枝搖風不照月
  朝朝夕夕夕朝朝
  難為杯酒空對墨(4)二00七五月二日於嘸吟齋改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