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飛飛 輕風陣陣

漲跌總是難舍難分你又何必在意那一點點利潤......
正文

美國人理財的七種錯誤-ZT

(2007-06-14 13:36:49) 下一個
美國人理財的七種錯誤



  我們都會犯金融上的錯誤,而所有這些錯誤都是有原因的。

  請看:從1986年至2005年,標普500指數的年均回報為12%,但由於過分頻繁的交易,一般的股票基金投資者的年均回報僅為4%——這是波士頓金融服務調查公司Dalbar的數據;房屋業主支付了高保費以降低自負額,但據報道每年申請保險賠付的隻有7%;2005年74%的美國人多繳了稅,本質上是給政府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

  為什麽會這樣?行為經濟學試圖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結果是:學術研究顯示,情緒和經驗會扭曲我們的金融決定。雖然我們的差錯很少是單一心理失誤的結果,但我們的感覺的確會把事情弄糟。下麵列出七種金融方麵的錯誤以及背後的心理因素:

  錯誤一,右手進左手出

  
診斷: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症狀:擁有一個利率僅為5%的儲蓄帳戶,同時卻為信用卡借款支付15%的利息;把退稅款視為應急的零用錢;老是想著一款新車的價格,卻不能監督每周的日用品帳單。

  心理帳戶行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解釋,相當於把錢放進多個桶裏,每一個都設定不同的用途。這並不總是一種錯誤,但這種預算方式的前提是錯的。例如,僅僅片麵而不是全麵地審視你的財務狀況會隱藏原本可以避免的成本和費用。比如5000美元的退稅款,是正確的嗎?不,是錯誤。假如你將這筆多繳的稅金放進一個高利率儲蓄帳戶裏存一年,將得到大約135美元的利息,而不是向山姆大叔提供無息貸款了。

  錯誤二,太保守

  診斷:虧損反感

  症狀:對有利潤的股票售出過早,對出現虧損的股票賣出過晚;將太多現金放進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股票比重不足;不願意賣掉已經擁有的東西,哪怕是為了某些更有價值的投資。

  沒人喜歡虧損,這是經濟學家稱為“虧損反感”的公理。由於我們隻能夠迴避我們意識到的虧損,因此我們往往關注直接的成本,而忽略了更微妙的成本甚至儲蓄本身。例如,我們應該認識到,獲得4美元的折扣與迴避4美元的費用一樣有價值,但大多數人寧願迴避費用。在虧損反感的心理作用下,投資者給更陰險的成本——蠶食其儲蓄的通脹——打開了大門。

  錯誤三:預期失當

  診斷:誤解風險

  症狀:將太多儲蓄投資了所服務公司的股票;保險自負額非常低;認為小型股將永遠上漲。

  三分之二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購買了壽險,遺憾的是,許多人忽略了一個更大的風險:35歲至64歲的人,因嚴重受傷而喪失大量工作機會的幾率是意外死亡幾率的六倍。既然如此,為什麽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購買了殘障保險呢?這個錯誤反映了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所稱的“可獲得性偏差(theavailability bias)”心理,也就是我們用抄近路的心理來衡量風險。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Chicago)研究員桑斯坦(CassSunstein)稱之為概率忽略。他說:“我們往往詢問可能發生的最糟糕情形或最理想情形是什麽。事實上,我們應該問的是,『最可能發生的是什麽?』”

  錯誤四,隻顧眼前

  診斷:拖延

  症狀:沒有登記401(k)計劃;沒有編製月度預算;直到最後時刻才向個人退休帳戶存款。

  行為經濟學家說,拖延的傾向是近半數僱員沒有參加401(k)計劃或沒有存入足額資金以獲得公司對等繳款的原因之一。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賴伯森(DavidLaibson)說:“人們評估直接成本和直接回報的傾向遠遠強於評估延遲成本和延遲回報的傾向。”公平地說,有些家庭負擔不起將薪水中任何部分用於儲蓄,哪怕公司提供對等的供款。然而,賴伯森研究了那些有能力向401(k)供款並繳納足額供款以獲得公司對等供款依然不會造成短期財務窘迫的僱員,發現大約半數仍然沒有繳納足夠的供款,而且在這半數僱員中,大多數根本沒有登記401(k)計劃。

  錯誤五,漏洞越補越大

  診斷:沉入成本效應(Sunk-cost effect)

  症狀:不肯放棄一隻表現落後的共同基金隻是因為你支付了前端銷售費用;修車成本超出了購車成本;根據你已經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來決定繼續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

  我們從事一項投資之初支付的傭金是“沉入成本”,它妨礙我們正確地展望未來。我們當然希望投資有回報,希望所投資的基金表現突出,但涉及到再評估的問題時——是否售出所持有的共同基金,“理性的”經濟學視角告訴我們,沉入成本並不重要,它們是過去的東西。我們最好透過正確衡量未來的收穫和損失來作決定。

  錯誤六,自我的幹擾

  診斷:過分自信

  症狀:頻繁交易;過分集中持有少數“絕對不會錯的牛股”;認為自己是水平高於普遍人的駕車者。

  研究顯示,我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當然,自信和樂觀不一定是壞東西,但在股市裏,自信導致人們相信能夠擊敗市場,但事實上往往不能。自信的結果是高風險的投資,頻繁交易和多樣化不足,所有這些都會削弱長期回報。在“交易危及財富(Trading Is Hazardous to YourWealth)”這份研究報告中,加州大學教授巴伯(Brad Barber)和奧丁(TerranceOdean)發現,活躍交易的個人投資者年均回報比市場低3.7%。奧丁說,當許多人認為他們能夠識別牛股時,他們可能不僅打不中,而且招致了大量傭金和其它交易費用。

  錯誤七,追隨大眾

  診斷:羊群效應

  症狀:買進乙醇類股票是因為大家說這是下一個大題材;在股市大跌之後拋棄股票基金;接受家人和朋友的股票投資建議。

  自從1987年股崩近二十年來,關於當年到底是什麽導致道指暴跌23%以及全球股市重挫的討論仍在繼續,原因從一連串的電子交易到倫敦的一場暴風;然而,行為經濟學家認為投資者的行為就像旅鼠。拋售者無法抵抗大眾的行動方向,哪怕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向。

  (SmartMoney紐約6月14日作者:Nicole Bullock、Janet Paski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