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印象派繪畫 (Impressionism)

(2008-04-01 22:03:45) 下一個

基於文學城蛛兒摘錄文章編輯

印象派繪畫 (Impressionism) 19 世紀後半期誕生於法國,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 19 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

19 世紀後半葉到 20 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卡米耶 · 畢沙羅、雷諾阿、 西斯萊、德加、莫裏索、巴齊約以及保羅 · 塞尚等。其代表作品中, 馬奈的《 草地上的午餐 》、 莫奈 的《 日出 · 印象 》、 凡高 的《 向日葵 》等更是鼎鼎大名。他們繼承了法國 現實主義 (Realism) 前輩畫家庫爾貝 “ 讓藝術麵向當代生活 ” 的傳統 , 使自己的創作進一步擺脫了對曆史、神話、宗教等 題材的依賴 , 擺脫了講述故事的傳統繪畫程式約束 , 藝術家們走出畫室 , 深入原野和鄉村、街頭 , 把對自然清新生動的感觀放到了首位 , 認真觀察沐浴在光線中的自 然景色 , 尋求並把握色彩的冷暖變化和相互作用 , 以看似隨意實則準確地抓住對象的迅捷手法 , 把變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記錄在畫布上 , 留下瞬間的永恒圖像。這種取 自於直接外光寫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種種生動印象以及其所呈現的種種風格 , 不能不說是印象派繪畫的創舉和對繪畫的革命。印象派美術運動的影響遍及各國 , 獲得 了輝煌的成就。直到今天 , 他們的作品仍然是人類最受歡迎的藝術珍寶。

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 學院派 ,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 (Romanticism) ,而是在 C. 柯羅、巴比鬆畫派和 G. 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 色來調配顏色。由於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隻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 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 色。印象派繪畫用點取代了傳統繪畫簡單的線與麵,從而達到傳統繪畫所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具體的說,當我們從近處觀察印象派繪畫作品時,我們看到的是許 多不同的色彩淩亂的點,但是當我們從遠處觀察他們時,這些點就會像七色光一樣匯聚起來,給人光的感覺,達到異想不到的效果。由於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後者以德加為代表,卡米耶 · 畢沙羅則介於兩者之間。
由於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現,印象主義畫家主要把身邊的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題材,多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和自然風景。在構圖上多截取客觀物象的某個片斷或場景來處理畫麵,打破了寫生與創作的界限。印象主義畫家先後舉辦了 8 次展覽,前兩次均受到當時輿論界的猛烈抨擊,以後逐漸成為具有很大影響的美術流派,並擴大到其他藝術領域。印象主義繪畫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得到 E. 馬奈的支持與鼓舞。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歐美、日本乃至中國的畫家產生過或大或小的影響。

印象主義文學

文學史家認為印象主義在 19 世紀 70 年代以後進入文學,但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表現如何 ,哪些作家和詩人屬於印象主義 ,卻眾說不一 。能夠確定的隻是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西歐一些文學家的確有類似印象派繪畫和音樂的那種創作方法即致逝的感覺 印象力於捕捉模糊不清的轉瞬即。

由於文學創作的特殊性質, 文學中的印象主義者更注意這種瞬間感覺經驗如何轉化為感情狀態。 他們與繪畫和音樂中的印象主義者相同,也反對對所描寫的事 物之間的聯係進行合乎邏輯或理性的提煉加工,於是他們本人也成了傳達外界刺激與本能反應之間的中介 印象主義文學與象征主義文學之間有類通之處它們都是形式主義的文學流派; 但兩者也有不同,主要在於印象主義反對使用象征手法表達思想, 而傾向於感覺的 描述 通常被認為象征主義的某些詩人,實際上更傾向於印象主義,例如象征主義領袖之一保爾 · 魏爾蘭的《詩藝》一詩,與其說是在談象征主義,不如說是一篇印 象主義宣言。法國文學史家把龔古爾兄弟作為印象主義小說的代表,另一位被看作印象主義代表人物的法國詩人、小說家皮埃爾 · 洛蒂,他的某些詩歌的確如印象派畫家那樣在 “ 捕捉瞬間的感覺印象 ” ,但並非所有作品都是如此。 20 世紀法國某些作家受到印象主義的嚴重影響,某些小說中隻剩下感覺印象的朦朧的追求。 英國 19 世紀末的王爾德等人的部分作品中,印象主義的傾向比較明顯。 1912 ~ 1918 年在倫敦的一部分英美詩人組成的意象詩派,與印象主義一樣強 調感覺印象的描繪,但他們自稱所追求的是 “ 清晰、硬朗 的形象 。他們認為形象的模糊與不明確是浪漫主義的餘風,因而全力加以攻擊。但理論上的分歧在創作實 踐上有時卻很難覺察,例如意象派中的美國詩人艾 · 洛威爾、希 · 杜利特爾、約翰 · 高爾德 · 弗萊徹等人的許多作品與印象主義的詩無分彼此。
在德國文學中情況也相似,文學史家無法確認界線分明的印象主義流派。以德特勒夫 · 封 · 李利恩克龍為首,包括理查 · 戴默爾、古斯塔夫 · 法爾克等人,被 認為是德國印象主義傾向最明顯的詩派,但他們強調如實記錄事物給詩人的感覺經驗,因此接近自然主義。此外,如胡戈 · 封 · 霍夫曼斯塔爾和阿爾諾 · 霍爾茨等人 的許多詩作也具有程度不等的印象主義傾向。 印象主義一詞同時還指一種文學批評,稱為印象主義批評,亦即感受式批評。這種批評拒絕對作品進行理性的科學的分析,而強調批評家的審美直覺,認為最好 的批評隻是記錄批評家感受美的過程,至多指出這美的印象是如何產生的,是在哪種條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義批評是一種朦朧的、沒有明確論證的 “ 以詩 解詩 ” 式的批評,而且往往寫成散文詩的格式,文學批評就成為一種與文學創作沒有本質區別的藝術門類,寫這種批評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詩人或作家。

馬奈 Manet Edouard (1832-1883 年 )

1832 年 1 月 23 日馬奈出生在巴黎一個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法官,父母也希望他成為一個法官。 16 歲那年,他向父母表明了自己想成為一個畫家的誌向,而父親讓他報考海軍學校,沒被錄取。後來,他作為見習水手在航行中畫了大量的肖像速寫和漫畫。回國後,他的堅定誌向終於迫使父母同意他去學習繪畫。
1850 年,馬奈成為當時美術學院院士的學生,接受了較紮實的繪畫基礎訓練。同時,他還潛心鑽研了前人和同時代畫家的作品。求學期間,還去過各國的各大博物館研究歐洲的藝術遺產,臨摹大師的作品。 1860 年,馬奈的《父母肖像》和《彈吉他的人》首次入選沙龍,開始在巴黎畫壇嶄露頭角。 1863 年,馬奈在馬爾丁艾咖啡館舉辦了個人畫展,開始形成他具有個性的藝術風格。同年,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真正使他名震巴黎,引起激烈的爭論。


兩年後的大幅作品《奧林匹亞》引起了更大的反響。馬奈在繪畫色彩技巧上的獨具匠心,強烈吸引了後來成為印象派的青年畫家,因此他也就被看作是印象派的導師和先驅 。 馬奈盡管在藝術上是印象派的先驅,但卻竭力避免參加印象派畫展。他是巴黎社交界的寵兒,受到沙龍的青睞,而不像莫奈等印象派畫家遭到沙龍的拒絕。馬奈的作品,人總是他描繪的中心,他畫過許多出色的肖像,《埃米爾 · 左拉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馬奈對印象派畫家的創作一直十分關注,經常在一起討論對藝術的見解。 1874 年夏,他和莫奈經常去塞納河畔畫畫。這一階段的作品,十分明顯地表現出印象派的藝術風格。他廣泛地運用光的分散和聚合作用,色彩明亮輕快,筆觸流暢。馬奈晚年的創作,引起了更多的爭議,不斷地遭到保守者的抨擊。但仍擁有不少擁護者,包括當時的美術部長,使他在 1882 獲得 “ 榮譽團勳章 ” 。 1883 年初,一直受癱瘓症困擾的馬奈終於臥床不起, 4 月,馬奈在巴黎去世,被安葬在帕西墓地。盡管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畫家的聯合展覽 , 仍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馬奈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人物畫方麵 , 第一個把印象主義的光和色彩帶進了人物畫 , 開創了印象主義畫風。


馬奈早年受過學院派的六年教育 , 後又研究許多曆代大師的作品 , 他的畫既有傳統繪畫堅實的造型 , 又有印象主義畫派明亮、鮮豔、充滿光感的色彩 , 可以說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畫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


草地上的午餐﹝
ThePicnic
1863 年



油彩 ‧ 畫布, 208 x 264.5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 Paris ﹞,法國
短笛手﹝ The Fifer
1866 年 


 
油彩 ‧ 畫布, 160 x 98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 Paris ﹞,法國

賣啤酒的女侍﹝ TheBeer Waitress
1879 年 


 
油彩 ‧ 畫布, 77.5 x 65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 Paris ﹞,法國

奧林匹亞馬奈油畫 1863 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