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和蒙古關係越走越近

(2007-05-11 15:17:45) 下一個
中國和蒙古關係越走越近


來源: 某部潛水員

蒙古國,中國北方重要的鄰國之一,兩國擁有4676公裏的共同邊境線。

  1949年10月16日兩國建交,蒙古成為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由於受中蘇關係的影響,中蒙關係經曆了一些曲折。1989年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1994年,中蒙兩國修訂了友好合作關係條約。條約修訂十幾年來,兩國關係發展良好,經貿關係已經成為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政治互信逐年加深,蒙古越來越關注 中國。記者在這裏工作多年,深切地感受到這其中的變化。

  ·大部分米麵、蔬菜、水果等來自中國

  十多年前,蒙古的商店都充斥著俄羅斯商品。今天,當你走進烏蘭巴托的各個商場,你就會看到中國商品比比皆是,尤其是日用百貨、服裝、鞋帽、家用小電器、工藝品等輕工產品。普通百姓生活所需的米麵、蔬菜、水果除少量自產外,也都來自中國。據蒙古工貿廳統計,2003年,蒙古對外貿易額為13.9億美元,其中,中蒙貿易額為4.5億美元,占蒙古對外貿易額的近1/3。

  記者也發現,進口的中國輕工商品大多數是中低檔商品,適合普通的消費人群。有些出售的高檔產品如服裝、鞋帽等,雖然大多來自中國,但都被一些商販換成了歐美商標,據說這樣能賣出好價錢。因為在蒙古改革開放初期,大量的中國假冒偽劣產品進入蒙古,使蒙古人認為中國商品的質量不好。當時,有些蒙古人進商場買東西時,先問是哪裏的貨,如果聽說是中國貨,連看都不看就走了。隨著蒙古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質量的中國商品也陸續走進了蒙古市場。中國商品不再是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名詞。可以說,中國商品已經成為蒙古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蒙古建築行業,中國企業大有可為

  中國在蒙投資企業中華總商會會長項勝利對記者說,目前,在蒙登記的中資企業有1164家,總投資額為3.79億美元,主要行業包括服裝加工、建築建材、畜產品加工、餐飲業和礦業等。近年來,中蒙經貿關係發展迅速,合作潛力不斷,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蒙古最大投資國和貿易夥伴國。目前,在烏蘭巴托94 家服裝企業中,有80多家是中國投資建設的,生產的產品全部出口到美國和歐洲國家。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同樣適合於蒙古。近年來,蒙古政府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2001年蒙政府提出了鋪設“千年路計劃”。“千年路” 西起巴彥烏列蓋省,東至東方省,北起阿勒坦布拉格,南至紮門烏德,總長度1萬多公裏。這條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公路幹線,與中國和俄羅斯相連,將成為繼連接歐亞大陸的鐵路幹線之後的又一主要交通幹線。中國企業積極參加這一建設,目前在蒙築路的中資公司有4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2000多人。

  中國建築集團總公司駐蒙代表處,稱得上是在蒙中資建築公司中的老大。該公司駐蒙代表任晉原對記者說,現在烏蘭巴托共有大小建築公司10多家,每年平均完成建築麵積3萬多平方米。中國工人的技術好、效率高,許多蒙古公司都願意找中國工人幹活,在建築業市場方麵,中國企業大有可為。

  項勝利介紹說,在蒙古的中資企業主要以民營為主,因經營方式靈活和投資項目選得好,經濟效益都不錯。每年國內至少有近70個貿易團體來蒙考察項目,尋找共同發展的路子。

  ·平均每天有兩篇關於中國的報道

  由於工作的關係,記者訂閱了蒙古最有影響的幾份報紙,也關注著報紙中有關中國的報道。近年來,蒙古媒體有關中國的報道越來越多,涉及的內容主要是兩國關係,以及中國的外交、文化、經濟、援助、對外合作、社會、科技、台灣和西藏問題等方麵的內容。僅以2004年為例,截至6月10日,蒙古報紙涉華報道共有329篇,平均每天2篇。雖然有些報道存在偏見和歪曲,但是主流還是好的。

  項勝利會長同時是蒙古“桑斯爾”有線電視台的台長。他對記者說,“桑斯爾”有線電視台成立於1995年,是由內蒙古自治區廣電廳牽頭,由幾家企業出資,與蒙方合資成立的電視台。電視台成立前,蒙古隻有國家電視台和烏蘭巴托電視台兩家。他還記得,有一次“桑斯爾”電視台直播了中國國慶閱兵式,結果第二天,街上到處都是踢正步的小孩子。現在,“桑斯爾”電視台轉播中、蒙、俄、英、法、美、日等10多個國家的56個頻道,其中中文節目占8個頻道,包括中央電視台一套、五套以及星空、鳳凰衛視等。

  1996年1月1日開播的內蒙古電視台蒙語頻道,讓蒙古人全麵了解中國、了解內蒙古自治區的發展變化情況;同時,也讓他們獲得了許多經貿方麵的信息。許多蒙古人喜歡看內蒙古台的文藝節目,《還珠格格》、《雍正王朝》、《成吉思汗》等電視連續劇在蒙古家喻戶曉,成龍、趙薇、林心如等明星更是青年人崇拜的偶像。

  ·蒙古家長托關係讓孩子進漢語學校學習

  蒙古漢語教師協會主席巴特瑪介紹說,今年蒙古共有41所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在首都烏蘭巴托開設漢語課程的大學有23所,共有漢語教師66人,學生 1114人;中小學14所,有漢語教師56人,學生1558人。此外,在科布多省、東方省、紮門烏德和達爾汗市也有大、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社會上開設的漢語班更是不計其數。旅蒙華僑友誼學校是從事漢語教學的學校,有著多年的曆史。該校現在除了部分華僑子女就讀外,其餘都是蒙古孩子。每年入學前,許多蒙古家長托關係讓自己的孩子進入漢語學校學習。

  過去,在大學裏學習漢語隻是成績不好的學生的選擇。現在,許多優秀學生選擇這門專業。中國駐蒙使館文化處官員王大奇說,過去公派到華留學的蒙古學生不僅人數少,而且入學考試成績大部分都不及格。現在情況不同了,每年報名到華留學的學生擠破了教科文部的大門,入學考試成績在90分以上的人數逐年增加。學習漢語已經成為時尚,現在的年輕人都能說幾句漢語。

  記者從今年4月在首都烏蘭巴托舉辦的“中國文化周”活動中,感受到蒙古人渴望了解中國的意願。文化周期間舉辦了“錦繡中華”圖片展、中國樂器展、電影周、雜技、歌舞表演等,每次活動都場場爆滿。中國悠久的曆史文化和演員們的精彩演出,給蒙古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地媒體有關文化周活動的係列報道有24 篇之多。俄羅斯駐蒙古大使開玩笑地說,中國文化周活動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的。

  此外,蒙中友協執行主席其米德策耶將儒家經典《論語》譯成蒙文出版發行。不到一個星期,其米德策耶對記者說,《論語》已經成為當地暢銷書。

  ·蒙籍華人隻有156名

  據中國駐蒙使館領事部介紹,截至2003年底,蒙古共有6554名中國公民常住,排在俄羅斯之後,列第二位,其中包括華僑1009人,因公長期居留 4318人,常住者215人。旅蒙華僑協會會長段振寶介紹說,華僑最早在民國初期就來到了蒙古,當時有幾萬人,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的人為主,主要是做買賣。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兩國鐵路開通,大量的中國人來蒙定居。60年代後,蒙古限製中國公民入境。人們習慣將60年代以前來的中國人叫老華僑,稱 1990年以後來蒙古的華僑為新移民。由於生活習慣等各方麵的原因,95%的華僑內部通婚。近年來,年輕人與蒙古人通婚的現象開始增多,但大多數是男華僑找當地的蒙古女孩。華僑當中有一部分人在中資或合資企業當翻譯、司機,大部分華僑沒有固定職業,從事一些小生意,生活相對貧窮些。

  段振寶會長說,華僑與當地人相處得很好,但由於政策方麵的原因,華僑在就業、入托等問題上仍然會受到歧視。許多華僑都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加入蒙古籍的人很少,隻有156人。

  ·消除部分蒙古人對中國的誤解,還需要一定時間

  中國與蒙古不但存在近鄰關係,廣大的內蒙古地區和蒙古國也有同文、同種的淵源。中國的和平發展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蒙古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國。記者在這裏感受到,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總體發展是好的,特別是在雙方領導層及戰略層麵上。與此同時,兩國民間還需進一步加強了解,蒙古民眾對兩國合作的一些擔憂需要進一步消除。

  目前,尚有部分蒙古人對中國心存戒心,蒙古輿論中也不時冒出一些“中國威脅論”的調子。這種聲音散布出一種擔心:有一天中國會收回蒙古。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蒙古的有些媒體不時出現歪曲報道,以迎合部分讀者的心態。曾有蒙古記者問我說,中國國旗上的五顆星,是不是最大的一顆星代表中國,其餘的四顆小星分別指香港、澳門、台灣和蒙古?中國已經收回了香港和澳門,台灣也在計劃收回之中,那麽,台灣收回來之後,是不是要收回蒙古呀?這種問題中國人聽了都會覺得莫名其妙。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不少。蒙古的報紙有的私有化了,言論也不受政府的約束,總是聲稱要自由、要人權。有些報紙為了追求發行量,總是要發表一些聳人聽聞的東西,與中國有關的內容是最好的賣點。這些不負責任或是失實的報道在民眾間傳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敵視、抵觸中國人或商品的事件經常發生。許多在蒙古的中國人都有這種感受。

  這類事情雖不時發生,但與幾年前相比,還是少了許多。總體看,兩國友好合作正在成為輿論的主流。蒙古的經濟發展畢竟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相信隨著兩國政府政治互信的加深和經貿關係的發展,兩國人民會更加了解和信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Make 蒙古人 feel glad to come back to China.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