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溫家寶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曆史任務和對外政策

(2007-02-26 10:24:21) 下一個
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

  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曆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

  溫家寶

  一、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曆史任務

  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所處的曆史階段,是我們黨提出科學理論和製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這個“不發達”首先當然是指生產力的不發達。因此,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但講初級階段,不光要講生產力的不發達,還要講社會主義製度的不夠完善和不夠成熟。鄧小平同誌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告訴我們,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認識和把握好兩大任務: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極大地增加全社會的物質財富;一是逐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促進社會和諧。上述兩大任務相互聯係、相互促進,是統一的整體,並且貫穿於整個社會主義曆史時期一係列不同發展階段的長久進程中。沒有生產力的持久大發展,就不可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相應地逐步推進社會公平與正義,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實現生產力的大發展。我們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離不開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認識和全麵把握。

  我國在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發展水平而言,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我國必須經曆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由解決溫飽到總體上達到小康的曆史性跨越。但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城鄉發展和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我們在進行經濟體製改革的同時,穩步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趨活躍,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麵的權利得到了較好維護。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還不夠完善,民主法製還不夠健全,社會不公、貪汙腐敗等問題仍然存在,社會主義製度還不夠成熟。所以,我國今天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至於整個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那就正如鄧小平同誌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精辟指出的: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製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曆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們將不斷加深對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將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此,有兩點必須非常明確:第一,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全麵的、深刻的理解。在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人類曆史上前無古人的一個創舉,也是長期而又艱巨的曆史任務。第二,始終堅持改革,鼓勵創新。江澤民同誌指出:“2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與我們不斷進行的理論創新、體製創新、科技創新等分不開的。”改革和創新,不僅要總結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積累的極其豐富、極其寶貴的經驗,同時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隻有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製度才能贏得同資本主義製度相比較的優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是大海,,不會枯竭。社會主義製度,從理論到實踐,從不成熟到成熟,需要經曆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進程。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堅持改革和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蓬勃生機。

  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有曆史的、國際的眼光,要有全局的、戰略的思維。隻有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和曆史任務有一個全麵的、深刻的認識,才會懂得我們今天為什麽要實行這樣的而不是別的方針政策,從而增強工作的原則性、堅定性和創造性。

  二、關於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抓住並用好這一戰略機遇期,對於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對我國來說,曆史上大的發展機遇不多。近代以來中國落後了,閉關鎖國、列強侵略使中國喪失了發展機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們的某些重大失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又使我們喪失了一次大的發展機遇。機遇難得,稍縱即逝,有了就要牢牢抓住。改革開放28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是一個奇跡。今後,中國還有沒有這樣的機遇期,還能有多長時間?我說有,多長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內外政策和應對能力。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出現了許多值得高度重視的新情況、新特點。但外部環境總體對我們有利,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大的戰爭一時打不起來,我們爭取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是完全有可能的。曆史告訴我們,落後被人瞧不起,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抓住當前國際有利時機加快發展自己。發展是硬道理,不僅是解決國內一切問題的基礎,也是增強我國外交實力的基礎。國家間的競爭,基礎在實力。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著。服從和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中心,就是大道理。各條戰線都要以現代化建設為大局,配合大局,從大局出發,根據自己工作的性質和特點為大局服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