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來,是一個在兩岸三地(太平洋兩岸北京洛杉磯溫哥華三地)辛苦奔波的打工者。前年在北京過的年,去年在洛杉磯過的年,今年來溫哥華過年了。感覺這裏過年氣氛還不如洛杉磯,不過閑人比洛杉磯還是不少的,有許多哥們從國內來此休閑,家庭團聚,“上交公糧”。所以,可以聚集一幫狐朋狗友敘餐,多少有點過年的味道。
朋友相聚,喝了點小酒,海闊天空。不知怎麽,話題又到了買房租房問題上,這裏買房租房都很多,不光是壇子上的人討論的多,餐桌上也是討論爭辯激烈。感覺比較經典的論述,與大家分享。
1,關於房子和家和夫妻感情,一位住在豪宅的朋友如是說:
同城多處豪宅的不如一處豪宅的
一處豪宅的不如一處普通豪斯的
住普通豪斯的不如住湯豪斯的
住湯豪斯的不如住普通公寓的
住普通公寓的多間房的不如單間房的
住單間房的睡兩張床的不如睡一張床的
睡一張床的睡大床的不如睡一張小床的
睡小床的兩個被窩的不如一個被窩的
睡一個被窩的蓋大被子的不如蓋小被子的
蓋一個被子的蓋厚被子的不如蓋薄被子的
過去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小兩口住在單位半間集體宿舍裏,睡在一個折疊床上,那個摟的緊阿,那個親密阿,就是想不摟著睡都不可能,,嗬嗬。現在越來越有錢了,越來越富有了,房子越來越大了,反倒經常因為錢生氣了,生氣就分房睡了,,過去中國人講小兩口生氣不記仇,白天吃的一鍋飯,晚上還得睡一頭,那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夫妻無隔夜仇,現今社會,怪不得離婚的多了,,唉,,
2,關於買房租房到底哪個合適,一個租房的朋友如是說:
買房租房其實是都是利息或收入付了房租,不管你是有錢還是按揭,總體上沒有什麽吃虧占便宜之說。按揭還要付高息。有自己的房子固然好,但是那種感覺就是剛搬進去的幾天而已。我在美國的時候買了房子,來到加拿大,沒有買房子,總體感覺還是租住的舒心,什麽心也不操,也沒有太大負擔和掛牽,其樂融融。
就拿你王兄為例吧,去年初在溫西180多萬買了個8000尺的豪宅,辦下來差不多200萬了,不管你按揭是多少,總之是你拿200萬買了房子,這200萬就是放在銀行,一年也10萬的利息,有這10萬塊,同地段租個豪華公寓,一年3萬花不完,剩下7萬塊,一家三口,在溫哥華這個破地兒,你就閉上眼睛瀟灑吧。現在可好,花錢摳摳索索,請客吃飯還要趕到中午請,吃個便宜早茶把哥們就打發了,過去怎麽也的過年撮頓海鮮吧,嘿嘿,開玩笑了,,,
有朋友回駁說,別跟我說升值,當初你把錢投到股市,該升值多少?現在是討論買房租房,別說投資的事,說投資,李兄去年股票加基金翻了N倍呢?房子也許會升值,但是也會貶值,至少房子要折舊,要不是那塊地,幾十年後怕是要翻修了。留給兒子?後代還住在咱這破地,怕是咱這個兒子也沒什麽指望了,,,有個穩定的窩?可笑,從生理學的角度,人至多5年就需要遷徙,知道國人為什麽創新意識差嗎?就是總是幾代人住在同一個地方,守著一個老宅子。凡是移民的國家和區域,發展的快,不是事實嗎?美國加拿大不說,深圳也算是個例子吧?科學研究表明,人老在一個地方居住,會和自然融合,沒有博弈,沒有調和,沒有進化。所以,專家建議,住一間房,要經常換床和寫字台的方向;住兩間房,要互調房間;住雙層樓宇,要調換樓層,在一個地方住不要超過5年,要麽長期去外度假再回來,要麽賣了換房子。北美房地產為什麽活躍,就是北美人流動性大,換工作換環境跨州跨國家遷徙習以為常,倒是國人移民多了後,買房後一勞永逸和喜歡紮堆兒,對房價居高不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關於買房出租做房東
李兄說,北京十年前就有個四大傻的說法,炒股炒成股東,泡妞泡成老公,買房買成股東,練功練了氣功。做房東其實就是投資,買兩套房住一套租一套,房東的投資就像開飯店,太累了,其實也沒多大賺頭。更有的,買一套房子還要把部分出租,可笑。溫哥華有一大怪,豪宅地庫出租對外。買房子幹嗎,按買房戶的說法,不就是圖個舒適嗎?你的豪宅裏老是住著幾個陌生房客,還換來換去,跟開旅店有什麽區別?為了養房?買不起房,就不要買房,累不累啊。
某兄插話道,嘿,別提了,我這次來溫哥華,暫住在一個朋友家,樓下出租給了兩對青年人,有時候半夜,有時候白天,青年伴侶做愛那個爽阿,叫得我都待不下去了,恨不得馬上回北京。可憐我那朋友的太太,常年累月自己帶著個孩子在這裏,正是風騷年華,不知道怎麽按耐得住阿,嗬嗬,,少兒不宜,,,溫哥華的房子都是木頭做的,隔音效果差多了。當然公寓也一樣,不過公寓屬於自己空間,互不熟悉,就像住酒店,你叫你的,我叫我的,再說了,感覺還是豪斯的回音大一些,加上床頭靠牆,又是二手的,那個撞擊聲,哎,,也許互相刺激能提高夫妻生活質量吧。
(以上言論,不完全代表本人觀點,但本人有傾向性意見。其實買房租房,因人而異,觀點不同,興趣不同,方向不同,各有所好,各取所需,總之自己愛啥啥,感覺開心,無壓力,生活質量提高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