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華民族舞蹈在北美 2

(2007-05-02 02:46:58) 下一個


3. 主要舞蹈團體的特點:

為在大洋彼岸將中國的民族舞蹈藝術薪火相傳,北美的演藝團體必須以與中國國內舞蹈團體顯著不同的方式運作。因而擁有一些別具一格的特點。小結如下:

演藝團體的創辦:大部分北美中華民族舞蹈演藝團體由資深中華民族舞蹈家創辦
並擔任藝術總監。但是也有例外,如三藩市(舊金山)華人歌舞團由香港移民於
1959年創辦,明尼蘇達州中美舞蹈社由台灣移民於1992年創辦。這些熱愛中
華民族舞蹈的創辦人本身沒有受過專業舞蹈訓練,因而不具備在藝術上領導演藝
團體的能力。他們的策略是組成董事會,遴選藝術總監全權負責舞蹈的藝術水準。
大部分演藝團體同時創設舞蹈學校,這樣舞校學生又是舞團基本演員。團校一體
的目標是在業餘訓練的條件和環境下,以基本功訓練和正式舞台演出相結合,有
效激發學員的潛能,以此培養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優秀業餘舞蹈演員。一般的演
出由這些基本演員擔任,而高水準的專業演出則由經挑選並嚴格訓練的優秀演員
擔綱。北美的實踐證明這種組合方法是有效的。

 

藝術總監,編導和資深教師:這三類人才是一個演藝團體和舞蹈學校的核心人物。
他們自身的藝術造詣,編導水準,教學能力和敬業精神,決定了舞團舞校是否興
旺。表一所列的藝術總監許多為原中國大陸舞蹈專業工作者。他們有的是直接赴
美,有的則是輾轉其它國家或地區後到達北美。例如梁淑華從甘肅到香港,再移
民加拿大。另外一些藝術總監則來自港台東南亞等地。例如陳乃霓來自台灣,葉
慧瑩則來自新加坡。葉慧瑩6歲開始學習芭蕾舞,爾後對中華民族舞蹈感興趣。
16歲起學習編導,並教授中國舞蹈。林恩恩和鄭智豪來自香港。

編導和資深舞蹈教師的情況類似於藝術總監。
():除了部分原中國大陸及港台專業舞蹈演員加入演藝團體外,熱愛並學
習中華民族舞蹈的演()員來源非常多樣化。華人和中國留學生常常把子女送來
學習中華民族舞蹈,目的是讓海外的下一代了解及欣賞傳統的中國文化和舞蹈藝
術,增加共同語言,減少代溝。華人和留學生本人踴躍加入中華民族舞蹈的行列,
則有其特殊的背景。許多人在中國的中學或大學時代就是學生文藝骨幹,由於許
多原因,他們沒有成為專業舞蹈演員。現在在海外事業有成,家庭穩定,便重操
舊業,把荒疏的舞技再行提高。我們的許多女演員有博士學位,在高科技公司工
作,為了追求事業,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間,她們竭力擠出時間參加專業舞蹈訓練
和演藝活動。在陶冶自身情操的同時,也將中華民族舞蹈藝術帶入主流社會,增
進了華人社區與其他社區的文化藝術交流。

           

在北美出生的年輕華裔被稱為”ABC”,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可能已不會寫不會說中
文。但是許多ABC基於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和民族自豪感,積極投身中華民族舞蹈
的行列。他們在各演藝團體中的數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麵,近年來美國家庭到中
國領養的兒童日漸增多。據今年美國國務院公布的數字顯示美國公民僅在2002
就領養了五千多名中國兒童。美國現在的領養政策特別強調: 父母親必須幫助被
領養的孩子們去熟悉她()們的根源文化。這些美國父母們(他們自稱”FCC”)
不但自己努力了解中國文化,學習中國語言,更不辭辛勞,帶領領養兒童學習包
括中華民族舞蹈在內的中國文化藝術。正如一位美國FCC所說:我的孩子是中
國人,所以我的一半也屬於中國。我們要讓她繼承中國文化,讓她知道她是從哪
裏來的。” FCC領養兒童占了舞蹈學校學生相當大的比例。

舞蹈的載體是至美的人體,因而毋須語言轉譯既可被不同族裔所心領神會,它可
以用於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和諧共處。在北美有許多其他族裔醉心於古
老神奇的東方文明,喜愛曆史悠久,魅力無窮的中華民族表演藝術,從而堅持學
習表演中華民族舞蹈。以明尼蘇達州明華歌舞團為例,其核心團員包括了一個美
國家庭一家四口(夫妻及兩個女兒)。另外一位團員,15歲的美國姑娘Grace(
文名字金雅文)堅持學習中國的古典和民間舞蹈已有3年。在家庭,學校和明華
歌舞團的協助下,於2002年赴昆明參加中國舞蹈節,並以蒙古族舞蹈《喜悅》
榮膺金荷花國際友誼杯

 

4 主要舞蹈團體的演藝方式:

各個舞蹈團體的演藝方式不盡相同,基本上有以下幾種形式:

 

巡回演出:要獲得舞蹈團體所在地之外的城市的經常邀請,除了要有高水準高品
位的舞蹈節目,還需具有優秀的公關協調能力以把握演藝市場。不少舞蹈團體在
北美進行巡回演出。例如陳乃霓舞蹈團14年來足跡踏遍美國的土地,總共已巡回
演出超過200場。蔡福麗舞蹈團在北美及歐洲巡回演出過程中,把專場演出與參
加當地演藝活動,開辦舞蹈講座和講習班,以及為大中學生演出等相結合,形式
靈活,影響頗佳。一般而言,巡回演出機會多,影響力就大,對市場的吸引力就
強,從而對舞蹈團體提升創作和演藝水準產生推動力,進而使舞蹈團體進入良性
循環。

 

專題演出:許多舞蹈團體每年精選主題,推出一到幾個專題演出。例如明尼蘇達
州中美舞蹈社1998年演出主題為中華三千年,擷取從秦漢到明清的舞蹈
代表作,匯於一台晚會。明尼蘇達為美中友好協會總部所在地,居民對中華文化
相對比較了解。在超過一周的演出期間,觀眾數目超出意料,明尼蘇達州首府聖
保羅及臨近城市不少中學包車送學生來觀看演出。

 

舞蹈藝術節:北美各地每年都有不少舞蹈節,它們可以是本地的,本州的,全國
的,以至國際舞蹈節,許多中華民族舞蹈節目經評審後得以參加。北美中華民族
舞者在這些舞蹈節上,以輕盈靈動,純淨柔美的舞姿,很好地向舞蹈專家,舞蹈
愛好者和廣大觀眾們展示了中華民族舞蹈所具有的數千年的文明積澱和多民族多
地域特色。

 

社區演出:每年的社區演出除了傳統的中國節日,如春節,中秋外,還有北美節
日如複活節,感恩節等。另外還有許多跨社區多元文化交流活動。這些社區演出
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推介中華文化。

 

考級與北美比賽:隨著對北美中華民族舞蹈訓練進行專業化定量化管理要求的提
高,越來越多的舞蹈團體和舞蹈學校引入了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等級考試,以便
與中國正規的民族舞蹈課程接軌。為促進北美中華民族舞蹈演藝團體和舞蹈學校
之間的交流提高,更好地宏揚推廣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在加拿大梁淑華倡議推動
下,北美中華民族舞蹈比賽每兩年進行一次,至今已屆八次。

5。主要舞蹈團體的生存方式:

維持北美中華民族舞蹈演藝團體運作的資金來源大體有以下幾個部分: 

政府基金: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為扶植文化事業,提供許多基金供非贏利組織申請。
有的基金資助單項活動,如2002年蔡福麗舞蹈團獲美國國家藝術基金用於當年
專題演出:華美舞魂。有的政府基金資助整個項目。以現代舞見長的陳學同
舞蹈團2003年獲美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其稱為鳳凰計劃的以美國華人為背
景,為期兩年的新舞開發項目。為鼓勵和發展多元文化,一些基金對少數族裔的
文化藝術給予一定的傾斜。聯邦和州政府還通過減、免稅等方式,鼓勵各種社會
力量直接資助非贏利性、非商業性的文化藝術。

 

財團讚助:很多美國大公司樂於讚助文化藝術項目,並將其作為一項業績寫入
公司年度報告。一些銀行業,保險業和房地產業的公司甚至每年有一筆專款用於
讚助社會文藝活動。這是演藝團體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私人捐款:同樣地,許多美國個人也很願意以設立基金會或直接贈款的形式支持
文化藝術。美國的稅務製度以減、免稅方式優惠鼓勵這種對文化藝術的私人經濟
支持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們覺得同樣出錢,與其多交稅,不如把這部份錢
用於扶助文化事業來得高雅,來得更有成就感。

 

以上是北美“政府-財團-個人”三級共存的資助係統,在該係統中北美各地擁
有獨立運作的大大小小的上萬個基金會,以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專家評審的方
式,定期接受各類非贏利性藝術家和文化藝術組織團體的申請,然後經過專家委
員會評議和審核,向其中的佼佼者分門別類地提供資助。

經營收入:通過收取學生學費和公演出售門票等經營方式,是演藝團體收入的一
個部分。

6。結論:

隨著本世紀的開始,經濟全球化進程越來越明顯地加快。民族文化麵臨著繼承遺
產、豐富蘊涵、提升品位和全球交融的挑戰與機遇。中華民族舞蹈在北美多元文
化時空中,可以為東西方文化對話與交流,為中華民族文化受眾的擴大和市場的
延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每年中國都有不少文藝團體前來北美訪問演出,帶
給西方觀眾高水平的東方藝術享受。與此相比較,草根性的北美中華民族舞蹈演
藝團體和舞蹈學校可以更深入,更持久地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化。二者相互補充。

 

北美中華民族舞蹈團體和舞蹈學校與中國國內團體之間的交流合作還有很大的發
展空間。不少北美團體已經注意到這方麵的需要,因而已有人回國觀摩文藝會演,
參加舞蹈演出,舉辦舞蹈夏令營,等等。如果有機構在這方麵加以統一協調,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