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華藝譚係列四. 歌舞熱土雲之南

(2007-03-02 20:19:17) 下一個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部,與緬甸、老撾、越南交界。雲南風光古樸優美,生物地理多態性分布。這裏有終年積雪的高山、茂密蒼莽的原始森林、險峻深邃的峽穀、奔騰澎湃的江河、寧靜清新的高原湖泊、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的石林、溶洞奇觀……從東向西雲貴高原以平均每公裏6米的節律抬升著,恰似一座綠蔥蔥的九百裏天梯。聞名於世的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幾乎並排地經這裏流向遠方,險峰峽穀縱橫交錯,江河溪流源遠流長,湖泊溫泉星羅棋布,造就了這塊神奇美麗的樂土。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雲南獨特的氣候條件。”一山分四季,十裏不同天”,從白雪皚皚的冰川,到四季常青的熱帶風光,雲南幾乎濃縮了從南方海南島到北方黑龍江的所有類型的自然景色。既有適應氣溫高達40ºC左右的植物、花卉、珍稀動物,以及熱帶風光,又有海拔4000米以上,北半球緯度最低卻終年積雪的雪山群、冰川、冰塔、冰瀑等,一省兼有寒、溫、熱三帶氣候,實為世間罕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得雲南動、植物種類異常豐富,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的美名。

彩雲之南,民族薈萃。這片美麗、豐饒、神奇的地方生活著26個民族。各民族由於各自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曆史進程,呈現出不同的文化形態。雲南人創造出無數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並以其獨特、奇異的生活習俗和傳統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形態各異、燦爛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使得雲南各族群的風俗民情,受多元文化,即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東南亞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響。每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都個性鮮明,每個民族的神話、史詩、歌舞、繪畫都深邃悠遠。悠久的曆史、美麗的自然風光、璀璨的民族文化、濃鬱的邊疆風情,這一切繪成了一幅異彩紛呈的民族風景畫,增添了雲南的神秘色彩。各種民族文化與自然風光互為點綴、有機融合,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給人以“天人合一”,剛柔相濟、自然純樸的感受和意境,如傣族文化與熱帶雨林風光相融合,白族文化與蒼山洱海風光相融合,東巴文化與雪山風光相融合,紅河彝族、哈尼族文化與梯田文化、溶洞奇觀相融合等,形成一道道絢麗的風景線。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雲南這塊美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的26個民族人民善良淳樸,彼此水乳交融,和諧相處,從未有過族群衝突。對於理性的人,雲南是“人類學和社會學的博物館”。而對於浪漫的人,雲南是令人向往的“香格裏拉”,地平線上永遠飄蕩著悠揚的牧歌。

雲南,還被譽為“歌舞之鄉”、“音樂的海洋” 。能歌善舞的雲南人,創造了數不勝數, 異彩紛呈的音樂舞蹈藝術。雲南民族民間舞蹈,數目上有數萬之多。就名目來說,在百種以上,若以舞蹈種類劃分,亦不少於幾十種,其中大多是各曆史時期的產物,源遠流長,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在26個民族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舞蹈,甚至一個民族中,因居住分散。各聚居區的舞蹈,也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不同的類別。如彝族舞蹈最具有代表性的即可分為;阿細跳月、煙盒舞、羅作舞、打歌、花鼓舞、絲弦舞、銅鼓舞7大類。而傣族孔雀舞,象腳鼓舞,遍及雲南傣族地區,但各聚居區跳法都不一樣,即使同一聚居區,由於舞蹈藝人們的再創造,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特色。其它著名舞蹈還有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哈尼族的扇子舞、扭鼓舞,白族“繞山林”中的霸王鞭、雙飛燕,拉枯族的蘆笙舞,納西族的“哦熱熱”、東巴舞,藏族的中甸鍋莊、德欽弦子,瑤族的銅鈴舞,苗族的跳蘆笙,怒族的生產舞,傈傈族的琵琶舞,布朗族的大鼓舞,基諾族的竹簡舞,阿昌族的“登娥羅”,德昂族的水鼓舞,獨龍族的剽牛舞,普米族的鍋莊舞,蒙古族的“齊納各早”,佤族的鑼舞蹈等等。下麵是幾種民族舞蹈舉例:

大三弦舞風行於彝族阿細、撒尼、白彝人山鄉,是男女老少喜歡跳的集體娛樂舞。它以跑跳抬腿步為基本步,一群生龍活虎的小夥子,橫挎著琴筒有水桶樣大,琴杆有兩臂多長的以牛筋做弦的大三弦,在清脆甜美的竹笛導引下,簇擁著活潑豔麗的姑娘,跳著自然晃胯跑跳步、二步三抬腳和三步兩抬腿等步法,用直排、斜排、圓圈、穿花換位、錯身轉繞等隊形,男女相配,前者動作舒緩柔韌,後者歡快有力。跳至情緒高漲時,男女齊聲歡唱以此抒發對家鄉、生活和大自然的衷愛之情,寄寓渴望衣食豐足的心願。

聞名中外的傣族孔雀舞,象腳鼓舞代表傣家人的性格、心理、願望,是傣族同胞愛美和追求光明幸福的象征。德宏傣族地區的孔雀群舞,依照傳統的麵貌,人人頭戴金剛塔形雲鬢冠,被翎紋五色去肩,套掛軀體、羽翼和長尾俱全的孔雀身形道具,用細繩將兩翼和尾巴邊於手臂隨手掀動,展翅翔躍,旋回表演孔雀出林、飛動、亮翅、尋食、飲水、洗澡、嬉戲、翻飛騰空等習態,時疾時徐,層次清晰。領頭的白尾巴孔雀由一男性表演,步履矯健,動作大起大落;隨後的一群綠孔雀由女性表演舞姿婆娑,飄逸著娉婷柔情,孔雀群往返穿梭,相顧對飛或交錯飛翔,動作嫻熟,使舞場仿佛彌漫著孔雀湖故事中彩光豔照的色彩氣氛。後麵,長短各型象腳鼓、排和鍤鈸為孔雀舞敲著節拍,背挎中型象腳鼓的小夥子蹬腿踢步,擊鼓甩鼓,不時掀動紅綠彩帶編結而成並綴滿圓鏡絨球和孔雀翎毛的漂亮鼓衣,表演上步對鼓、退步翻鼓、交錯轉身旋動鼓尾等舞姿。一群男女青年跟在鼓後,按鼓點不斷變換動作,悠然跳起廣泛流行於傣家村褰的傳統暖光舞。靈秀平穩的儀態,婀娜舒展的舞姿,飛灑著蕉圓竹林和金黃稻浪的醇香。

目瑙縱歌是景頗族的傳統舞蹈儀式,節日屆臨,廣場中央高高堅起色彩班斕的目瑙柱,柱高約20米,兩木柱之間交叉置放兩把大刀,銀光閃閃,象征景頗族人驍勇剛毅,所向披靡的性格和氣瑰。目瑙典禮開始,笙管、大鼓、鑼齊奏,一隊景頗婦女盛裝出場,頭頂裝有雞蛋、糯米和米酒的禮物籃,頓時禮炮齊鳴,歡聲雷動。來自鄰縣的景頗族同胞交換禮品,互敬米酒,互相祝福。在一派歡樂聲中大家圍成舞圈,踏著鼓點,歡響用兩段竹管製作的樂器“桑比”,邊歌邊舞,目瑙舞由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領舞,他們頭上戴著美麗的孔雀羽帽,手中揮動閃亮的景頗長刀,眾人跟隨其後。舞步剛建優美,隊列整齊而變化有序,不時夾以歌聲和“哦啦!哦啦!”的歡呼聲,高亢的旋律飛蕩上空,熱烈歡呼震撼廣場,舞到高潮時,真是山鳴穀應,氣衝雲天,儀式一旦揭開,便從早到晚,從夜到晨,一連要跳兩個通宵。

東巴舞是納西族東巴(經師)在東巴教祭典上跳的古老舞蹈,流行於雲南麗江、中甸、維西、永勝、寧蒗等縣。東巴舞主要在下述祭典中表演:吊祭東巴死者法儀、祈求長壽法儀、超度死於不祥者靈魂並驅邪滌崇的祭風法儀、為祈求風調雨順而祭山水之主龍王的法儀等,多由東巴集體表演。東巴舞主要有五類:神舞、動物舞、器物舞、戰爭舞、麵具舞。東巴舞全由男子表演。種類豐富,跳法多樣,有大量造型獨特、難度很大的精彩特技動作,舞姿以舒展矯建,風格自成一體,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東巴舞保存著豐富的原始風味濃厚的古老舞種,從不同角度映照出納西族的燦爛曆史文化麵貌。

謎一般的雲南!夢一般的雲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