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與閑錢管理
By Bayfamily
話說當年西楚霸王項羽和無賴劉邦爭霸天下,劉邦無論是個人魅力、武功、還是指揮作戰能力都遠不如項羽。項羽雄霸天下,武功卓越,乃蓋世英雄。幾個會合下來,劉邦是屢敗屢戰, 屢戰屢敗。 連老爹都差點被項羽剁了作包子。 可後來劉邦為什麽能反敗為勝,逼得霸王抹脖子呢?
世人後來有很多分析,早年的儒家學子們,無外乎什麽王道啦,什麽得人心啦,仁者無敵啦的狗屁。也不知道這些理論在成吉思汗身上是如何體現出來的。現代很多人認為劉邦是靠無賴手段贏得天下,都是毛澤東思想放光芒的結果。劉邦跟毛澤東的遊擊手段差不多,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再加上鄧大人的實用主義,隻要裏子,不要麵子。 焉有不勝之理。
當然還有受馬列主義社會發展史毒害的,研究曆史的 PhDs 認為,項羽是走曆史回頭路,人民選擇了中央集權,而不是諸侯封國製度, 所以項羽被無情地拋棄。 也不知道,這套邏輯在實踐中,上哪行得通? 更離譜的是什麽呂後狡詐啦,虞姬太漂亮啦之類的八卦,供大家樂樂。
仔細看了一下楚漢相爭的曆史,就會發現劉邦是個“ street smart” 的天才。 之所以能打敗項羽,完全是因為采用了正確的風險管理和投資策略。 劉邦放到今天,肯定是個花兒街的理財高手。 項羽這樣的傻小子,長得再好,力氣再大,也隻能去打打橄欖球、泡泡妞。
劉邦的成功始於韓信分兵。
劉邦在和項羽的征戰中,開始一致處於下風。 但他認識到,寧願進一步處於下風,也要韓信分出來一些兵馬去遠征北方的齊、趙、燕諸國。
從投資角度來看,劉邦是在保持大盤基本不動的情況下,分出一部分投資,去進行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 好比現在大的基金裏都會搞幾個 venture capital ,或者諸位一邊工作,一邊搞個 start-up.
劉邦如果采用穩妥的投資方式,繼續全力和項羽周旋,恐怕永遠都不會贏。 就好像,如果你隻是老老實實地上班、買 401k index fund, 永遠不可能比大多數人提前告別早九晚五的日子。 投資理財,要在控製大局風險的同時,分出部分資金來投入到高回報的項目上來。
以韓信的微小的部隊去遠征兵馬,勝算實在不大。頭一戰,對趙國,就是以一對十。韓信立馬玩了個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對於劉邦而言,韓信即使全軍覆沒對大局也無關痛癢。好比各位 garage 裏麵的 start-up, 就當是玩玩。 可韓信成功了,當他控製住北方地盤後,率部與劉邦合兵時,項羽就徹底玩完了。
想想當年項羽也是玩的就是心跳,才發家的。破釜沉舟嗎,不然怎麽當的楚霸王。韓信也是照貓畫虎、現學現賣。
隨著諸位年事漸高, 盤麵加大,投資也會趨於保守。 但可不能和項羽一樣,死守著不放,沒了當年的銳氣。 401k 上再多幾萬,對你將來的生活不會有大的影響。 可投資到別處,意義就不同了。
對於我來講,未來幾十年的生活會大多集中在美國。我投資策略是,以美國地產為主,在美國的投資采用穩妥的方式。 無論如何,我不能把自己的家和固定的收入丟了。在地產投資上,我的 leverage 不能很大。 要為失業、經濟衰退作最壞的打算。
但是如果我現在有閑錢 一二十萬的話, 我就全力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中去。因為,既然是閑錢,得與失,不會影響我的總體財政。
在中國的投資,可以利用中美的地域分隔,采用劉邦的辦法,來達到更好的投資回報。 在中國投資,風險往往不是自身的,而是國家的稅收、法規。 一天一個樣, 與其試圖控製不可控製的風險, 不如大幹一場,幹脆不考慮風險, 大炒、惡炒、狠炒、猛炒一把。 把 leverage 加大到不能再大, 二次貸款、翻炒樓花。如果把這些手段用盡,層層抵押的話,總的 leverage 可以大的驚人。 回報也是驚人的。 看看喜歡的例子就知道了。一年一百萬美元。失敗了麽,也沒關係,隻要前期的投入並不大, 對你在美國的生活、 credit score 不會有任何影響。
寫到這,要有人罵我不愛國了。 在商言商、投資談錢。 個人發財是報效祖國的最好辦法。 投機倒把意義偉大,實在想不通,就跟我當年一樣,到長安街上喊口號去吧!
十分之一資金純投機培養狼的機警、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