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建全方位間諜係統對大陸實施立體偵察(圖)

(2007-07-13 15:32:16) 下一個
台灣主要情報機構

  台灣情報機構中級別最高、實力最強的是“國家安全局”。

台灣空軍裝備的美製E-2T空中預警機
             灣空軍裝備的美製E-2T空中預警機
國家安全局對台灣其他情報機構在業務上起督導、考核、協調作用,統籌台灣的安全及對外情報工作。

  台灣另一重要情報機構是“軍情局”,其前身是蔣介石統治時期赫赫有名的“軍統局”。它由台軍“參謀總長”直接指揮,其所搜集的情報主要供台“國防部”及“參謀部”用作決策參考。

  台灣情報機構中,人員最多、技術實力最強的屬電訊發展室(簡稱“電展室”),其龐大的電子偵搜網絡可有效偵測到北至海參崴,南至南沙群島,西至大陸內陸省份,東至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廣大範圍內的所有電子信號。電展室的另一項任務就是提供預警。即通過平常積累的武器裝備與部隊部署情況的訊號特征,推斷戰時對方部隊部署調整,及所處作戰階段及進展情況,以便掌握先機。

  台灣空間情報偵察能力

  台灣的主要空間情報來源是“國家太空中心”。

  1991年8月,台灣製定《15年“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這份計劃在 1991年至2006年的15年內,共投入了150億新台幣,通過自主或合資方式研製了一、二、三號“中華衛星”,後更名為“福爾摩沙衛星”(簡稱“福衛”)。

  根據公開資料可以看出該衛星已具有海上偵察與搜索能力,可能已經開始執行軍事偵察任務。

  去年,“福衛三號”在美國加州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該衛星係統由6個每顆重62公斤的微衛星組成,它是全球第一個由6顆衛星組成,利用全球定位係統(GPS)連結傳輸數據的氣象衛星。更重要的是“福衛三號”衛星同樣能夠用於軍事情報偵察。

  台灣的空中情報偵察手段

  目前,台軍戰時進行空中偵察和預警的核心為兩架E-2T“鷹眼-2000”預警機和4架E-2T空中預警機,其構成的空中偵察平台具有強大的偵測能力,可以24小時監視台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動態。

  這些預警機性能先進,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一是探測範圍廣。二是填補了探測盲區。在1萬米高度飛行的“鷹眼-2000”,可較地麵雷達提前20分鍾發現低空目標,因而可使台軍防空預警時間由原來的5分鍾增加到25分鍾。三是不易受反輻射導彈的攻擊。台軍稱,一架預警機的作戰效果相當於2到3個地麵雷達部隊,警戒範圍相當於30部地麵雷達,其指揮空戰的作戰效能,可提高7.5倍到30倍。

  台灣的海岸偵察監視

  金門、馬祖等外島是台灣情報偵察係統中的重要環節,島上均設有用來監視大陸的信號偵察站。除此以外,金門島上還有很多監視大陸的海岸軍事觀察站,其監視裝備包括夜視儀及高倍望遠攝像機。金門島最大的觀察站位於馬山,它也是距大陸最近的一個觀察站,退潮時觀察站距祖國大陸島嶼僅1.8公裏,利用這些海岸觀察站,台軍可以看到廈門等東南沿海地區的情況。

  台灣的海岸偵察係統由雷達、前視紅外和光電攝像機等3種傳感器構成。台軍將要裝備的APS-134雷達在3級海況的情況下探測到52公裏以外雷達截麵積為10平方米的海上目標,可邊掃描邊跟蹤32個目標。前視紅外係統以將要裝備的“海眼”係統為代表,經測試證明,它能在20公裏的範圍內探測到海上移動目標。

  台灣的人力情報偵察計劃

  陳水扁上台以後,加緊了對大陸的情報偵察,近年來針對祖國大陸的情報偵察計劃主要有“夏陽”、“黎明”、“先基”、“晨曦”、“春風”和“複華”六大計劃,其中一些方案已由情報單位秘密執行多年,而另一些則是近年來新出台的。

  雖然台情報機構組織龐大、計劃繁多,但事實證明,他們再怎麽“調整”和“訓練”,還是擺脫不了屢被挫敗的命運。

  近年來不斷有台灣間諜案被祖國大陸反間諜部門偵破。曾轟動一時的是1999年偵破的劉連昆間諜案。以邵正宗、劉連昆為首的間諜組織從事著“軍情局”改製以來最重要的情報行動,該行動被台“國安局”前任局長丁渝洲形容為“軍情局”的“鎮山之寶”。這項行動正是“春風”計劃的核心。2003年2月被祖國大陸反間諜部門破獲的馬培明間諜案則是“軍情局”煞費苦心操作“先基”計劃的又一失敗之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