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喝醉酒

上聯:牙縫半個崩不字;下聯:野火春風鬥古城;橫批:你的明白?
正文

小的眼裏的文革(係列-27)世界先進水平

(2007-06-17 08:39:00) 下一個

小的清楚地記得我們中學有過一個非常先進的校辦工廠。那是69-71年吧?我們中學在一個北京的大工廠的支持下建起了一座“集成線路”校辦工廠。小的參加了從蓋廠房到進廠參觀的一係列活動。工廠的技術方麵由一個物理老師主持,還真的曾經由“單晶矽片”生產出過一些成品“集成線路”用在了“光電輸入機”上。當時的問題是,廠房防塵環境不好,成品率還不到百分之一。估計,當年如果多花點兒精力,這個問題應該是能夠解決的。比較起來,美國的Intel公司也僅僅是六七年才成立的。我們的校辦工廠沒有比Intel晚得太多。

小的那時小,對“集成線路”的工藝所知甚少,但是由於親身參加了蓋廠房的全部過程,對於當小工,搬磚遞瓦算是輕車熟路了,砌牆抹灰也略知一二。那時,由於全國備戰,磚還算是緊俏物資,小的還時常被指派去四處尋找拆房剩下的舊磚,“半頭磚”什麽的。舊磚找來之後不能直接用來砌牆,先要用瓦刀哢嗤幹淨。看著校辦工廠由一個空曠的舊“禮堂”變成一個個潔白的車間,並且生產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注:不是什麽“九十年代初世界先進水平”),小的那時還是有一些“自豪感”的。

小的曾經曆過的另一次“世界先進水平”是在印刷廠當工人時。那是七十年代中,小的所在的工廠有一個專門為毛主席印“大字本”的車間。所謂“大字本”就是一些仿古的線裝書,字印得特別大。每一版印不了多少本。可能是借了“大字本”的光,廠裏已經開始使用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照相排字機”。“照排機”最早是日本進口的,就像一台中文打字機。操作者左手前後左右推動一個裝好“漢字底片”的大大的玻璃盤,把需要的漢子對準鏡頭,右手操縱快門將所要的漢字一個個通過快門、鏡頭曝光到機器上麵的相紙上。這樣打好一版之後,拿去衝洗,就得到“初版”。雖說比一個個撿鉛字好一些,但是還是有效率低,出錯不易更改的問題。那時,北大的一個教師就常常來我們廠試驗用計算機文字處理,再用激光打印機得到“初版”。那個北大教師當時搞得有聲有色的,後來還成就了計算機文字處理的先驅。如果發展環境好些的話,小的中學時的“校辦工廠”和後來的計算機文字處理加在一起,成為如今的“高科技新技術”產業的先驅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也不知道怎麽搞得,一轉眼的功夫,又落後了。

可惜,前年回北京再訪中學舊址時,原來的中學、包括“校辦工廠”廠房已變成一個“高檔”餐館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