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6)
2012 (1)
2013 (9)
2016 (99)
2017 (84)
2018 (151)
2019 (123)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8_14_422837.shtml
中蒙合作收獲重大考古發現!知名漢代史學家班固所書《封燕然山銘》找到了!
《封燕然山銘》拓片
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幾乎全殲了北單於主力。當時,隨軍的班固寫了《封燕然山銘》,刻在摩崖上,但石刻具體地點在哪裏一直沒人知道。
兩千年以後的今天(14日),內蒙古大學發布消息稱:“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國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與蒙古國成吉思汗大學合作實地踏察,解讀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率大軍大破北匈奴後所立摩崖石刻。經過認真辯識,初步確認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書《封燕然山銘》。這是中蒙合作所獲重大考古發現,詳細的經過、內容以及資料整理和解讀正在進行中。”
澎湃新聞記者為此采訪了複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楊方,在他看來,這次發現意義重大,燕然山之戰是有史記載的重要戰役,終結了中原王朝與匈奴長達幾百年的戰爭,對於中國古代曆史和文學都有重要影響,“勒石燕然”成為重要的典故以及後世功臣名將向往的功業巔峰。這次發現“確定了燕然山,確定了《封燕然山銘》具體的地理位置”,“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史書和史料記錄,這次完全匹配上了。”
此前,北京大學教授朱玉麒曾表示,東漢永元元年的這一戰役使匈奴脫離了漠北高原,往西遠遁,不過史書上所記的《燕然山銘》一直沒有找到,“杭愛山如今現已歸於蒙古國了,俄羅斯、蒙古國包含我國的專家從阿爾泰山往北找,都沒有蹤影。”
蒙古杭愛山現場
據侯楊方介紹: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獲得大勝,幾乎全殲了北單於主力。當時,隨軍的班固寫了《封燕然山銘》,刻在摩崖上。這在《後漢書·竇憲傳》中有清晰記載。然而,古代沒有經緯度,原來的燕然山也是很大一片山脈,因此,《封燕然山銘》的石刻具體地點在哪裏一直沒人知道。
“尋找它的過程是非常難的,但是一旦找到了,就是非常精準的。”侯楊方表示,他也看了考古團隊製作的視頻,“燕然山的相對高度不大,在廣闊的地域上,有一個巨大的紅色的石崖。這一塊基本是無人區,我們看到他們還開著越野車,還紮著營。這個石崖是7月底剛剛發現的,他們首先要確認是不是《封燕然山銘》,所以架了一個梯子,做了拓片。現在看來,從文字上是完全匹配的。”
發現現場
燕然山之戰是有史記載的重要戰役。侯楊方介紹說:“當時,匈奴和秦漢王朝已經打了幾百年的仗,從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開始北伐匈奴,但一直沒有徹底解決匈奴的問題,到了漢宣帝,匈奴向漢朝投降,臣服了。但是到王莽、東漢初年,又開始反叛。匈奴在中國曆史上真正消失就是這次班固和竇憲的北伐,他們在燕然山消滅了匈奴國,從此匈奴離開了蒙古高原。2年後,匈奴的殘部在阿爾泰山被徹底消滅。北單於從此不知所蹤。有一個重要的傳說就是殘部跑到中亞、歐洲去了。北匈奴就從中國曆史上消失了。而此前投降漢朝的南匈奴就住在河北、山西的長城沿線。”
《封燕然山銘》中也提及了這場戰爭的重要性:“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燕然山之戰終結了中原王朝與匈奴長達幾百年的戰爭,蒙古草原上的匈奴從此以後就消失了。
在侯楊方看來,燕然山之戰對於我國古代史學和文學都具有重要影響,“‘燕然山’成為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在文學當中的引用也數不勝數。”因此,這次發現的意義重大之處還在於“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史書和史料記錄,這次完全匹配上了”,“確定了燕然山,確定了《封燕然山銘》具體的地理位置,還有這件文物的發現。”
至於銘文的內容,他相信不會有太多驚人發現,因為《封燕然山銘》在史書有已有記載,一個字不缺,“我相信他們之所以確定,也是根據史書來確定的。這也說明我們中國幾千年史料的流傳,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與此同時,侯楊方也提到他個人對與拓片本身的期待:“我看到那個拓片,是典型的漢隸,我甚至懷疑那個石刻是班固本人的手書,如果能夠確認久基本上是他流傳下來的唯一的真跡了。”侯楊方表示,“文章本身也是班固撰寫的,當時行軍打仗,所以他們很可能就找了一個工匠直接刻在石崖上麵。當然這是我個人猜想,我也希望是班固本人的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