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洗腦,殺戮,掠奪:恐怖主義的曆史,形成和組織(轉)

(2015-03-19 02:15:15) 下一個
1 聖戰的起源

“我們以劫掠為職業,劫掠我們的敵人和鄰居。倘若無人可供我們劫掠,我們就劫掠自己的兄弟。”這是古代阿拉伯人的一首詩,也是古代阿拉伯人的真實寫照。阿拉伯半島,是以沙漠為主的不毛之地。所幸東西方貿易有時需要經過這裏,因此古代的阿拉伯人多以駱駝運送貨物為生。另外的人,則是以搶劫過路客商為生。身兼二職的也不少。古阿拉伯人以搶劫為生,但搶劫的手段比較原始,也就是做一票是一票,沒有什麽理論指導和精神激勵手段。那麽伊斯蘭教的產生,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伊斯蘭首先解決的就是搶劫的合法性問題,它宣稱整個世界是真主創造的,因此,自然隻有信真主的人才有資格享用這個世界上的東西,不信真主的人,也就是卡菲爾,不配擁有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這樣一來,以前的搶劫就從理論上變成了物歸原主,原來搶劫時可能內心多少有點慚愧,現在則完全可以理直氣壯了。伊斯蘭不光解決了搶劫的合法性問題,同時對搶動手段也做了升級,從散兵遊勇式的遊擊戰升級成了有組織、有戰略的正規戰爭形式,這就是後來所說的聖戰,聖戰也逐漸成為了伊斯蘭的專有詞匯。

2 聖戰的程序流程

伊斯蘭的聖戰,不限於一場戰爭,而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螺旋型循環模式。在第一個周期之內,它包括如下三個階段:洗腦:通過宗教的手段,使軍隊不怕死、擰成一股勁戰鬥:發動對周圍異教徒的進攻,殺死對方或迫使對方區服,戰死的被認為上了天堂瓜分聖戰紅利:戰鬥取得勝利,獲得的戰利品自然大部份歸上層領袖人物,但下層的每個穆斯林也能從中受益。聖戰紅利驗證了信仰的正確,深化洗腦。這就是伊斯蘭一個完整的循環性、持續性發展的程序。這個程序非常有效,現實中也的確取得了巨大成功。

3 洗腦的高招

洗腦包括兩方麵內容,第一是宣揚對異教徒的仇恨;第二是對穆斯林的美好生活的許諾。先說第一條。要宣揚仇恨,首先要製造隔閡,要製造與異教徒的隔閡,就要先規定了與異教徒相區別的生活方式,伊斯蘭的禁忌,起的就是這個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不吃豬肉”。實際上不吃的東西不光是豬肉,還包括狗、驢、馬等,但因為豬是最廣泛的應用於肉食的動物,所以人們也就隻對不吃豬肉印象最為深刻。“不吃豬肉”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應用當中高深莫測,穆斯林對這一招的運用稱得上是出神入化,就像是金庸筆下的頂尖武林高手,最簡單的武功都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如果你把“不吃豬肉”僅僅理解為不吃豬肉,那就錯了,實際生活中飲食有偏向的人多的是,有不吃蔥的,不吃韭菜的,不吃花生的,不吃動物內髒的,不吃雞屁股的,什麽人都有。但這些人的不吃,也就僅僅是不吃。而穆斯林的“不吃豬肉”卻可以無限的引申。豬肉是全世界最廣泛食用的肉類,根本沒有什麽衛生問題,豬肉絛蟲什麽的,現在已經很少見,反倒是牛肉出現了瘋牛病。但穆斯林極力渲染豬肉的所謂“不潔”,有的人更形容為“和吃屎一樣”。當穆斯林發現別人居然吃和屎一類的東西,就產生了一種虛幻的優越感,自覺是上等人,從心底就開始瞧不起其他的人。由於不吃豬肉,然後就連盛過豬肉的盤子、碗也不能用;煮過豬肉的鍋,再煮出其他的任何食物也不能吃;吃豬肉的人,不能接觸;吃豬肉的人做的任何食物都不能吃;和豬肉較近距離的放在一起過的食物不能吃;等等。這樣無限的引申出來,就斷絕了穆斯林和異教徒的正常交往,給之後的仇恨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就像網上辨論,而見過麵的,雙方觀點雖然對立,用詞卻會客氣很多;對沒見過麵的人什麽難聽的話都罵得出來。這是最基本的製造隔閡的方式,如果有現成的其他方式可用,他們也不會拒絕,比如有人反對漢語教學,保持語言上的不通,效果更佳。一旦這種隔閡製造成功,任意地編造謊言、拉仇恨就得心應手了。總之就可以把穆斯林過的任何不如意之處,都歸結為卡菲爾在做怪,不把卡菲爾殺光,自然是天無寧日。除了宣揚對異教徒的仇恨,洗腦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培養對伊斯蘭的忠誠。

在阿拉伯史中,提到一個阿薩辛派,又叫做暗殺派、刺客派。創始人號山中老人,名叫哈桑?伊本?薩巴。這一派的洗腦最令人拍案叫絕。1090年,哈桑?伊本?薩巴奪取了伊朗加茲溫西北的阿拉木圖堡壘,波斯文原意為鷹巢,這裏地勢險要,又是裏海海岸通往波斯高原的必經之地,被哈桑?伊本?薩巴作為大本營。一麵憑險據守,一麵對他國策劃實施暗殺行為。他們在阿拉木圖建了一座花園,完全按照《古蘭經》裏對天堂的描寫來設計,裏麵有金碧輝煌的宮殿,種著奇花異草,花園中有一眼噴泉,上有四個管子,一個流出的是酒,一個流出的是奶,一個流出的是蜜,一個是水。花園裏有很多美麗的少女,能歌善舞、貌如天仙。這個花園就是專門培養刺客之用的。他們會先讓菲達(所訓練為刺客的青年)喝了麻醉劑,在人事不知的情況下送進花園,等菲達醒來,就發現自己已經處於天堂之中,他在這裏天天吃著美味佳肴,並有眾多天堂的仙女陪著尋歡作樂,過上一段時間,再把他麻醉了送出花園。等醒了就告訴他,他所經曆的是即將進入天堂的預兆,要想永久住在天堂,就要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用這樣的方法,阿薩辛派成功塞爾柱王國的宰相、法蒂瑪王朝的哈裏發、的黎波裏國王、耶路撒冷國王等,連伊斯蘭的大英雄薩拉丁都兩次差點被害。一般的創業者,在力量不足的時候都會給下屬采取畫餅充饑、望梅止渴這類手段。在企業裏老板總忘不了說,隻要大家努力工作,如何如何以後就可以如何如何之類。因為正常情況下是花錢買商品、花錢買服務、花錢買勞動力。錢不夠怎麽辦?那就是畫大餅。當然這裏邊真有畫出真餅來的,比如馬雲,但更多的餅永遠是畫的。宗教的辦法比這個要高明,就是給你畫死後的大餅。一神教承諾你死後進天堂,佛教承諾你來世如何。這辦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兌現,你死了有沒有進天堂誰也不知道,你沒進也沒辦法回來告訴別人他是騙子。《古蘭經》號召穆斯林為信仰而戰,今世的獎賞是戰利品,後世的獎賞是天堂。為主道而戰陣亡的信徒,比其餘的信徒待遇更佳,他們不用等到世界末日,就可以馬上進入天堂。伊斯蘭在這一點上就比其他宗教更強,其他宗教隻有後世獎賞而沒有今世的獎賞。同樣是販賣死後的美好生活,佛教是直銷,伊斯蘭是傳銷。佛教賣出去,收到香火錢就完成任務了,但這對伊斯蘭隻是第一步,它下麵就要你去聖戰。佛教隻要錢,伊斯蘭要命。佛教許諾的來世根本實現不了,伊斯蘭卻能通過聖戰把畫的餅變成真餅。用這樣的方式,伊斯蘭國家被打造成了聖戰機器。這個機器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一旦開動,就難以停止。不攻擊敵人,就會反噬自身,因此曆代的伊斯蘭君主,無不把全身穆斯林連同自己都綁定在這架聖戰機器上,即使想停止也做不到。

4 伊斯蘭的征服
 
經過了伊斯蘭洗腦的人,戰鬥力極其驚人。在冷兵器時代,伊斯蘭軍隊的優勢一是不怕死,二是超強的凝聚力。使伊斯蘭在擴張初期無不所向披靡。穆罕默德奮戰一生,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穆罕默德死後,到了四大哈裏發時期,就開始向阿拉伯半島之外擴張。635年,阿拉伯征服大馬士革。639年,開始對埃及的征服,埃及總督居魯士對阿拉伯軍隊的印象是這樣的:“我們親眼見到一種民族,他們之中任何一個人,寧願死,不願生;寧願謙恭,不願顯赫;今生對他們全都沒有吸引力……你們不能同這樣的民族戰鬥。”由這裏可以看出聖戰洗腦的作用。阿拉伯將軍阿慕爾向居魯士提出三個選擇:“如果你願意皈依伊斯蘭教,那好,你和你的人民將和我們的兄弟一樣;如果你不願意那樣做,我們決不強迫,你可以投降並納貢,你決不會受到傷害,我們會友好地對待你們。如果這點你們仍不接受,那就讓我們戰鬥,由真主來決定。”這些條件後來就成為伊斯蘭聖戰的普遍公式。這裏需要說明一下,皈依伊斯蘭教,仍然需要繳納”天課“,但同時就等於把自己從此以後也綁在了伊斯蘭的聖戰機器之上,你的整個人,整個民族都是真主的了,收稅多少就不那麽重要;如果接受第二個條件,他們所收的稅賦不是一般的沉重,足以讓你以後就和奴隸的水平差不多;如果作戰呢,一般民族的軍隊也很難與伊斯蘭的這種聖戰機器相對抗。居魯士同意繳稅,但其上級拜占庭皇帝希拉克不批準,並對居魯士以賣國罪名流放。之後經過一年多的戰爭,阿慕爾最終奪取了埃及,並適使拜占庭繳納人頭稅和穀物稅。

643年,阿拉伯軍隊又滅掉了延續600年波斯薩珊王朝。阿拉伯成為又一個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能放不能收”是伊斯蘭聖戰機器的最大特點。這一點真比不上日本武士道精神所打造的戰爭機器,“日本造”的機器是收放自如的,百萬大軍正在玉碎式和敵人作戰,天皇一個詔書,立刻全部老老實實地放下了武器。這一點伊斯蘭牌的機器是絕對做不到的,如果哈裏發下類似的命令,結果隻能是他自己被手下的戰士們撕碎。奧斯曼土耳基蘇丹(那時還沒稱哈裏發)穆拉德二世曾兩次退位,想把把王位傳給自己兒子,自己想研究學術、安度晚年,但兩次都被迫複位。第一次是因為外敵,第二次就是他的王牌聖戰機器——加尼沙裏軍團。這些以征戰為職業的軍人不能過無仗可打的日子,希望穆拉德二世繼續組織聖戰,穆拉德二世不同意,他們就著手組織反對蘇丹穆拉德二世的主意。穆拉德二世隻得再次複位,事情才平息下去。他這才明白,加尼沙裏軍團是一種巨大的能量,不在歐洲釋放,就會在國內爆發。

5 聖戰紅利的吸引力

阿拉伯所征服的地區,一個比一個更富裕,一個比一個更文明,從敘利亞到埃及到波斯,阿拉伯人到了這些地方,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偏偏這位劉佬佬有了見誰滅誰的本事,自然是大發橫財。在征服波斯以後,僅從首都泰西封所獲的戰利品據說就價值90億第納爾,在後來的阿拉伯詩歌中都備受讚美。除了錢,還有不計其數的奇珍異寶,如背上騎著一個金騎士的、和真駱駝一樣大的銀駱駝,以寶石鑲牙項懸紅寶石的金馬。阿拉伯人從來沒有見過樟腦,很多人把波斯得來的樟腦當做食鹽來做飯。還有很多阿拉伯人沒見過黃金,不知道黃金值多少錢,就拿自己得來的黃金去和別人換一樣重量的白銀。有一個阿拉伯戰士,在分配戰利品時,分得一個貴族的女兒,這少女家裏要求用錢贖身,他要了1000第納爾,有人問他為什麽不再多要一些,他說:“我從來沒有想到還有比1000更大的數目”。像這樣的大發橫財,在伊斯蘭的征服史上都是常見的事。馬克思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那麽聖戰這樣的事,利潤又何止百分之三百呢?而且他們相信死了是上天堂,而天堂的好處是這些現實好處都不能比擬的,如此一來,他們又怎麽會不拚命作戰呢?伊斯蘭大軍在征服中勢如破竹、不斷地以少勝多、以蛇吞象又有什麽難以理解的呢?

6 伊斯蘭的離心力

既然伊斯蘭如此厲害,為什麽沒有能夠征服全世界呢?這是因為伊斯蘭這套體係,絕不是完美的,正如再完美的電腦程序都會有BUG一樣,伊斯蘭聖戰係統也有非常大的缺陷,這個缺陷就是它雖有非常強的凝聚力,同時也有同樣強的離心力。在擴張初期,凝聚力起主要作用,而擴張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中央對地方的失控,這時離心力就開始起主要作用。產生離心力的原因,是因為伊斯蘭雖然宣稱一切穆斯林都是兄弟,但並不能真正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現實利益,這也不能說伊斯蘭不夠強,因為這個問題本來是任何精神層麵的東西都無法解決的。在伊斯蘭世界中,民族差別、地位差別依然存在,阿拉伯人自然認為地位最高,其他的人裏麵,先入教的也自覺比後入教的高貴。後入教的人為了與先者抗衡,就會信仰的更加虔誠。人追求安逸享樂也是天性,上層的穆斯林在生活條件好了以後,有些就會把伊斯蘭的清規戒律丟在一邊。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在這方麵表現的尤為明顯,雖然伊斯蘭教義禁酒,但倭馬亞王朝的哈裏發,大都嗜酒如命,其中的葉齊德一世更是頭號酒鬼,有一隻猴子因為愛喝酒而大得葉齊德的歡心,天天讓這隻猴子陪他喝酒,每有大宴也必須讓這猴子參加。韋立德二世在喝酒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建造了一個裝滿酒的泳池,一邊遊泳一邊喝酒,據誇張的說法,他遊泳時能明顯看到酒平麵在下降。韋立德二世對《古蘭經》的個別字句不滿,就把《古蘭經》當箭靶射箭玩。王公貴族腐化的結果,就是政權屬於高貴者,信仰屬於低賤者。這樣一來,國家難免衰落。相反,那些新皈依的穆斯林,反而會繼承了伊斯蘭的聖戰機器,以新的中心為起點再開始擴張的循環。伊斯蘭從創教以來,其中心從阿拉伯半島的麥地那,倭馬亞王朝時轉移到大馬士革,阿拔斯王朝時又轉移到巴格達,再以後又幹脆形成了開羅、科爾多瓦、巴格達三個哈裏發並存的局麵,再往後,以前被唐朝趕走,無家可歸不得已做了阿拉伯人奴隸的突厥人,逐漸掌握了政權,還篡奪了哈裏發的寶座。伊斯蘭另一個強大的離心力出自教義上,由於對《古蘭經》的理解不同,伊斯蘭分化成很多不同的教派,不同教派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如什葉派和遜尼派就勢同水火,不共戴天。後來又在沙特興起的瓦哈比派,更是視其他的伊斯蘭教派與卡菲爾無異,認為他們還比不上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甚至比卡菲爾更該殺。不同的教派是他們內部競爭的旗號,波斯人本來和什葉派也沒什麽淵源,但薩法維王朝由於和土耳其形成對立關係,而土耳其是遜尼派,波斯就高舉起什葉派的大旗。有個美國老電影叫吸血鬼,被吸血鬼吸過血的人,也會變成吸血鬼,又再去吸其他人的血。伊斯蘭和這種吸血鬼的發展模式有些相似之處,它所征服的地區被伊斯蘭化,那些距離較遠的地區,由於伊斯蘭離心力的作用,會成為獨立王國,形成一個新的擴張中心。正是這種離心力,使伊斯蘭曆史上不停的內鬥,消耗掉了它的很大部分力量。

7 千年未有之變局

李鴻章對清末中國對列強入侵的抵抗無力,稱為“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遇之強敵”。這一問題同樣出現於伊斯蘭世界中,伊斯蘭沒有三千年曆史,但也可稱為一千年未有之變局。這裏遇到的問題就世界開始由中世紀文明向近現代文明過渡,科技的發展,使不怕死這種精神優勢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小了,武器裝備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而這一過渡是西歐率先完成,占據了世界霸權的至高點。實際上伊斯蘭比中國從地理上較接近西方,也沒有采取過閉關鎖國的政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曾經是大炮在軍事中應用最好的。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伊斯蘭這種固步自封的教義對科學所起的抑製作用就日漸明顯,科技的落後使伊斯蘭的擴張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戰敗,然後被瓦解,被迫放棄了哈裏發的尊號,就是這個結果。土耳其既被拉下王座,世界伊斯蘭中心轉了一圈後,又開始向阿拉伯半島回歸。在19世紀初,阿拉伯半島早已回到了伊斯蘭創立之前的那種蠻荒狀態。這時瓦哈比派興起,又重新運用起伊斯蘭的標準擴張模式,使沙特家族從一個村長,逐步統一了大半個阿拉伯半島。沙特擴張到一定程度,也就受到了限製,同時石油的發現,使沙特不需要擴張也能過上奢華的生活,這都打消了沙特王室繼續發動聖戰的動力,但它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又不能不繼續推行瓦哈比派教義,這種極端思想就像金庸寫的某些邪派武功,如果不攻擊敵人,就會反攻自身。但像曆史上那樣繼續發動對外戰爭等於是向世界強國挑戰,這是自取滅亡。以前是打誰滅誰,現在是打誰都會導致自己被滅,沙特王室清楚這一點,於是伊斯蘭這股聖戰激情變得無處發泄,一不留神就會對無辜者發動攻擊,這也就是當代恐怖主義的根源所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沙特派出一批聖戰者參與到反抗蘇聯的戰爭中,本?拉登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都接受了作為盟友的美國的訓練。蘇聯解體之後,這些聖戰者有勁沒處使,正好發生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時間,聖戰者們自認為責無旁貸,同時把沙特引進美國軍事力量十分不滿,這才有之後的911事件。可以說,恐怖主義就是新的曆史條件下,伊斯蘭在世界上處於弱勢之時,聖戰的新的表現形式。實際上前麵提到的阿薩辛派就是恐怖主義的鼻祖,在中世紀,伊斯蘭國家武力上不在他國之下,故恐怖主義手段應用不多,隻有阿薩辛派這種實力相對弱小的派別才用。

8 中國的恐怖主義是怎麽回事

中國現在所麵臨的恐怖主義威脅,形式又不相同,它實際上是民族分裂主義者借用了伊斯蘭的恐怖主義手段。如果說基地組織、伊斯蘭國是伊斯蘭聖戰機器失控而胡亂發泄的產物,中國的恐怖主義卻完全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是哪些人在搞分裂?這個隻要稍稍分析一下分裂對誰有好處就清楚了。對於維族百姓來說,脫離中國的結果生活更加貧困。而對於維族官員、精英來說,分裂後他們可以成為國家元首、出將入相,比起在中國朝中當個民族幹部,不知道要舒服幾萬倍。所以不用懷疑,分裂就是這些人在搗鬼。他們是那種傳統的伊斯蘭上層社會,自己未必信真主,但很會利用真主來控製底層百姓。在具體操作方式上,他們的方式依然是傳統的伊斯蘭聖戰標準流程,他們首先以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為名,堅決反對維族群眾學習漢語,語言不通,無法溝通,隔閡就越來越大,他們對中央說一套,對群眾說的是另一套,兩邊煽風點火。他們到處散布這樣的言論:新疆是維族人的,漢人搶了這裏最好的地方,並且把這裏的資源無償弄走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們本來可以過上沙特那樣富得流油的生活。如果相信了他們這些話,誰又能不仇恨漢人、仇恨中央政府呢?在聖戰方式上,他們暫時拿不到特別有效的武器,也沒有機會接受高水平的軍事訓練,這是一個值得慶幸的情況,但前景極其不容樂觀。每次發生暴恐事件,某族官僚、精英總是極力把這些歸於貧窮。什麽目的呢?方式是新的,但目的還是老一套,就是爭取聖戰紅利。隻要政府相信了這一點,一有暴恐就給好處,那就相當於他們自己雖然拿不到聖戰紅利,你卻主動把聖戰紅利送上門去。他們根本不會有所感激,相反隻會認為他們的聖戰是有效的。還有一種論調很有市場,說是把矛頭針對宗教,就把普通群眾推到了恐怖份子一邊,這樣就“正中恐怖份子的下懷”。說這種話的人可能自以為是恐怖份子肚子裏的蛔蟲,很清楚恐怖份子的懷抱在什麽方向上。我勸這些人還是清醒清醒,先解決好普通群眾語言不通的問題,解決好不吃豬肉造成的隔閡問題,然後再考慮他們會站在哪邊吧。

關於如何反恐,這有短期和長期策略的分別,短期來說,聖戰機器一旦開動無法停止,聖戰死士一旦成功洗腦無法挽救,除了露頭就殺,沒有任何辦法。

長期來說,第一要反洗腦,不要理會有些人說三道四,堅決推廣漢語,不吃豬肉不強迫,但不允許任何引申,不給不吃豬肉的毛病提供任何便利,公共服務機構不提供“清真”食品,“清真”飯館個人可以經營,但嚴禁欺行霸市。第二,杜絕聖戰紅利,以前有哪裏出暴恐,哪裏就給好處的現象,這是送上門去的聖戰紅利啊。要改為哪裏出暴恐,就斷掉哪裏的福利。最後一點,以宗教名義聚眾鬧事,也是聖戰的一種形式,政府一定不能屈服,屈服就等於支付聖戰紅利。

http://weibo.com/p/100160382172509884273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