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的博客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正文

解放軍水下艦隊邁入超視距打擊時代(組圖)

(2007-02-08 21:32:30) 下一個

解放軍水下艦隊邁入超視距打擊時代(組圖)



解放軍新基洛636M型常潛艇運回國



1艘基洛636M型潛艇正在北方機械造船廠進行耐壓殼製造



基洛636M型潛艇起程運向中國



聖彼得堡港內正在進行最後舾裝工作的2艘基洛636M型潛艇



俱樂部係列反艦導彈攻擊作戰示意圖,其中俱樂部-S為潛射型號,俱樂部-N為艦射型



基洛636M潛艇的升級武器裝備。3M-54E係列反艦導彈



俄製533毫米口徑的UGST重型魚雷



解放軍新基洛636M型潛艇



已經運回中國的基洛636M型潛艇



基洛636M型潛艇的火力覆蓋範圍示意圖



基洛級、明級與台灣海龍級潛艇技術規格



俄製3M-14E陸攻巡航導彈



  海外軍事媒體緊盯中國反航母深海殺手

  ●編者按:2006年6月6日,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兩艘新型基洛級潛艇於5日離開北德文斯克港,航向中國。海外媒體對此予以高度關注,俄、日,美多國都報道了中國引進新型潛艇的消息。為滿足廣大關心中國國防現代化的讀者的要求,本刊特綜述了海外媒體對中國最新型常規潛艇的相關報道。本刊刊發此文並非同意其觀點,亦非證實其報道內容,僅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解放軍新基洛 海軍外購最新型潛艇歸國

  口編輯部綜述


  06年6月6日,俄羅斯塔斯社從北方機械造船廠新聞處得到消息:中國購自俄羅斯的兩艘柴電潛艇於5日離開北德文斯克港,航向中國。報道說,兩股基洛636M型潛艇於6月5日被轉移到屬於一家挪威航運公司的“愛德運輸者”號浮動船塢上,現已離開港口啟程前往未來常駐基地。

  而俄羅斯《真理報》等媒體6月8日的報道則稱,這兩艘裝備最新型巡航導彈的基洛636M型潛艇其實在去年底就已經完成,本應在2005年12月25日啟程,但由於寒流造成港灣凍結而延至今年6月5日才出港。兩艘潛艇於2003年5月開工建造。此次出發前,俄中雙方組織了交接實驗,中方確認潛艇技術狀態良好。與潛艇一同出發的還有北方機械造船廠的代表。造船廠新聞處對此解釋說,“按照合同規定,造船廠應該自潛艇啟航之日開始,在未來14個月內負責其保養工作。”為此造船廠還組織了長期出差人員。包括這兩艘潛艇在內,俄羅斯已經移交7艘基洛636M潛艇給中國。值得注意的是,俄媒體稍早時候還曾報道說,聖彼得堡海軍上將造船廠在6月1日已向國外客戶交付了其承造的最後一艘基洛級潛艇。

  ☆“俄羅斯潛艇工業的救星”

  “在浪濤不驚的波羅的海沿岸,兩艘新造好的暗藍色潛艇如同浮出水麵的抹香鯨,寧靜中蘊涵著肅殺的威嚴。”2005年,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記者到俄羅斯實地參觀了為中國建造潛艇的幾家船廠。在他的報道裏提到,俄方表示“整個建造過程是完美無缺的”。《漢和防務評論》稱這筆“世紀采購”幾乎拯救了俄羅斯瀕臨死亡的艦艇工業,按照俄國家武器出口公司的指令,聖彼得堡海軍上將造船廠(5艘)、北德文斯克北方機械造船廠(2艘)、下諾夫哥羅德紅色素爾莫沃造船廠(1艘)分攤了工作量。一位海軍上將造船廠的老技師說“我們真要感謝東方的鄰居,是他們給我們工作。從蘇聯解體後,這裏就沒有像今天這樣興旺過。”每艘潛艇的海試需要3-4個月,《漢和防務評論》還稱8艘基洛636M型潛艇的建造非常順利,“斯拉夫特色的拖遝與敷衍根本沒有出現,整個工地井井有條”。

  俄羅斯《商人日報》則報道了中國向俄羅斯購買基洛級潛艇的詳細情況:這次北方機械造船廠建造的兩艘潛艇,是2002年5月中國向俄羅斯采購的8艘基洛級柴電潛艇的一部分。據美國媒體報道,俄羅斯2004年就已經將第一批建造完的基洛636M潛艇交付給了中國海軍(應為1艘);2005年5月,俄羅斯又向中國交付了2艘潛艇。2005年11月,第三批2艘基洛636M被半潛船“泰安口”號運往中國。本來根據合同到2005年12月31日前,俄羅斯應該完成全部8艘基洛636M的交付,但於海軍上將造船廠所承建的最後一艘潛艇在建造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技術問題。不過根據有關合同條款,如果俄羅斯方麵延期交貨的話,將向中國支付補償款。 美國海軍曾出版過一本《全球潛艇挑戰》的小冊子,其中對基洛級潛艇的描述用了一個單詞來形容,那就是“恐怖”。前蘇聯紅寶石設計局於1974年研製的基洛級柴電潛艇,自1979年開始在遠東阿穆爾河(即黑龍江)畔的共青城船廠建造,俄方代號為“877工程”,期間屢經改進,1993年推出了號稱“終結者基洛”的636型。目前已經有近30餘艘該型潛艇落戶16個國家。

  2005年11月,國防大學李大光教授在接受《新聞信息報》專訪時稱,中國海軍於1993年向俄羅斯定購的兩批4艘柴電潛艇,包括2艘基洛877型和2艘基洛636型。2002年又與俄羅斯簽訂一項新的購買合同,準備以16億美元購買8艘新基洛潛艇,並計劃在2005—2007年間交付。李教授還說,基洛級潛艇被稱為“大洋黑洞”,其采用光滑水滴線型艇體。推進器改用7葉大側斜槳,轉速降到250轉/分;柴油發動機被安置在軟墊上運轉;並且對全艇所有產生噪音的設備實行封閉管理;潛艇外殼嵌滿了塑膠消音瓦,基洛636型潛艇的噪音降到了118分貝。潛艇水下噪音每減小6分貝就可使敵被動聲納探測距離縮小一半,一旦潛艇自身噪音降到90分貝,那麽海洋背景噪音就可以完全掩蓋潛艇行蹤。在1996年印度海軍所做的對比試驗中,老式的基洛877型和德國209/1500型同場競技,結果前者先敵20海裏揪住209潛艇的“尾巴”。由此可推知更先進的基洛636的靜音性在德國209級之上。隨著基洛級的引進,我國首批還將獲得50枚左右“俱樂部”係列反艦導彈。

  來自《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稱,第3批8艘基洛636M型潛艇又獲得四項重大升級

  安裝了3M-54E反艦導彈和3M-14E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前者由發射助推器、亞音速低空巡航級和超音速有效載荷級組成,射程達300公裏,巡航馬赫數0.6-0.8,其攜帶的400公斤戰鬥部足以讓宙斯盾巡洋艦當場癱瘓。而後者則使基洛636具備了與美國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一樣的“外科手術”式打擊手段,3M-14E導彈與著名的“戰斧”導彈類似,可以在飛行150公裏後打中“一間辦公室”。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稱,早在2000年,俄羅斯革新家設計局就已將3M-54潛射導彈技術轉交中國,3M-54E係統主要發射3M-54E、3M-54E1和91-RE1三種型號的導彈,其中3M-54E1裝備小型艦船和潛艇,91-RE1用於反潛,有一個配備尋的傳感器導引頭的可分離水下火箭,三種型號的導彈係統基本結構相同,地形匹配和衛星導航係統確保了導彈的高命中精度。

  魚雷型號得到更新伴隨著基洛636M的落戶,中國已進口了多種俄製魚雷,第一種是UGST重型魚雷,口徑533毫米,采用模塊化聲納天線陣列誘導和線導係統,速度35-50節、射程40-50公裏、高爆彈頭重300公斤、發射深度400米。第二種是SET-72EMl/M2係列魚雷,前者是電動魚雷,口徑400毫米,長4.5米,重765公斤,爆炸威力相當於135公斤TNT。第三種是TE一2型533毫米口徑線導魚雷,彈頭裝藥450公斤,使用壽命10年。新潛艇還將裝備俄羅斯的超空泡魚雷(即“暴風”係統),這種魚雷航速超過200節,僅這一點就足以讓美國海軍擔憂。

  火控係統優化早期的基洛級采用MBY-110M模擬作戰指揮係統,能夠同時攻擊兩個目標,從探測轉入攻擊的準備時間為一分鍾。模擬作戰係統反應時間慢,接戰目標少。而新的基洛636M的作戰係統已經非常現代化。采用兩套C4I設備有效提高了可靠性。由AGAT設計的0MNIBOMNIBUS-E多功能指揮管製係統和AVRORA設計的LAMA-EKM多功能指揮控製係統組成,前者有三台雙層多功能顯示器,後者有一台雙層多功能顯示係統。LAMA-EKM自動化信息控製係統通過AICS實現了導航、聲納、雷達、潛航深度測量、機械控製、電力等子係統信息綜合管理,電力消耗為5.5千瓦。OMNIBOMNIBUS-E作戰係統主要用於武器控製,能夠同時跟蹤40-50個水下目標,使用3M-54E導彈攻擊其中的兩個。LAMA-EKM也擁有武器控製功能,綜合信息顯示係統可處理50個目標,跟蹤其中的10個,一次可使1-4枚魚雷或導彈攻擊其中1-2個目標,攻擊準備時間小於三秒鍾。

  模塊化設計為將來添置新設備安排了預留空間。基洛級潛艇設計壽命為3 0年,每10年作一次大修或性能升級,未來可能的升級項目包括加裝AIP係統,屆時潛航時間可增加到兩周以上。

  據香港《明報》報道,中國新近從俄羅斯進口的柴電潛艇已在未來將負責對台作戰的東海艦隊中服役。該報道還稱,2005年1月28日當台灣與新加坡海軍在台灣以東海麵進行反潛演習時,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基洛級潛艇也悄然出航。

  《明報》稱,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海軍,曾擁有過戰後世界最龐大的常規潛艇編隊,數量曾達120餘艘。這支水下艦隊主要由仿前蘇聯的羅密歐級以及在此基礎上改進自製的明級柴電潛艇構成。隨著時間推移,這批50年代初設計水平的潛艇已老舊不堪。進入90年代後逐步退出現役。目前中國現役潛艇數量已萎縮到30餘艘。潛艇作戰方式也從過去的大規模“狼群戰術”,逐步轉向現代化單艇“獵殺”方式。

  而海峽對岸的台灣則一直不遺餘力地加強其反潛能力。除舊有的S-2反潛巡邏機外,新近又購買了美國S-70反潛直升機在水麵艦艇的二代艦更新計劃中,其仿製美國的佩裏級(成功級)和從法國購買的裝備有主動拖曳陣列聲納的拉斐特級(康定級)護衛艦都具有較強反潛能力,此外還特地從美國引進了諾克斯級反潛護衛艦。

  《明報》還對中國引進基洛級的原因和過程做了具體分析。其認為嚴峻的形勢迫使中國海軍必須采取手段(引進)來填補水下戰力缺口。由於曆史和政治原因,再加上經濟嚴重滑坡的俄羅斯急需硬通貨,中國海軍很自然的將外購潛艇目標鎖定為俄羅斯當時最先進的基洛型潛艇,由於引進第一批潛艇時基洛636還未完成研製,因此第一批合同包括了2艘基洛877,僅2艘的數量表明這次引進有相當程度的試驗性。當然,基洛877應該僅是整個項目的一個鋪墊,因為中國海軍肯定已經了解到基洛636計劃的進度。2艘更先進潛艇的訂購證明了這一點,4艘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常規潛艇讓國內相關機構認識到了差距,國產新一代潛艇原先的設計很可能要做較大修改,因此進入批量生產的時間被推遲就不可避免了。1996年後台海局勢的發展以及整個國際形勢的變化很可能使中國海軍認識到不能再等了,通過前4艘潛艇的使用,中國海軍一方麵對基洛比較滿意,另一方麵4艘的規模顯然難以達到戰術使用和威懾效果。此時紅寶石設計局非常“配合”的推出了“遠程打擊型基洛”,這顯然很對中國海軍的胃ISI(軍方和民間此時似乎都有了一個共識——“突破島鏈”),但為什麽急於引進基洛636M而不是再等等最新的阿穆爾下水?很可能是因為海軍覺得時間不允許,況且基洛636M和原來的4艘基洛有更好的後勤保障和技術銜接。當然,價格因素也很重要。

  近幾年來中國潛艇製造技術的快速進步是不應被忽視的,國產新型潛艇已具備一定規模,那麽基洛級潛艇又在中國海軍13益現代化的水下艦隊中處於什麽位置?據台灣媒體報道,近年俄羅斯和西方一些“專家”曾多次指出中國國產新型潛艇在設計和工藝上存在“缺陷”,“從宋、宋改再到元都沒有實現真正的批量建造似乎證明了這一點”。這從側麵說明可能現在中國最可靠的水下戰術突擊力量就是12艘基洛。李大光教授表示,中國海軍完全可以配搭使用基洛636及自研的039A。其任務如下:一是以兩艘較為IH式的877型進行海域封鎖,兩艘早期636型作為支援。877型武器和火控係統較舊,但是靜音性能依然良好。二是在追加的8艘基洛636M中,以配備3M一54E潛艦導彈的基洛636M對美國海軍航母作戰群實施警戒。三是未來配備91-REl反潛導彈的基洛636M可對美國核潛艇形成水下威懾。四是以攜帶3M一14E陸攻導彈的基洛636M組成戰略打擊力量。而根據美國國防部官員估計,這“將大為加強封鎖台灣和挑戰美國在附近海域海軍優勢的能力。”

  無庸置疑,基洛級潛艇的引進對中國潛艇研製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指出,“元級應該是俄羅斯基洛級的弟弟。”其主要根據有兩點:

  首先,元級排水量與基洛級相當,並具有基洛級略微突起的K型梁,且突起輪廓更為明顯,可以判定元級內部布局基本與基洛相同。

  其次,指揮台位置和尺寸有調整。原宋級潛艇指揮台尺寸過大,水下潛行時上、下麵阻力差過大,必須依靠首舵來抵銷上仰力矩;而新潛艇的指揮塔比例與基洛接近。如此,基洛級和宋級的技術特長相結合,可稱為“超級宋”潛艇。

  蘭德公司還稱,中國肯定會參照基洛636M的設計對自研潛艇推進係統進行升級,如把軸速由500轉/分降至250轉/分,用單軸螺旋槳代替傳統的雙軸或三軸,槳葉由6葉增為7葉等。中國一直有“引進技術勝過購買技術的”傳統,從購買至今的研究和日常維修中,中國有充裕時間進行消化和提高。

  而俄海軍技術分析人士則普遍認為元級潛艇在設計上參考了阿穆爾級。元級的外輪廓采用水滴型而舍棄了原039級的鯨型,並且繼承了基洛和阿穆爾簡練的外形。通過判讀元級船體升降舵和尾舵的位置,俄方還認為元級已經裝有被動聲納係統和拖拽聲納係統。而且通過“已經證實”

  的039潛艇消音瓦和吸音橡膠層技術,元級很可能使用了更為先進的整體橡膠覆蓋技術,降噪水平已接近俄製潛艇。☆西太平洋水下力量新焦點在國外媒體報道中國新型潛艇回國的同時,日本《產經新聞》則於近日披露,日本防衛廳正著手研發新的聲呐和魚雷,專門用來“對付中國潛艇”。報道稱,“在中國海軍潛艇活躍於東支那海(東海)日中中間線附近以及尖閣諸島(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情況下,防衛廳開始著手開發高性能的新一代潛艇聲呐,以提高在深度較淺的該海域的作戰能力”。

  該報道還稱,由於“97式魚雷在淺海難以探測目標”,因此日本防衛廳還準備斥資155億日元用於實驗新型反潛用短程魚雷。文章最後強調:“這些新裝備有望配備到海上自衛隊的艦艇及戰鬥機上,這樣就可以與在淺海活動的中國潛艇有效對抗了。”

  在2005年11月的日美聯合反潛演習中,海上自衛隊幾乎傾巢出動,其針對目標被日本媒體認為“主要是中國潛艇”。日本((SAPIO))雜誌曾故意渲染說,中國潛艇部隊近年來日益壯大的曆程如同“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俄羅斯向中國交付多艘基洛級潛艇,令日本“寢食不安”。日本防衛廳認為,如果不在大陸架淺水區尋找到基洛級潛艇的方位,一旦這種潛艇進入浩瀚的太平洋,再想搜尋將無從下手。

  印度同樣對中國海軍水下力量的增強極為關注,2005年12月2日,也就是中印海軍結束聯合演習的第二天,印度著名媒體DNA的記者喬西·約瑟夫披露印度軍方為監視中國兩艘途經印度洋的潛艇,冒險讓圖一142偵察機實施遠程極限飛行,從大西洋與印度洋交匯處的好望角開始,一路“伴隨”中國潛艇跨越印度洋。

  美國情報研究和分析中心的中國軍事專家穆爾維農則稱,“雖然基洛級的性能不如其他蘇聯潛艇引人注意,但卻不失為一種經濟可靠的水下平台。”而美國《防務新聞》周刊則早在2003年5月就曾報道說,美國軍方考慮派遣6艘核動力攻擊潛艇及78架反潛巡邏機到西太平洋地區,以“遏製亞太各國迅速掀起的潛艇發展熱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