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當量至今仍是核心保密數據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0月16日15時,中國在西部地區爆發了一顆原子彈,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
核武器幕後
“核基地金銀灘的位置是前蘇聯專家選的,他們太清楚這個地方了,這也是我們為什麽在上世紀70年代初把一些核心的科研單位轉去四川綿陽的原因。”李耀輝告訴記者。
為什麽選址在這兒?
基地是1957年專家們踏勘了四川、甘肅、青海三省選點的結果。為什麽選在這裏?今天的人們隻能簡單地回答考慮了水文、氣象、地理、地質和居民分布狀況。
也許從美國當年被稱為“中央實驗室”的核研製基地的選址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共通之處。
當年“中央實驗室”的主任奧本海默在選址時提出一要隔離,二要確保機密,三是運輸和水的供應,四是可以在室外做實驗的氣候條件。此外,地形要像一隻碗,周圍是山,以利在四周的高處建立圍欄和警衛。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最終成為基地所在,它看起來就像一隻扣起來的碗。
為何在沙漠找玻璃珠?
羅布泊中國核武器的試驗基地,金銀灘中國核研製基地,兩個圖標就好比中國核事業的雙足。
當本報記者描述四年前在羅布泊途經核試驗基地,看到那塊沙漠似乎失去了本色,本該金色的沙子上籠罩著一層灰黑色,雖然這塊升騰蘑菇雲的土地已經沉寂了近二十多年,但在經過的途中仍不免心存敬畏。李耀輝問:“有沒有下去找到一些玻璃珠?”
玻璃珠似乎與沙漠八竿子打不著,“我們第一顆原子彈是放在鐵塔上引爆的,距離地麵約100米吧,產生的熱量把地麵的沙子化成玻璃,沙子和玻璃的成分是一樣的都是二氧化矽。”李耀輝告訴記者。
事實上,當1945年7月16日淩晨5時30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時,人們詫異地發現爆炸把方圓800米內的沙粒燒成了翠綠的玻璃。據說,奧本海默目睹著這一切刹那間湧上心頭的是一句印度古詩: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毀滅者。
足以把沙粒燒成玻璃的溫度有多高?據有關資料披露,爆炸中心的溫度達到了1億華氏度,相當於太陽表麵的一萬倍。在現場的美國科學家費米估計爆炸產生的衝擊相當於兩萬噸TNT炸藥。那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產生的當量是多少?
莫斯科大學核物理專業畢業的李耀輝學的就是通過核彈此間上爆炸後輻射氣體的采集來測量當量的。他告訴記者:“這個數據至今仍然是一個核心保密數據。”
為何中國的製造速度這麽快?
1967年6月17日,在距首次原子彈試爆兩年零八個月之後,中國就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實驗。
從原子彈到氫彈的飛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美國走了7年,蘇聯走了4年,英國走了將近5年,法國走了8年多,而中國隻走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標誌著中國的原子能科學家的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當時我們的民主氣氛很濃”,李耀輝表示。鄧稼先主持的理論部,什麽人都可以提方案,畫圖,都可以說一說,畫一畫,很多問題都是一起討論一起解決的。但法國就不行了,都是主持項目的大科學家說了算,當時一個小蘿卜頭提出了一個方案,但沒有人理,最終卻發現這個方案是對的。
這也是我們的氫彈能夠比法國早搞出來的一個原因吧。